现在是一个信仰自由的社会,人们心中某种程度上都会有自己的信仰,不管是佛教,亦或是道教,在中国都有着很长的发展史。当我们谈起鲁迅先生时,通常想到的是他犀利的作品及文字,有人将他和宗教联系起来过吗?他为什么会说“人往往憎和尚,而不憎道士,懂此道理者懂得中国大半”这句话呢? 先来说说鲁迅先生对于道教的这一看法,他在自己的许多作品中实则都对道教进行过批判,但这并不代表着他不认同道教。相反,鲁迅很推崇道家思想,不然也不会说出“中国文化根底在道教”这句话来,严格意义上,道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但如果若想理解这句话,我们不妨从以下两点来看看。 一、佛教从印度传过来,自我们信仰或推崇时就没有说特别穷的时候,而道教就不一样了,它不但穷还弱小。经常会看到说道士隐居,那些靠在百姓面前忽悠几句的和尚口袋都是鼓鼓的,人们不喜欢看到有钱的和尚。越是弱小的,就越是喜欢,苦道士一定程度上似乎符合了大多数人的心理。所以是同情弱势,憎恨强大的。 二、再一个,佛教倡导的是看破红尘,脱离七情六欲的困扰,六根清净。但是这对于很多人来说几乎是很难实现的,有些人会因此陷进去,从而憎恨佛教。而国人在求神拜佛的时候心理活动是怎样的,想必大家都清楚,但是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它素来提倡心中有道就行,而不是一味的要求你去怎样,不但有恶神还有善神。 三、道教有自己的特色,不会刻意的像佛教一样压抑自己的欲望,但这也并不能说明什么,鲁迅先生想要表达的也有可能是对国人的固守本土化的一种批判吧。 这句出自于鲁迅先生《小杂感》中的话似乎从一出现争议就有很多,其实孰是孰非,只能说和鲁迅先生当时面对的境况有很大的关系。道教洒脱,佛教修庙建寺,导致人们对它的感觉难免会不那么纯粹,至于别的理解,欢迎大家来讨论。 |
|
来自: bulaolindtsg > 《鲁迅/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