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方匠人手下的惊世之作

 印客美学 2020-10-31

近期我们翘首以待的《花木兰》终于快要和大家见面了,但是网络上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小印也再次重温了一下预告片。

不得不严重吐槽一下花木兰去相亲时候的妆容,这个堪比雄黄的黄色额头,还有堪比蟠桃的双颊,还有和日本艺伎一样的粉底,就算是刘天仙也无法招架。

这中国不中国,日本不日本的妆面,西方人以为的东方美就长酱紫的?小印看了之后连连摆头,今天小印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什么才是真的东方美的精华。


NO.1 
南京绒花



南京绒花的历史可是十分悠久,谐音“荣华”,相传啊,早在唐代武则天时便被列为皇室贡品。明清时代更具规格,清康熙、乾隆年间为极盛时期。


南京绒花的色彩以大红、粉红为主,中间辅绿,间以黄色点缀,显得明快富丽。

南京绒花的题材,则多取自民间喜闻乐见的事物,运用家喻户晓的吉利语言,寄托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制作绒花时,需经染色、软化黄铜丝、勾条、打尖、传花等近十道工序

绒丝就像头发丝一样,被铜丝夹子紧紧固定,制成毛绒绒的“绒条”。

绒条全部完成后,才能进行“打尖”的工序,还可以用镊子把绒条卷起来做成各类花瓣形态。


如今,还有手艺人用绒花代替点翠工艺,以丝绒质感模拟出翠羽光泽,还能表现出其他仿点翠材质做不到的色彩渐变。


一般制作绒花的材料有孔雀羽,蓝色进口粗纹纸,如今,染色鹅毛代替了翠鸟毛,进行点翠工艺的仿制,并将鹅毛根据需要染成深浅不一的蓝。

我们在精良的影视剧里也可以看到绒花的身影~

令贵妃头上的绒花发饰

史记:孝贤皇后(富察氏)勤俭节约
舍弃珠翠,改用草绒花为饰

《延禧攻略》与《三生》如此精美的头饰都是绒花非遗传大师赵树宪定制的。




NO.2 
英山缠花

虽然名为缠花,但花样并不仅仅限于花叶式样,而是丰富异常。


大多用多色丝线在以纸板和铜丝扎成的人造坯架或实物坯架上缠绕出鸟、兽、虫、鱼、花、果、汉字等美术品。



英山缠花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小”、“巧”、“精”、“活”。

“小”是指缠花的体积小。
“巧”是指缠花的构思寓意深刻。
“精”是缠花的技艺精巧。
“活”是指缠花艺术的形式活。

各类缠花分别表达了深刻的寓意。在婚事中也有应用,在礼盒中装上缠有喜庆图案的十枚铜线和十朵美丽的花,谐“十全十美”。

影视剧《大明风华》,演员头上的发饰就是缠花,精美绝伦。



NO.3 
细工花


细工花,起源于日本江户时代,是一种用浆糊将布料黏贴成花等造型的精细手工艺,多用于和服配饰。


细工花制作,仅靠布片的折叠翻转,但是传统匠人却能做得繁复绝美。

传统的细工花簪虽是华丽精美的,但它的配色往往更显清淡雅致。花朵的样式往往选择的也是清秀内敛的风格,主要有菊花、樱花、紫藤、蔷薇等,隽永俊秀。


细工花工艺通常又分为丸状和剑形两种,前者尾端呈圆角,后者呈尖角。

细工花以其精美著称,工艺繁复且精细。

每一瓣花瓣都是手工制作而成,它的工序复杂,需要经过染布、浆布、裁布、捏制花瓣、定型、组装等多重步骤,且每一道工序都是手工操作。


最著名的当属关西艺妓佩戴的应季花簪,因为佩戴花簪是一门极其讲究的学问。歌舞伎会随着季节变化来改变花簪的类型。

比如,二月份是梅花,四月份是樱花,五月份是紫藤或者鸢尾。



演绎日本历史上最著名艺伎的故事《艺妓回忆录》中,小百合头饰上的细工花便应季花簪。

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
演员章子怡



NO.4 
缂 丝

缂丝又称刻丝,这是一种经彩纬显现花纹,形成花纹边界,犹如雕琢缕刻的效果,而且双面立体的丝织工艺品。

图为《五百罗汉图》局部

图为《罗关根缂丝作品捐赠馆》

它采用"通经断纬"的织法,而一般锦的织法皆为“通经通纬”法,即纬线穿通织物的整个幅面。


它的织造工具是一台木机,几十个装有各色纬线的竹形小梭子和一把竹制的拨子。


织造时,艺人坐在木机前,按预先设计勾绘在经面上的图案,不停地换着梭子来回穿梭织纬,然后用拨子把纬线排紧。

织造一幅作品,往往需要换数以万计的梭子,其花时之长,功夫之深,织造之精,可想而知。


