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往天堂的思念 作者 ‖ 张潮 作者相关文字链接: 《市级文明村“张城堡”》《父亲的革命领路人——万通轩》《怀念父亲》《怀念母亲》 “秋风送哀思,泣雨述悲伤。” 2020年8月20日,是我的二哥辞世九周年,离开亲人去往天堂的忌日。在逝去的三千两百多个日日夜夜里,二哥的身影时常不断的会出现在我的梦里;那个熟悉的身影,那张清晰的面容,总会浮现在我的眼前,萦绕在我的心头。 思念将我一次次带回到那些已逝去了的岁月,我牵着二哥温暖的大手,靠在二哥宽厚的肩膀上,享受着成长的快乐和幸福时光。在我心里,有二哥呵护走过的那段生命历程,是永远值得我洒泪感怀和终生难忘。 大哥、二哥和我(站立者为二哥) 二哥生于1949年,和共和国同龄,从小机灵聪明,性格坚毅。我们兄妹4人,大哥从小在外上学,唯有二哥几十年守护母亲,帮着母亲呵护我和小妹长大。 二哥长我12岁,从小,我和妹妹牵着二哥的左右手长大。二哥疼爱我和妹妹,是我和妹妹的童年偶像,特别是小妹,常常晃着二哥的手撒娇,嚷着让二哥讲故事,一幕幕暖暖的情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老家的房子 那是1958年,祖父、母亲领着我两个童年的哥哥从老家来到山西原平,来到父亲工作的单位,成为了铁路职工子弟,从老家学校转到了原平铁路子弟小学。 大哥上初中,二哥上小学,他们天资聪明,学习好,很快都有了要好的同学和童年的伙伴。父亲在铁路工程处管理科负责职工生活供应站工作,母亲在职工家属食堂做服务员,祖父年近七旬,身体健康,我们的家庭和睦幸福,这是一段愉快而美好的时光。 我和二哥 时间跨进60年代,国际风云突变,国内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全国人民遇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生活危机。到了1963年,自然灾害慢慢结束,国家动员家属返乡,支援农村建设,年迈的祖父也执意“落叶归根",权恒之下,父亲和母亲商量决定,大哥继续留在太原读书,由母亲领着刚满两岁的我和二哥陪祖父回农村老家。那个年代,农村是生产队,农民靠工分吃饭,家里没有劳力不行。祖父年事已高,母亲不久又生下了妹妹,迫于无奈,二哥只好辍了学,刚满14岁就当了社员,参加生产队劳动,成了我们家里仅有的半个劳力。 老家的房子 少年二哥,头脑聪明,人小志高。干活勤快,不怕吃苦,很快就学会了不少农活,深得生产队长和社员们的喜爱。二哥从小学习好,字写的漂亮,算盘打的精准,小小年纪就成了生产队的骨干。1965年,全国农村开展“四清"路线教育活动,二哥得到驻队干部(王玉华)的赏识与推荐,被选派进县路线教育工作组,到陇西县文峰镇驻点搞社教,半年后,由于文化大革命开始,工作组解散,二哥又回到了生产队。1969年,大队选派二哥到县“五七”红专学校进行培训,正式学习医疗医务一年,从此,走上了40余年的行医之路。 小妹和二哥 70年代的农村,农民缺医少药,医疗条件差,农民就医难。作为刚刚入行的青年村医,二哥苦学本领,精心钻研,一边跟卫生院的老大夫(唐玉文)学习临床,一边自己在家苦练针灸。同时还主动到县医院去拜师学习,参加进修和临床实习。 漫漫行医路,真情筑人生。二哥从20岁行医到62岁辞世,为了解除村民的病痛,提高村民的健康,付出了一生的心血,四乡八邻遍布着足迹。四十载严冬酷暑,每一个日落星晨,二哥风雨无阻,出诊无数,默默进行着救死扶伤,医德恩泽十里八乡。 老家的房子 我13岁到县城读高中,是二哥领我入学。我家距县城25华里,山路崎岖,穿河过沟,只能住校,是二哥每周骑自行车接送我上下学。我参加高考报名,是二哥陪我,我参加身体体检,是二哥领我,我到省城去读书,仍然是二哥送我。 从老家到县城,虽然仅仅25华里,但自古有“七十二道脚不干"的民谣,在那个经济落后,交通受阻的年代,坡陡路险,河多沟深,农民出行是何等的艰难。但就是在这条铺满艰辛的路上,留下了二哥无数次接送我的身影。 二哥用无私的爱呵护我成长,他宽厚的臂膀是我坚实的依靠。到省城上学后,每年的寒暑假回家,都是二哥接送。后来参加了工作,每次探亲回家,依然是二哥接送。