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为期三天的“大师课”上,很多从业者找到了突破自我边界的“钥匙”。
图片来源:猫眼
一位做从事宣发行业三年的学员说,他是带着职业瓶颈和自我困惑来的。“听完第一天解决了50%,三天听下来解决了80%的困惑,剩下的20%其实也算是解决了,但还是需要回家再好好思考和沉淀下。”
他在课后总结中写道,“未来的路还很长,我已上路,只要路对,就不怕路远。”
“我们期望能够让产业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工业化。通过举办‘大师课’,我们也把自己的方法输出出来,让更多的好内容孵化开发出来,让观众看到。”猫眼研究院院长刘鹏对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说。
这是猫眼研究院举办这次大师课的初心,也是目的。
11月8日晚,“大师课”首日课程结束后,刘鹏拉着所有学员,来到猫眼公司内的小影院,开始了一场特别的“拉片课”。
一般的拉片课是讲怎么拍片子,这堂拉片课讲的是怎么改片子。
在前期的观众试映中,猫眼研究院设计了一套详细的用户调研体系,根据问卷结果对电影提出了优化建议,从故事结局、剪辑节奏,再到人物关系、剧情逻辑。
“作为品牌方,我分清了营销、宣传、发行的区别,懂得了与电影营销方换位的思考模式。了解到了大数据调研的作用,电影剪辑的最后一道关卡是目标观众的反馈。”经过了培训和拉片,在腾讯微视工作的学员方言更加坚信,只有内容才能救票房。
学员 方言
图片来源:猫眼
刘鹏告诉刺猬公社,推动猫眼研究院去做“大师课”,有三点逻辑。
首先,电影行业的产业链很长,但国内影视行业不够标准化,工业化。其次,电影行业的风险大,赔钱的项目不少,这对行业的发展本身也是有阻力的。
之所以现在做,是因为中国电影市场的人口红利已过,一个通过精工细作方式,产出好内容的阶段正在到来。
想明白了这些事,猫眼研究院才决定,是时候做这件事了。
在刘鹏“用户研究与数据化宣发”的课程讲义里,充斥着密密麻麻的分析模型和数据案例,像极了一个数据相关专业的毕业答辩报告。
图片来源:猫眼
与其他数据分析团队不同的是,猫眼研究院的每一位分析师,都是电影迷。
在面试时,他们需要有基础的阅片量要求。在茶余饭后,他们看的是电影,聊的是电影,分析的也是电影。
凭借数据化精工细作的模式,以及背靠猫眼协同合作的基因,猫眼研究院的业务量,几乎是以翻番的速度迅速增长。“今年我们已经参与了超过100部电影项目,是前几年的总和。明年也许会更多。”
对数据的严谨,电影的热爱,把团队内的每一个人维系在一起。这些互联网电影人相信,中国电影将会诞生更多奇迹。
(备注:“猫眼研究院研习社”第1季影视宣发大师课,是猫眼旗下的猫眼研究院主办的首次线下培训课程。在研习社中,猫眼邀请业内核心大咖现场面对面授课,直面行业最核心问题,并结合数据化方法论与实践经验进行解析,服务行业,推动影视行业工业化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