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朋友圈、微博上的社交短视频是如何"驯化"我们的?| 行业

 刺猬公社 2020-09-03
导读

短视频引得投资人的蜂拥而至,它带来了视听语言和广告模式的改变。目前,国内外短视频行业都仍处于上升期,并将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引领行业发展。

By  卿胜蓝

CCTV5官方微博账号在北京时间8月15日凌晨4:44发布了“秦凯求婚何姿”的新闻视频,截止当日下午6点,该条微博的转发量已经超过17万,评论数已经超过20万。

由于新闻是以短视频的方式通过社交网传播的,因此阵亡的单身狗数量无法统计。(在文章最后参与相关调查~)点击右侧阅读刺猬对此事的报道:《何姿在全世界面前被求婚,引爆了世界媒体! | 域外


与四年前相比,拿着手机、坐在电视机前吐槽已经不是观看奥运的最新姿势;仅仅通过社交网,观众就能及时了解到奥运会全部信息,并且观看所有精彩瞬间。当然,对国人来说,大量地从社交媒体上观看奥运会也是有客观原因的——央视垄断奥运直播,转播权的接盘侠们只能在央视播出半个小时后上线相关视频

几年前,移动互联网将文字碎片化,逼纸媒直到绝境;今年,它又将视频碎片化,正在被颠覆的,是整个视频行业的格局。


在短视频这块儿蓝海

境内境外“齐头并进” 

2013年新浪发布秒拍,2014年秒拍借“冰桶挑战”走红,同年微信朋友圈推出小视频功能。


在社交网短视频发展的初期,虽然明星为APP担任推手,但为短视频提供内容的主要还是用户。虽有明星和网红生产的内容从大量的UGC视频中脱颖而出,但缺乏强硬的技术支持,在社交网中视频依旧属于边缘功能。

从2015年开始,社交网上的短视频功能已经日趋成熟,它不再仅仅为UGC提供平台,也成为整个内容行业发展的标志。

在社交网上,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倾向于用视频代替文字。单单就今年奥运会来说,不管是比赛过程、颁奖典礼,还是赛后采访,微博用户都能及时看到官方视频,获取相关信息。从孙杨拥抱体育记者,到傅园慧给央视记者的“神回复”,再到“秦凯求婚何姿”,这些“爆款”奥运新闻无一不以短视频的形式、在微博平台上进行传播。


 

今年,央视的官方微博发布视频新闻的频率明显升高。

在短视频发展的红利期,比起纸媒,传统电视媒体也更有优势。从视频内容上来看,央视官微发布的新闻视频大多为电视节目的剪辑片段,时间控制在五分钟以内,内容与电视节目没有明显差异。


与国外相比,我国短视频的发展进度并不落后。如今许多西方体媒体也渴望抓住红利期,在社交网开拓自己的市场。

“路透研究所(Router Institute)”近期发布的一份名为《网络新闻视频的未来(The Future of Online News Video)》的报告称,《纽约时报》《明镜》《华尔街日报》等多家传统纸媒已经开始拓展自己的新闻视频业务。同时有数据表明,2016年2月,CNN在Facebook上发布了个313视频,《赫芬顿邮报》在同一平台上发布了302个视频;而2015年6月,这两个数据还分别停留在35和68。


 

除了数量上的激增外,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国外媒体在视频内容的表现手法上也有所创新

CNN在社交网Facebook上发布的视频中,文字经常被精炼成简短的几句话,以字幕的形式印在视频的中央

用户在使用社交网时,一方面,打开视频缓冲的时间会降低用户体验;另一方面,猝不及防的外放会造成不必要的尴尬。所以,社交网用户更希望在无声的状态下,通过新闻短视频获取信息。CNN的新闻视频正是针对这种用户习惯而设计的,这也成为了因社交网而生的一种新的视频形式。

 
一家西班牙语外媒在报道傅园慧时也用到了相同的表现手法


娱乐内容是主力

2016年上半年也是国内综艺的黄金时期,许多综艺就借助短视频和社交网来吸引观众。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我想和你唱》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虽然只有十一期,但该节目以口碑与收视率双丰收的成果完美收官。这不仅要归功于“素人+明星”的新颖模式,还有微博短视频的引流作用