缂丝的工艺流程,一般有16道工序:落经线、牵经线、套筘、弯结、嵌后轴经、拖经面、嵌前轴经、捎经面、挑交、打翻头、箸踏脚棒、扪经面、画样、配色线、摇线、修毛头。


缂丝的创作往往很费功夫和时间,有时为了完成一件作品需要几个月乃至一年以上,所以,一件缂丝作品的完成往往倾注作者大量的心血。


服装上的缂丝技艺,东方气质美女身穿手工缂丝,诠释最新时尚艺术。



NO.5
蜀 绣

蜀绣又名“川绣”,与苏绣、湘绣、粤绣齐名,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是在丝绸或其他织物上采用蚕丝线绣出花纹图案的工艺。

蜀绣大师郝淑萍作品 | 双面绣《芙蓉锦鲤图》

东晋以来与蜀锦并称“蜀中瑰宝”,作为中国刺绣传承时间最长的绣种之一,蜀绣以其明丽清秀的色彩和精湛细腻的针法形成了自身的独特韵味。


蜀绣以软缎、彩丝为主要原料,常用的针法有晕针、铺针、滚针、截针、掺针、沙针、盖针等,讲究“针脚整齐,线片光亮,紧密柔和,车拧到家”。


各种针法交错使用,变化多端,或粗细相间,或虚实结合,阴阳远近表现无遗。

这些传统技艺既长于刺绣花鸟虫鱼等细腻的工笔,又善于表现气势磅礴的山水图景,刻划人物形象也逼真传神,大大丰富了蜀绣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



NO.6
团 扇 

团扇,又称宫扇、纨扇,是一种圆形有柄的扇子,它代表着团圆友善、吉祥如意。


一轮明月形的扇子称之为“纨扇”或“团扇”,也叫“合欢扇”。当时扇子有长圆、葵花、梅花、六角、匾圆之形;亦有木、竹、骨等材之柄;还有扇坠、流苏、玉器之饰。


扇面上常绣以山水花卉,款式争奇斗艳,闺阁仕女手摇团扇,清风徐来,不但可以平添主人娴雅文静的仪态,又能体现女性天真活泼的个性。

扇子主要材料是:竹、木、纸、扇、象牙、玳瑁、翡翠、飞禽翎毛、其它棕榈叶、槟榔叶、麦杆、蒲草等也能编制成各种千姿百态的日用工艺扇。

造型优美,构造精制,经能工巧匠精心镂、雕、烫、钻或名人挥毫题诗作画,形成中国扇文化。


古代团扇的形状样式

圆形团扇


花瓣形团扇



芭蕉式团扇


桐叶式宫扇

不少影视剧也都喜欢展现团扇的魅力:团扇摇摇,美人袅袅。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NO.7
景泰蓝


景泰蓝正名“铜胎掐丝珐琅”,明代皇室重视珐琅的生产工艺,特别是青釉有了新的突破。

明朝景泰皇帝特别喜欢这种瓷器。因为当时珐琅器多为蓝色,后人称之为“景泰蓝”,从此皇宫景泰蓝饰品风行,成就了一个佳话。


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 。


景泰蓝工艺的艺术特点可用形、纹、色、光四字来概括。

一件精美的景泰蓝器皿,首先要有良好的造型,这取决于制胎;还要有优美的装饰花纹,这决定于掐丝;华丽的色彩决定于蓝料的配制;辉煌的光泽完成于打磨和镀金。


所以,它是集美术、工艺、雕刻、镶嵌、玻璃熔炼、冶金等专业技术为一体,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深刻文化内涵,是最具北京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

【景泰藍製作流程】


景泰蓝以典雅雄浑的造型、繁富的纹样、清丽庄重的色彩著称,给人以圆润坚实、细腻工整、金碧辉煌、繁花似锦的艺术感受,成为驰名世界的传统手工艺品。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掐丝珐琅缠枝莲象耳炉,我国元代晚期作品。

元掐丝珐琅勾莲纹双耳三足炉


张同禄景泰蓝《缠枝莲纹鼎式炉》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古老的手工艺由于生产技艺复杂、生产周期过长而被人们渐渐遗忘。

但是现在年轻观众可以通过丰富资源接触传统手工文化,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匠人手造的魅力,是一件特别有价值的事情。

让我们重新感受工匠魅力,感受漫长的历史中世代流传下来的灿烂成果。

看完今日的分享,最令你叹为观止的手工文化是哪一个呢?

你还有没有其他的手工品想要介绍给大家,快快留下评论,让小印看到你们的身影~

看一场艺术的展览   访一些有趣的人
推一个美好的物品  办一场文艺活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