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食用菌栽培技术(木耳)2020.09.07.08.22

 阳光语叶 2020-09-07

木耳栽培新技术

一、品种特性

   木耳多干制后食用,也可少量鲜食,具有明显的降血脂降血压的功效,属中高温品种,主要品种有黑木耳、紫木耳、毛木耳781、大光木耳、白背木耳、黄背木耳、红背木耳等。生物转化率因品种而异,一般为100-150%,栽培季节和方法基本相同。紫木耳是湖南研究出来的特色品种,这里主要介绍紫木耳的高产栽培技术。

1、营养:紫木耳的生长对培养基质的选择性不强,以棉籽壳或杂木屑为主要原料栽培的产量最高,莲子壳、玉米芯、稻草均可作为栽培原料。

2、温度:紫木耳菌丝体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5-28℃,38℃以上菌丝停止生长,5℃以下菌丝不能生长并有死亡现象。子实体原基在14℃以上开始分化,在极限温度高达40℃下均能生长。自然气温下,气湿越高,耳体生长超快。

3、湿度:紫木耳菌丝生长阶段,要求培养料的含水量58-60%,过高过低都不利于菌丝和子实体(耳体)生长。子实体发育的空气相对湿度为85-95%。

4、空气:紫木耳对空气的要求相对黑木耳来讲,没有那么严格,通风条件好,有利于菌丝体和子实体(耳体)生长。

5、光照:紫木耳菌丝在完全黑暗或有少量散射光的情况下均能正常生长。子实体的形成则需要或多或少的散射光,一般为7分阴3分阳。光线充足,耳片肥厚,绒毛多,质地细脆。

6PH值:紫木耳培养基PH在4-8时均能生长正常。但一般在栽培时培养料PH最好调节为7-8,因考虑消毒灭菌后PH有所降低,加之在发菌和出耳阶段,菌丝本身能产生有机酸,培养料PH会降低。

二、栽培方法

1、栽培季节:紫木耳是一种高温菌,在16℃以上才能出耳,湖南4月下旬至10月底均为出耳季节,一般在2-4月制生产袋。

2、菌种制备:一般在制生产袋前35天制栽培种,前70天制原种,前80天制母种,用PDA培养基扩繁母种,木屑培养制原种和栽培种。

3、高产配方:①棉壳80%、麦麸12%、稻草5%、白糖1%、石灰1%、碳酸钙粉末1%、含水量60%、PH7.5;②杂木屑80%、麦麸 17%、白糖1%、碳酸钙粉末1%、石灰1%、含水量60%、PH7.5;③棉籽壳40%、要木屑40%、麦麸 13%、稻草4%、白糖1%、石灰1%、碳酸钙粉末1%、含水量60%、PH7.5。

4、袋栽工艺:①配料。按配方将主料和辅料加水充分拌匀,调节好含水量和酸碱度。②装袋。选用17×33×0.04cm的折角袋,装料至袋长的三分之二,或选17×50×0.05的塑料袋装料,套上套环封口;③灭菌。将料袋放入常压灶,达到100℃以上,保温12-15小时,高压1.49×145帕,126℃灭菌1-2小时;④接种,将料袋移入培菌室或出耳场地准却,在接种箱,接种室或接种蓬内进行无菌接种;⑤培菌。接种完毕后,按照气温情况来安排菌袋的堆放方式,气温较低,菌袋堆码多一些,气温较高,菌袋堆码少一些,最好在20-25℃之间发菌,30-35天菌丝长满整袋。

三、出耳管理

1、划袋开口:菌丝长满后,用纤维绳扎紧袋口,高锰酸钾水表面清洗消毒,再用刀片在袋四周划“1”字形刀口3-4条,每条长2cm左右,长袋划上、中、下三轮,短袋划上、下两轮,放在地上、层架上或吊在空中。

2、控温控湿:将出耳场地温度控制在25-35℃,温度过低时可盖膜增温。开袋后,头三天不要喷水,通气量不宜过大,随后逐步增大空气湿度在80-90%,水不要直接喷在袋上,街开口有大量耳基出现时可直接喷水,并随着耳长大,加大喷水量和喷水次数,空气相对湿度在95%以上。

3、控气控光:耳基出现后,逐步加强通气换气,但不宜长时间直吹菌袋,可给予的散射光,3阳7阴,光线暗,耳片薄,绒毛少,质地较细,光线强,耳片厚,绒毛多,质地较粗。

4、适时采收:耳子长大后,耳片充分开展,边缘略卷,弹性弱下垂即可采收,采收时采大留小,一丝一次采收。可采收7-8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