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廉颇何德何能可以与战神白起齐名,跻身“战国四大名将”之列

 人众众人 2020-09-05

廉颇能够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自然是有他的实力的。

在战国时期,赵国第一名将必然是白起,而王翦则是站在秦国的平台上想要不成功都难,李牧虽然也是战国四大名将,真正说起来发动的战役规模不是特别大,而且也没有扭转赵国对秦国越打越怂的风格。

廉颇却是一个秦国颇为忌惮的将领,在廉颇多次与秦国的交锋中,并没有败给秦国,还反杀过秦国。

那么,廉颇在战国时期到底是何德何能,能够并列战国四名将之一呢?

廉颇在战国时期参加的大规模的战役,至少包括五国伐齐之战,长平之战,邯郸之战,反击燕国之战。除了长平之战失败,其他都是战胜的,而长平之战决战时,廉颇已经被调走,所以真正意义上来说,廉颇一次大规模战役也没有输过。

五国伐齐奠定了齐国陨落后赵国的地位

廉颇崭露头角的第一场战役,就是改变战国政治格局的五国伐齐之战,当时秦国已经削弱了楚国,秦国和齐国形成东西两强的局面,在这一时期齐国加强了对外扩张,招致各国不满,以燕国牵头,秦国怂恿,三晋跟进的情况下,形成五国伐齐之势力,赵国就是拜廉颇为将,在廉颇的率领下,赵军长驱直入齐境,攻取了阳晋,一下子威震诸侯。

广告精神分裂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这里要说明一点是,在此之前,赵国在赵武灵王主持的胡服骑射变革下,逐渐变强,但是真正开始影响各国则是从五国伐齐之战开始,在这一战中,赵国在各国中的话语权越来越高,尤其可见廉颇在此战役中的表现。

此后,廉颇在攻打齐国和魏国的过程中,逐渐使得赵国军事影响力大为增强,成为唯一能够与秦国比肩的国家。

长平之战,廉颇中途退场,导致赵国大败

长平之战可以说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意义重大的一场战争,对于整个战国形势的发展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然而在这场战役的前期,赵国任命廉颇为将,但是面对强悍的秦军,廉颇在几次小的失利情况下,选择凭借山险,筑起防线与秦军对峙。

廉颇这一坚守就是三年,大大挫败了秦军想要速胜的计划,然而不幸的是,对峙三年过后,赵国国内发生饥荒,粮食供应不足,随后赵国向其他国家求救,因为担心秦国的报复,都拒绝了赵国的借粮请求,尤其是赵国向秦国求和的行为,更是让各国不看好赵国。

可以说赵国在经济、政治、外交上的一系列遭遇,最终无法支撑赵国继续去与秦国对峙,赵国为了寻求与秦国决战任命赵括为将,赵括急于寻求与秦国的决战,致使被秦国埋伏,结果赵国大败。四十余万赵军被秦国坑杀,就连赵括也死于战中,赵国的国力受到重大的创伤。

邯郸之战,廉颇力挽狂澜拯救了赵国

秦国在取得长平之战的胜利后,第二年决定扩大战果,继续加强对赵国的军事打击,秦昭襄王任命王陵率领二十万大军攻击赵国,并且包围了赵国首都邯郸。

赵国任命廉颇为主将率领十万赵军顽强抵抗,随后秦国不断增兵,企图迫使赵国投降,廉颇多次打退秦军的攻击,使得秦军伤亡惨重。

后来因为邯郸城内粮食耗尽,赵孝成王派人去请求楚国和魏国的支援,在魏楚联军到达邯郸后,廉颇率领赵军从邯郸杀出,里应外合打败了秦军。

此战赵国联合魏楚击败秦国,收回了各自被秦国占领的土地,是关东各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取得的一次重要的胜利,使得秦国多年东出的成果毁于一旦。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燕国认为赵国经受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的重创,完全可以从东线入侵赵国,随后燕国派遣大军攻打赵国,廉颇率领军队以少胜多不但击败燕国,还让燕国割让五座城池才得以求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