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叔说历史 让历史更美更有趣更贴近生活 雅谑音·山气日夕佳 李季兰女士天性烂漫多情,要不是被老爸强迫着遁入空门,以她自己的意愿,恐怕宁肯死也不会到这种鬼地方来。无奈造化弄人,偏偏小时候作不了主,只能听命于外界强加的安排。年龄渐长,叛逆的心理越来越严重,视道观为牢笼,发誓不惜一切代价打碎它。 青灯古佛梵音木鱼统统不能降服她的不安分的心思,虽有陆羽先生真心实意地与她相好,但怎奈身为道姑,不能谈婚论嫁,终生厮守,真乃人生一大憾事,因此李季兰女士时常寂寞,更加助长了叛逆的性格,以至于做出许多常人不能理解的事情。 步入三十岁以后,情怀更加开放,广交天下才子俊杰,并在吴兴的开元寺创立了文学沙龙,诗友按时相聚,饮酒赋诗,谈笑风生,冲破了私人禁忌,一时传为美谈。有时候更是远走广陵,即今天的扬州,乃是文人才子集粹之地,得以扬名立万,声名远播。 这种风风火火的性格,今天的“超女”相差太远,要知道那个时候媒体不发达,全靠传抄佳作,慢慢火起来,不像现在依靠网络电视,一夜成名。那份才情,那份豪爽,寻常女子自然难以相比,就是那些所谓的男子汉大丈夫也相形见绌。 刘长卿先生,著名大诗人,当时被誉为“五言长城”,五言律诗写得独步当时,鲜有敌手,但他的身体有个毛病,此病还是隐私病,不好意思跟人当面讲,读者上帝一定会说,你卖关子,非是卖关子,说出来恐怕不雅,他得的是疝气病。 得了这种病,肠子下垂,睾丸肿胀,裸露在外面,比正常人要发青发黑,稍一动弹,便觉得气血凝阻,疼痛难忍,因此要用布把睾丸托起,借此减轻痛楚。若是放到现在好办了,医学发达,生下来几个月就可以做手术,把疝气切除,一切都解决了,唐朝虽是古代少有的强盛之世,毕竟医学还没有发达到随便开刀的地步。 一次在开元寺沙龙聚会上,诗友们都到了,其中以刘长卿先生最为名气大、声望重,他到了这里倍受推崇,许多人都围前围后的斗巧卖乖,李季兰女士跟他是老相识,又有些不明不白的关系,别人拿他当盘菜,她偏偏不,要给他一个难堪,也好让他知道吴兴宝地藏龙卧虎,绝非他刘某人任性而为的地方。 这次聚会李季兰女士故意迟到,一来了,光彩照人,豪气逼人,沙龙里人声鼎沸,呼喊叫好。她一不着急,二不着忙,慢步轻移,款款而前,飘然而至刘长卿先生面前,俯身到耳旁,气吐幽兰,柔声细语的说,山气日夕佳! 语调虽轻巧,但声音四座皆闻,众人都知道刘长卿先生底细,听李季兰女士吟出一句“山气日夕佳”早已绝倒。这句非是李季兰女士的创作,而是引的陶渊明的原句,但所指不同,山气者,非山岚流转之气,而是疝气也,此句是笑话刘长卿先生有疝气病,这叫六根不净,如此怎能受人推崇爱戴?开场就是一个下马威。 刘长卿先生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一看李季兰女士取笑自己,不但没有羞赧满面,反而欣然一笑,也引用一句陶渊明的诗句相对,脱口而出,众鸟欣有托!众人一听再一次绝倒,捧腹大笑不止。李季兰女士略微一笑,算你有种。 读者上帝要问,这是什么意思,众人因何发笑?原来,李季兰女士和刘长卿先生所对的这两句诗包含了一个浑段子,就是现在饭桌上常闻的黄段子。