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医20年忠告:下肢发凉、冷痛,只是脾被“憋坏”了而已

 廖小芳gg0y5lbg 2020-09-07
曾接诊过一个下肢发凉、冷痛10年的患者,我开方:黄芪,人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香附,砂仁,荆芥,防风,桂枝,炒白芍,川芎,丹参,鸡血藤,木瓜,巴戟天,焦三仙,甘草,生姜。

我开完方,患者拿着方就要走了,一旁的学生嘀咕了一句,“这不应该祛风,散寒,或者温阳吗?怎么有这么多健脾的药?”

走到门口的患者听到了,立马就折返了回来,说,“大夫,你学生的话我听到了,你给我开这么多健脾药干啥?把我当小白鼠吗?”

我说,“首先,我这么多年的经验下来,下肢发凉、冷痛,只是脾被“憋坏”了而已;其次,你这十年里面,看过的中医应该很多吧?”

患者说,“确实很多,但是基本都是吃药的时候有点用,药一停就复发了。”

我说,“既然如此,那就说明之前的思路都只是治标不治本,与其如此,为何不愿意试试我的思路呢?”

患者没说什么,拿着走了,大概过了4个月,患者来找我,面露喜色说,“大夫,我按你的方子抓了14付吃完了,吃的时候确实双腿补怕冷、也不怕凉了,但是我担心会复发,所以我等了这么久,看没复发才来找你。”

首先,我为什么要说下肢发凉、冷痛,只是脾被“憋坏”了而已?这个方为什么能治疗这个患者?

《黄帝内经》有过这样一段论述:“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

这意味着我们的前辈们,就已经意识到脾和筋骨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行医这么多年,我的看法是,脾主四肢肌肉,下肢有毛病,脾肯定脱不了干系的。因为脾主生化气血,生成和输布营卫之气。如果脾虚了,那么气血不充、营卫不和,下肢肯定更加容易受风寒湿邪。

那么有人就要说了,这个患者腿冷痛,不敢见风,格外怕凉,很明显是阳气不足,外感风寒湿邪的结果,哪里来的脾虚?

我想说,这就是中医的优势所在,看待每一个病,它都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就像电视剧里面破案一样,你说如果只是抓一些小鱼小虾或者替罪羊的话,看起来是破案了,但是风头一过,它依旧会再次作案。

人也是一样,如果看病,只抓住表面的病机,那这样的结果就是,吃药的时候管用,一停药就会复发。

这个患者看起来是阳气不足,外感风寒湿邪,但是患者舌苔白腻,舌体胖大,舌质淡,食欲差,容易腹胀,这显然都是脾虚气滞,如果只是治风寒湿邪,不管脾虚这个幕后真凶的话,复发是分分钟的,所以这个方,里面才用了大队健脾的药,解决脾虚这个核心病机。

最后再说说我这个学生,为何会有“这不应该祛风,散寒,或者温阳吗?怎么有这么多健脾的药?”这样的情况出现。

我的看法是,这是每一个中医的必经之路,从学校刚出来的时候,所知所闻都是课本上的东西,我当年也是如此。

但实际上,理想和与现实是有很大差距的,因为现代人的生活饮食习惯,于以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应的病机更加的错综复杂,所以就没有多少患者,能和课本上讲的完全一样,于是才出现了学生这样的看法。

对于这种情况,我个人的做法是,中医不能守旧,要与时俱进,多看近现代的医案,无论是名医的,还是寻常的,多看多问多实践,慢慢的就能适应现代的患者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