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私域流量的终点是品牌,品牌是最稳定的流量池

 营销软件9420 2020-09-03

私域流量也不是万能的,既然是红利,红利就有消失的一天。持续抓住红利,需要组织和产品配合。我们在前面提到完美日记的成功案例,他们不只是抓住一波红利,他至少抓住了四波红利,小红书、抖音、淘宝直播、私域流量,每一波红利都抓住了。不能说是它运气好,而是它的整个团队有敏锐的流量思维,再配置相应的技术团队来实现,这就是组织能力的体现。如果抓住私域流量,企业要在组织和产品上做好准备。最后,在红利消失之前形成真正的护城河,把用户导进思域流量池之后,让他们能感受到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从而留存下来。

构建思域流量池,是企业低成本获取流量的一种营销策略。营销的本质是把品牌的价值主张传达给目标消费者,而目标消费者就是品牌的精准流量。那么私域流量池的终点是什么呢?

在这里,我非常认同瑞幸咖啡的CMO杨飞在他的《流量池》一书里提出的观点:“品牌是企业最稳定的流量池”。如何理解呢?

品牌解决认知问题。让消费者能够记住并能与竞品区分开(心智占有)

品牌解决信任问题。消费者会优先选择有品牌的产品,错选的代价低。

更高级的品牌是一种文化或信仰,具备很强的韧性和生命力,比如星巴克、可口可乐、苹果这些超级品牌。“即使一夜之间工厂全被烧光,只要我还有品牌,就能马上恢复生产。”这是可口可乐创始人阿萨·坎德勤的名言。

既然品牌如此重要,那么品牌的最终对手是谁呢?

“定位”理论的创始人曾经有句名言:“商战在心智中打响,它无时无刻不存在于你自己和潜在客户的心智中。心智即战场,商战就发生在这里,你必须用智慧击败竞争对手。

所以,品牌最大的敌人,其实不是竞争对手,也不是自己,而是其消费者,更确切的说,是消费者大脑后方的认知神经细胞,。消费者心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产生的,需要品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通过各种场景,不断对消费者传递它的价值主张,才能逐步将心智行为植入消费者后脑勺那6英寸的细胞里。

如果说品牌的本质是消费者的心智,那么流量就是触达心智的通路。流量的本质就是消费者,而私域流量就相当于品牌的专属消费者。构建品牌的私域流量池,本质上就是构建品牌的专属消费者粉丝群。构建私域流量池的最终目的,是把品牌的价值主张反复植入其专属的粉丝心智中。

分众传媒董事长江南春对流量和品牌的关系也曾做过类似的解读:“流量占据通路,品牌占据人心。补贴和流量相当于促销,而品牌才是真正的护城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