既使和妻子第一次回老家举办婚礼,仍然是二哥骑着自行车来接我们,在二哥眼里,也许我是一个永远难以长大的小弟弟。 我和二哥陪母亲在会师塔留影 在我的心灵深处,有一件令我一生也难以忘怀的事,时间是1974年,我正在县城读高中。那时的农村生活十分困难,学校里有很多同学吃不饱饭。学生食堂一日三餐,早晚两顿基本是开水泡黑馍,只有中午一顿才能吃上一碗黑糊糊面条(没有油水也没有蔬菜)。 一次,二哥被推荐参加“全县乡村医生经验交流会”,中午,食堂给参加会议人员每人定量供应两个馒头和一碗绘菜,二哥拿到香喷喷的肉菜和白馍后,舍不得吃,跑到学校把我叫去,和我分着两人各吃一半。这在今天的人看来,也许小的不值一提,可是在那个人人吃不饱饭的年代,二哥心系着我,留给我的不仅仅是一顿好吃的美餐,而是血浓于水的情,是一母同胞的爱,是一个兄长疼爱弟弟的赤诚之心。 老家的大门 1975年12月,我高中毕业后回乡参加劳动,二哥时常提醒我,劳动不要放弃学习,要多读书。二哥在卫生所有间宿舍,存放着日常用的一些针济药品,防止严冬时药品冻裂,卫生所购买了一点煤,供房屋过冬取暖。那个年代,农村不仅生活困难,烧柴也很困难,为了减少家里烧炕负担和我学习时少挨冻,二哥让我晚上住在卫生所,安静学习睡热炕,而他自己却和家人一起,经常挨冻受寒。 老家合影(从左至右: 堂弟、大哥、堂哥、二哥、我、堂弟 1977年深秋,二哥从报纸上得知全国高校招生要恢复考试入学的消息后,十分高兴,第一时间鼓励我认真复习,积极应考。从招生报名开始,一直到送我上省城读书,二哥一路陪伴着我,从东距20华里的公社,到西距25华里的县城,崎岖的河沟和山路陡坡上,时时都有二哥骑着自行车驮我行走的身影。 为了送我到县城参加考试,二哥领我住在砖厂打工的表哥处两天三夜,白天我参加考试,二哥守在考场外等候,晚上我们一起吃一锅洋芋面,一起挤睡在仅有五六个平米的一间小窑洞里。二哥为了给我鼓劲,几个小时等待在考场外零下廿多度的寒风中,那是1977年12月的2、3号,我永远忘不了,那年的冬天真的很冷很冷。 二哥的药房(一) 二哥有一颗仁爱之心,作为一名村医,用真情守护着村里每一个村民的健康。40余年如一日,真诚的付出,换取的是村民的信任和信赖,二哥的名字成了全村妇幼老少解除病痛的寄托和依靠。在家里,二哥尊敬长辈,孝顺父母,对家人爱的至深。祖父晚年生活幸福,81岁辞世,全凭母亲和二哥精心照料,孝敬送终。父亲66岁突发脑溢血,全身瘫痪失语,卧床七年后辞世,二哥是唯一守护在父亲跟前的儿子,两千五百多个日日夜夜,寸步不离的陪母亲精心照料着父亲,守护在病床前,嘘寒问暖,打针喂药,端水喂饭,翻身揉背,任劳任怨。二哥用自己的一片孝心,赢得了家族中所有人的尊重,赢得了众乡邻的齐口褒扬和称赞。 二哥(辞世前最后)与二嫂和两个儿子的留影 2011年7月28日傍晚,大侄急促打电话给我,告知二哥突发疾患,已于前一日晚连夜从老家接到省城医院抢救,听到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我一时茫然不知所措,因为就在半月前,我刚回老家看望母亲,还是二哥到县城接的我。 经省城医院确诊,二哥患胆囊癌晚期,生命进入倒计时。这一惊天霹雳一下击跨了家人,击跨了翘首企盼的四乡八邻。无情的恶魔没有放慢罪恶的脚步,仅仅20多天,就击跨了二哥健康的躯体,夺走了二哥的生命。 噩耗震惊了乡邻,村民失去了一位好医生,一个守卫了村民40年的守护神。在送别的路上,全村一百多户人家,几百号老少村民,停下手中的农活,迈着沉重的步伐,结队为二哥送行,举着“恩泽乡里,风范长存"的匾额,场景悲戚,感人洒泪。 二哥的药房(二) 二哥走了,永远的离开了思念他的亲人。 但二哥平凡的一生光辉照人,坚实的身躯里充满了暖流,智慧的心灵中彰显着爱心。二哥是值得受人尊敬的好村医,是尊敬长辈、孝顺父母的好儿子,是受兄弟姐妹爱戴的好兄长。二哥公而无私,品行端正,坦诚大度,充满爱心,是家族的优秀典范,是我辈众多兄弟姐妹学习的榜样! 二哥高尚的人格情操和公而无私的精神永存!二哥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二哥的药房(三) 二哥一家(儿子,儿媳和孙子孙女)和母亲合影 老家的树 二O二O年八月二十日 三弟拜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