刚才李季兰女士那句解释过了,不再赘叙,这儿把刘长卿先生这句略微解释一下: “众”者,重也,“鸟”就是鸟人的鸟,水浒传中李逵骂人,常大呼,你这鸟人如何如之何,“鸟”在古典小说中用来指代男性生殖器,“众鸟”,即重鸟,就是刘长卿先生自谦有疝气病,肿胀嘛,当然就是重鸟,“托”字在这里用得很直白,因得了疝气病,故得用布托住,这才是“众鸟欣有托”,“欣”字乃是心境的表白,即使这样了,我的心里也很高兴,言外之意就是我虽是这样的人,你李季兰也很喜欢我啊。 此言一出,李季兰女士不但不生气,不尴尬,反而很欢喜,称赞他刘长卿有种,还亲自过来斟酒劝饮。 这篇佳话载自元人辛文房的《唐才子传》里,辛文房写到此篇,大声疾呼李季兰女士“乃谑浪至此”,眼中笔底充满鄙视,其实何必呢,每个人的活法不同,不能因为自己不喜欢,就否定别人的生活态度。 李季兰女士是被逼出家的,而非出于己愿,更非天性就是修行的材料,她对自己的处境是深刻不满的,进而需要更多的感情滋润,打死也不想再回到过去那种是人非人,生不如死的生活境遇中,她要追求改变,追求尽可能多的爱恋和关怀,使自己不再寂寞孤单,这就是一个小女人的温柔诉求,没有什么可怕的,更不需要道貌岸然者横加指责。 唯一需要补白的,就是在李季兰女士义无反顾的追求自我的时候,有些地方或有些关节,显然有些过分失当,但也是可以原谅的,人陷溺于爱河的时候,很少清醒自知的,往往都是丧失理智,飞蛾扑火,不计后果。 后人翻看李季兰女士的诗集,发现有一个叫阎二十六的人出现的比率相当高,李季兰女士写给他的诗也大都柔情蜜意,缠绵缱绻,流露出来的爱恋超越旁人。此人为谁?什么来头?与李季兰女士是怎样的关系?一大堆的疑问有待开解,且听道来。 阎二十六,本名阎伯钧,二十六是大排行,唐朝有称人大排行的习惯,他的来历和生平不甚详细,但从李季兰女士写给他的诗来看,他们之间确实发生了刻骨铭心的恋情。 一次,大概阎伯钧先生要离开李季兰女士到剡中去,他们此刻感情正浓,似乎正在热恋时分,因此李季拉女士依依惜别,手攀杨柳,折枝相送,难分难舍,一步一回头写下了这首《送阎二十六赴剡县》: 流水阊门外,孤舟日复西。 离情遍芳草,无处不萋萋。 妾梦经吴苑,君行到剡溪。 归来重相访,莫学阮郎迷。 望着阊门外的流水,你所乘坐的那个孤单的小舟已经渐隐渐失,夕阳西沉,余晖铺在萋萋的芳草上,到处都是离愁别绪,你要到剡溪去,我做梦都追随着你,一刻也不分离,你千万莫学那痴迷山中的阮郎,一去不回归。 李季兰女士冰雪聪明,在诗中借用阮郎的典故,提醒阎伯钧先生,这里还有“我”在等着你哩,不要忘了回来。 阮郎,就是阮肇,汉明帝时人,他与刘晨从小相好,一次进山打柴,遇到思凡下界的仙女,强领他们二人洞房成亲,成为夫妻,在山中过起生活来,谁知山中一日,地上十年,当两人思念家乡的时候,回来一看,家中已面目全非,沧海桑田,一打听,现在阮家已传至七世,可见年代久远。李季兰女士的意思明了,就是不要等到这个时候才想起我。 但这份良苦用心,作用寥寥,从后面的诗文来看,阎伯钧先生终是朱放一流的货色,一去不复返。他尚有不如朱放的地方,朱放外任,居官至远,遥不可及,天涯海角两相隔,慢慢的就断了,而阎伯钧先生就在剡中,此去不远,为何也变得冷淡了? 李季兰女士收到阎伯钧先生写来的信,心里十分激动,但也暗自饮恨,看来阎郎也是负心之辈,不希望他成为阮郎,他却偏偏就是了,老天何其不公。看完信,她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提笔写道: 情来对镜懒梳头,暮雨萧萧庭树秋。 