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全 | 金秋时节话安全之大闸蟹篇

 食品与生活 2020-09-05
马志英 教授级高工,上海市食品研究所技术总监,上海市食品学会食品安全专业委员会主任。



大闸蟹的谣言
每年金秋时节啖蟹季,“大闸蟹是喂避孕药和激素长大的”说法便会再度发酵。事实上,从各地的大闸蟹养殖地实地调查结果来看,在大闸蟹养殖过程中根本没发现使用避孕药的现象。同时,对市场销售的大闸蟹产品抽检乙烯雌酚、甲基睾酮等激素指标也都未超出标准范围,这进一步证实所谓的大闸蟹喂避孕药、激素一类的说法没有根据。再从原理上分析:秋分前后螃蟹蜕壳,性腺开始迅速发育,螃蟹是低等的无脊椎动物,给螃蟹吃高等脊椎动物避孕药并没有避孕作用。退一步说,假设投放避孕药有效,就会抑制蟹性腺的发育,结果变成没有蟹黄、蟹膏的蟹了,养殖户会做这种傻事吗?


如何挑选优质蟹
要挑选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的清水大闸蟹,即蟹背呈草绿色或青绿色,腹部瓷白色,无锈斑,说明它生活在水草丰盛的湖泊中,为上品;蟹背墨绿色,腹部铁锈多,为一般河道或水草较少的水体,为一般蟹;蟹背乌黑,腹部黑色,说明它生活在无草的池塘中,为劣质蟹。

同样大小的蟹,越重的越肥满;背盖与腹脐之间缝隙的宽度越大,蟹越肥满;把蟹翻至腹部朝上,蟹能迅速翻转且爬行快,说明反应灵活;蟹连续吐泡有声音,蟹螯夹力大,说明蟹品质新鲜。不少消费者认为个头越大、价格越贵的蟹越好,其实,只要是蟹体肥满的清水大闸蟹,都可称为好蟹。

吃蟹“四不要”
一不要多吃
蟹黄、蟹膏中的胆固醇含量很高,建议每次吃蟹不要超过2只,一周不超过3次。心血管疾病患者、肥胖症患者、胃病和肾功能衰竭患者、过敏体质者、痛风患者等不宜食蟹。

二不要吃死蟹
河蟹有“食腐”的习惯,带有不少细菌。活的河蟹可以通过新陈代谢将细菌排出体外,一旦死亡,体内的细菌就会大量繁殖,有的细菌还会产生毒素。更危险的是,螃蟹死后,体内会积累一种叫“组胺”的有毒物。组胺和有些细菌毒素即使加热后也不会分解,吃了很容易引发食物中毒。

三不要吃未煮熟的蟹
螃蟹体内含有多种病源微生物,尤其是肺吸虫幼虫卵感染率很高,单用黄酒、白酒浸泡并不能将其杀死。因此,吃生蟹、醉蟹极易诱发肺吸虫等寄生虫病。大闸蟹在烹煮前要用刷子及清水洗净,彻底煮熟后才可进食。需要注意的是,大闸蟹最好现蒸现吃,煮熟后放在常温下不要超过2小时。

四不要吃四“部件”
螃蟹因食腐,其鳃部和胃肠道有很多细菌、病毒等。因此,食用时要去除蟹鳃、蟹肠、蟹胃(三角形的骨质小包)和蟹心(俗称“六角板”,极寒)。




食品与生活
微信号:food_and_life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