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园修建完毕,贾政携众人游览,借题对额考验宝玉学识。 整个游览的过程看似随意,实则是曹公故意安排。从大观园的门口开始,过假山,进石洞,赏清泉,随着游览的脚步,自然呈现出有凤来仪、杏帘在望、蘅芷清芬和怡红快绿四个处所。 日后这四处的主人便是林黛玉、李纨、薛宝钗和贾宝玉,贾政此次游览,分别对这几个住所进行了评价,隐约也是对住所主人的评价。 众人游览的第一站便是有凤来仪,元春省亲以后改名为“潇湘馆”,是林黛玉的住所。第一个展现的是林妹妹,可见贾政对这个外甥女很是满意。
贾政看到此景,笑道:
在潇湘馆,贾政似乎回到了年轻的时候,也曾窗下吟诗作对,也曾对酒当歌,儿女情长。如今到了中年,满脑子都是仕途功名,年少情怀越发没有了。 元妃省亲后,林黛玉挑中潇湘馆,既看中了院中的翠竹,更看重了窗下读书的情怀。 贾政对于林黛玉,更倾向于欣赏黛玉的才情。对于潇湘馆的评价是“这一处还罢了”,只是说的过去,并未到超乎满意的地步。 和林黛玉对应出现的便是薛宝钗,在游览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也对宝钗居住的“蘅芷清芬”,也就是后来的“蘅芜苑”进行了描写。 薛宝钗的蘅芜苑排在游览的第三站,贾政第一眼看到便说:
为什么房子会无味的很呢?进入远门,迎面看到的是块大玲珑山石,四面也都是石块围绕,房子完全被石头遮住,院中除了写异草,再无一株花木。看到房子的第一感觉就是没有生气,没有颜色。就像薛宝钗一样,平时待人接物都做的合乎规矩,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送合适的人情,似乎在薛宝钗的身上并没有一个代名词,亦如蘅芜苑一样,扒开周围的山石,里面仍旧是空洞一般。 整部《红楼梦》都没有描写过贾政对于薛宝钗的评价,甚至连关注都没有,即便最后宝钗嫁给了贾宝玉,在贾政这个公公的眼中,也不是十分满意,就像蘅芜苑一样,若有若无的存在罢了。 潇湘馆出来的第二站是李纨后来居住的“稻香村”,贾政游览时暂定的名字是“杏帘在望”。
稻香村的布置,就像李纨一样。平日里一身素衣,些许首饰点缀,外看无半点明艳之色,内心却如“杏花”一样开得火热,面对贾府纨绔子弟的日常,依旧能让儿子贾兰安心读书,考取功名,能够随着外界的环境改变自己,顺势而为,最终成就自己的“两溜青篱”。 贾政看到眼前的景象,评价说:
第四个住所“怡红快绿”便是宝玉后来居住的怡红院,此处不做赘述。 对于前三处住所,贾政对“杏帘在望”最为满意,其实在贾政心目中,最理想的儿媳妇应该是李纨。即便丈夫英年早逝,仍能够不受外界环境所染,坚持自己的内心,将儿子贾兰抚养成才,柔弱的背后又不失刚强,等到贾府没落抄家时,李纨仍旧能静心以待。 我是九宝聊剧看人生,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