莫怪阑干垂玉箸,只缘惆怅对银钩。 她是流着泪看的信,信上还有斑斑泪痕。看来这是一封绝情信,要不然她也不会感到暮雨潇潇,满院秋意。又一次失恋了,懒得下楼,懒得对镜梳妆,满怀惆怅,一腔伤感,此情谁诉,大概只有这萧瑟肃杀的秋风了。 这颗心碎了,千疮百孔,就像风中杨柳絮,又似水中飘转蓬,四下流荡,无所依凭,这种失魂落魄,这种孤苦无助,恐怕只能长夜悲歌了。 不过失恋的伤感很快就揭过去了,所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要是一味的执著旧情前缘,恐怕李季兰女士早就死上千百回了。走了阎伯钧,来了崔侍郎,空白的感情世界立刻得到了补充,心思又有所寄托,枯木逢春。 崔侍郎名叫崔涣,名门之后,身上有股子正气,敢于仗义执言,但就是因为敢说话,得罪了盛世大蠹杨国忠,老贼一怒之下,将崔涣贬了又贬。崔涣深刻体会到怀才不遇的痛苦,终日里难以振作,垂头丧气。 李季兰女士看在眼中,就写了一封信劝他看开些,不要看一时得失,要将眼光放得远远的,做大事要有大胸怀,诗曰: 莫漫恋浮名,应须薄宦情; 百年齐旦暮,前事尽虚盈; 愁鬓行看薄,童颜学未成; 无过天竺国,依止古先生。 道家讲究清静无为,虚名是桎梏,浮名要不得,当官做宰更要放开眼界,岂不知百年不过是一早一晚的功夫,前尘往事都是虚无缥缈的,要是不能保持内心的清虚自正,如何应对万变的外部世界? 崔涣深有感触,果然放开胸怀,以平常心看世界,昔日满腹的牢骚和一腔的悲慨也一扫而光,重新振作起来,这些都是李季兰女士善劝的功劳,她要是不对崔涣有些意思,她恐怕不写这么一首诗。 后来崔涣走出阴霾,重新被玄宗起用,安史之乱中一起跟随玄宗入蜀,与李季兰女士也就失散了,从此再也未能重逢。 李季兰女士的相思太多,因此笔下流露得也太多,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别离,对相思的体会更加刻骨铭心,她在诗中写道: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弹着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欲哭无泪,柔肠寸断。一次又一次的投入真情,换来一次又一次的辜负,伤心绝望之余,李季兰女士也渐渐的看透世事,失败的恋情告诉她,这个世界上,所谓的爱情太短暂了,激情过后只剩下一片灰烬,连痕迹都寻不到。于是她写下了一篇《八至》诗,乃是自己感情经历的辛酸总结: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好一句“至亲至疏夫妻”,此六字写尽人间世事人情,鞭辟入里,不愧为一句大实话。按理说夫妻乃是人间最亲密的关系了,其间有爱情维系,是永恒不倒的力量,但看透了才知道,好的时候甜言蜜语,就是从身上啃块肉也心甘乐意,一旦恨起来,比仇人还不如,恨不能斩尽杀绝,挫骨扬灰,这是最亲密的夫妻之间,推及兄弟、朋友、搭档、伙伴,统统都是一个样子,都是至亲至疏的关系,怎不叫人警醒? 要不是轻身经历过一遭的,岂能作如此语?真为“女中诗豪”一悲! 明日更精彩 |
|
来自: jiezhukuaile > 《我的文件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