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下河 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老魏的新视界 2020-09-08

碧海蓝天什川古梨园暨奇峡采风笔会(10)


下河里,我的出生地,一辈子魂牵梦绕的神奇地方。在我长到两周岁四个月时,我们就举家搬迁到了什川,我和姐姐是靠骡驮子驮上来的。记得小时候母亲常说:我趴在驮子的筐口上看着牲口走路时惊叹道:“这个路难走哈的”。
小学三年级第一次跟哥哥一起徒步走到下河里,我背着一块小案板,哥哥背了一个尺八缸(缸口直径约60公分)。走在高低不平、沟沟壑壑的羊肠小路上,看着路边怪石嶙峋的悬崖峭壁,和峭壁下面的滚滚黄河,腿肚子直打哆嗦。 那时候也不敢说,只能提心吊胆地跟在哥哥后面走,累了靠着路边土坎,或者大石头歇息一下,然后背起来继续走。
稍微大些了,生产队会在星期天,暑假里安排我们去劳动,主要是去地里拔草。每天中午饭带着,来回十公里路程。
1967 年初中毕业后,我们就成了下河里的常住人口。拉石头、压河坝、平地、种地、锄草、掐棉花、植树造林、收割庄稼、碾场、放羊羔、担水做饭、粉刷房子.....,无所不能,样样精通。

记忆中,夜幕下土屋里一盏盏小油灯晃忽跳闪,晨曦中一丛丛骆驼蓬草珠光灿烂。麦苗青,菜花黄,引来无数蜜蜂蝴蝶采花;糜穗弯,谷穗沉,玉米高粱随风摇荡;春天梨花盛开茫茫雪白,秋天果实累压枝头。神奇的棉花花朵由白、淡黄、粉红最后到紫色的自然转换,一株株棉花宛如一棵棵五彩缤纷的玉兰树。芨芨草,野韭菜,水蓬草,小野花满山遍野,野猪吼哄,野兔乱窜。山坡上散开的羊群似颗颗白珍珠,镶嵌在绿色蚊帐上。河面上长长的木筏上炊烟缭绕,不由挥手遥祝陌生朋友平安飘流到家乡……。忘不了,风箱茅草土灶台,撕块炕席做蒸笼;忘不了,盐水白菜下饭吃,土坑草席搭铺盖;忘不了,同学汇聚赛算术,翻山越岭听评书;忘不了,十里山路背石灰,只为心里那一抹白;忘不了,横跨水槽背粮食,披星戴月沐风霜……。

1974年十一后,我告别了下河,离开了家乡。一个冬天的寒假,又和大嫂、大妹去下河里用架子车拉了一次粮食。群山依旧,悬崖峭壁下的黄河波涛汹涌,滚滚向前。那时候的路虽然架子车能走,但是翻越满跨沟,黑石台沟还是危险重重,在上坡时都是两个架子车的人互相帮忙才可以拉上去,准确讲有些地方就是硬抬上去的。
1980年父亲去世安葬在小川子沟里,上坟去过多次。多少回梦里看到了河边的峭壁,多少回漫步在黄河边;有次上坟前的晚上梦到石头崖上长满了黄色苔藓植物,第二天父亲坟前正对着的石崖上果真长满黄色苔藓。1997年儿子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七月十五,我带着儿子和侄儿,外甥去给父亲上坟,祭奠父亲,也让孩子们感受一下我们的童年和前辈们生活和劳动过的地方,精神需要传承。那天我们是从沟南边的石崖上爬上去,巧遇山洼洼里有一丛正在盛开的鲜红的山丹丹花,娇艳欲滴,这是大自然献给父亲的花,天堂里的父亲一定感知了。

滔滔黄河源远流长,四周群山云绕霞染,田野里桃李芬芳,河岸边杨柳成林。黄河岸边,如今还流淌着我们当年的欢声笑语;田地果园,至今还浮现着我们当年的矫健身影......。星转斗移,时光流逝,总磨不掉我心中深藏的黄河水长,大仙坪山高,总解不开我情结紧系的下河缘、家乡情。
多少年过去了,忆当年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看如今年近古稀,皓首苍颜。好想故地重游,期盼着……

 小川子沟。沟里有长流水,潺潺溪流蜿蜒流淌,到沟口有个大涝坝(涝池),可以洗衣服。涝坝下面是悬崖,下雨天水流量增大时就会形成天然瀑布。涝池水一般改道用于灌溉下面的果园,塘子地。看到的这一排大石头是以前压的坝,让山水改道去灌溉田地,后来生产队补修过。父亲的坟地就在小川子沟里面。 

小川子沟里的鲁班石棺,就是在《鲁班造桥》里传说鲁班在石桥坍塌时扔出去的那个石楔子。齐刷刷这么一块梯形大石头,见证着祖祖辈辈的生息繁衍,无人知晓它从哪里来?小川子沟从半沟往南有一条沟可以一直通到大沟里水库的那地方,解放时母亲说在小川子沟里躲马家队伍,估计就在那条沟里,那里有石喇排(小型石洞),可以躲雨。

我家以前场院下坡地上的枣树林。生产队时我曾经爬上树摘枣,看到队长来了,就急忙跳下来,结果枣树枝把衣服扯了一个大口子。后来生产队在那个地方修了猪圈,父亲就在那养猪。猪圈旁边有个单间小屋,还有一盘石磨。坡下有个小涝坝(涝池),积聚山间溪水,以前可以洗菜,饮牲口;后来供应猪的生活用水。我家的房子在场院的北面,院子后面(北面)是羊圈。

大仙坪的“神仙座”。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世人解不开的谜团。

 建设中的什川黄河奇峡瀑布,位于大仙坪对岸的什字沟口。瀑布设计长、宽都是60米,水流落差60米,比黄果树瀑布仅低14米。瀑布距什川镇8公里,可以乘船前往观看。也可以从下河这边河边旱路去观看,有一半路程需要徒步跋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