从五月开始,微博上涌现一大批《我想和你唱》的短视频。这些视频中很多都是一段完整的歌唱表演,属于整个节目的精华部分,能让网友对节目产生兴趣,吸引潜在的观众。

但是,这样的推广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该节目最精彩的部分是六段歌唱表演。每期节目首播后不久,这六段表演就被截取为六段视频,在微博上被转发。这也就意味着,用户可以用30分钟的时间,在微博上看完一个100分钟电视节目,避开了了主持人串场和广告时间。某种程度上,微博短视频完全可以替代电视节目,甚至视频APP。这无论对湖南卫视的收视率,还是芒果TV的点击率都是一个新的挑战。继社交网威胁到新闻APP后,它似乎又会对视频APP造成威胁。


 

在短视频领域乘风而起的不仅有传统媒体,新媒体创业者也想抓住这样的机遇。

刺猬君曾分析过国外社交网上美食视频的现状,Buzzfeed旗下的Tasty主页成为了这一领域的最大赢家,Tastemade的APP中竖视频的形式也紧扣手机用户的需求。

点击链接 《歪果仁吃饭的时候都干啥|开眼》)

在国内,直播与短视频被并称为当下内容创业的两大风口。UGC平台美拍和秒拍早已垄断短视频APP领域,垂直新闻类视频APP还很少见,但短视频流量最大的平台依旧在社交网微信和微博。

早先融资1200万的Papi酱,让整个行业意识到了短视频的价值。最近,广告植入也终于出现在PAPI的视频中;无独有偶,海峡那头的“谷阿莫”将影视剧浓缩至十分钟左右,虽然起家于外网,他的“N分钟带你看完XX剧”系列短视频已被大陆年轻人所熟知,微博上已有400万粉丝。比起天使轮融资3000万的新闻,还是他那句“好单纯好不做作跟外面的妖艳贱货都不一样”更引人注目。


 

短视频虽为快消费产品,但它的定位不仅仅局限于娱乐和草根阶层,充满着小资情调的“一条”就定位中产阶级,成为了短视频界的《外滩画报》;刺猬君最近专访的“梨视频”也有往严肃视频方向发展之势,也许将成为视频界的《澎湃》。(点击链接:邱兵团队产出的第一个梨子,味道咋样,是澎湃味的吗?|独家对话梨视频<亚军>》) 



严肃新闻视频和

传统广告模式面临挑战

目前,国内成功的短视频媒体都以娱乐性质为主,且以社交网作为主要传播渠道。不管是因为市场需求,还是政策限制,垂直新闻短视频媒体仍未见起色。

“路透研究所”的报告中也提到,在国外,软新闻和情感类的视频更容易引起用户的转发,虽然在一些重大的新闻发生的时候,事实类新闻视频并不占弱势。在内容娱乐化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严肃新闻是否能在短视频领域杀出一篇天地,还得让时间来证明。

除了对严肃新闻的挑战,短视频还给广告主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经过十年的发展,视频网站已经拥有稳定的广告模式。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在视频开始前,或在视频播放过程中强行插播广告。这样的方式与传统电视节目的广告时间并无差异,都是以降低观众满意度为代价,来满足广告收益。但时长有限的短视频却打破了这种广告模式

与此同时,“冠名广告”和“品牌内容(Branded Content)”也就越来越重要。

起初,冠名商只是与节目LOGO同在的“幽灵”,但最近马东在《奇葩说》上的段子和刘维在《火星情报局》里的歌舞都将冠名商与内容融为了一体。“品牌内容”《她终于去了相亲角》不管引发了多少争议,终究让SKII又火了一把。比起传统的广告时间,这两种广告形式,特别是“品牌内容”,显然更有吸引力,也让观众更愿意被广告“洗脑”。

此外,在娱乐短视频当道的年代,这两种广告形式能与节目内容有机结合,避免被删减。

例如前文提到的《我想和你唱》,冠名商“某叶子”就依旧被保留在短视频中。在“谷阿莫”和“一条”的视频中也经常出现“品牌内容”形式的广告,例如《2分鐘看完網路劇<爱情公寓外传之开心原力>》和《这位中国博士,凭什么能跑到美国去挑战苹果》。

 
谷阿莫《2分鐘看完網路劇<爱情公寓外传之开心原力>》

“路透研究所”的调查证明,技术的迭代更新直接推动了短视频的普及,与用户需求关系不大。而短视频的迅速走红也再一次验证了,人类处理视觉信息的速度远大于文字,天然地偏爱通过简洁快速的方式接收信息的定律。

短视频吸引了投资人,改变了视听语言和广告模式,也“驯化”了用户。可以预见的是,国内外的短视频行业仍处于上升期,并将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引领行业发展。

相关报告:

 1.<<the Future of Online News Video>> Reuters Institute. 2016.6



新锐观点 前沿情报

泛传媒第一观察平台

原创出品 授权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