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嘉豪:长安铜乐艺术(一)

 在长安 2020-11-03

长安铜乐,西安人常常又称之为西安铜乐、酥家什。它流传于中国陕西境内以古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一带,是民间优秀的传统文化活动。盛唐时,歌舞繁盛,李唐王室成员多在宫廷创制演奏乐曲,宫廷鼓乐流传至民间后,对宫廷鼓乐所使用乐器进行一定的精简形成了便于民间表演的长安铜乐。民间文化艺人根据日常生活种种场景启发,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独特的曲目。

在终南山下,有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东辛庄村,南与孟家村接壤,北与古御道旁的上红庙村连畔,村庄不大,四个村民小组230户,900人的。然而,就是这个小小的村庄,却是整个长安铜乐艺术发源地,记录了从古至今铜乐艺术源远流长和艺术的博大精深。

据村中老人们口口相传,东辛庄铜乐社始于元朝初期。千百年来,在村民中,由老一辈人的口传心授,不断创造发展去粗存精,内容丰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适用于民俗广场表演和庙会上的艺术表演,是大家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一项民俗文化艺术活动。

从古流传至今,可以证明的,也就是一本看上去不起眼的黄麻纸所写札子(铜乐谱)。虽然随着岁月和时光的转变,时间的腐蚀,有的地方已经有残缺,但是村中老人仍继承老一辈的铜乐精神,使其发扬光大,使铜乐艺术生生不息。

由于时代变迁,村中青年壮劳力都外出打工,使其 铜乐艺术已经不在是年轻人喜爱的文化艺术,据村里鼓头薛师傅讲,曾给方圆大多村庄传授铜乐曲谱,例如西辛庄,新南,西韦兆,马厂,等等。据老师傅讲,以前,在庙会上容易发生冲突,东辛庄虽然村小,但是,所教的徒弟村比较多,上庙会的时,都有徒弟村给师傅村帮忙。根据薛师傅的说法,并求证西韦兆村黄钟老先生,以及西韦兆村中老人证实:西韦兆是在民国初年,请东辛庄师傅教村中弟子,逐学会了《蝎子尾》《风搅血》《梅花鼓》《蛤蟆鸣》《老虎肩枪》等曲谱。

铜乐艺术其历史可追溯到唐朝,实乃唐朝宫廷打击乐散落民间而形成。其势优美,其声悠扬,阴阳顿挫,快慢有致,平仄和韵,如诗如歌。不尚力气,不尚声大,以细腻悦耳见长。

投稿、闲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