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香一瓣:父亲晚年才提起投身抗日与解放战争(作者:张一群)

 文化佳园 2020-09-08

         父亲很少提起往事,直到晚年,他才偶尔提起青年时投身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以及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亲身经历。

   1942年冬天,在“皖南事变”后的革命低潮时期,他在同村好友任方的介绍下毅然参加了党的地下工作。

   父亲始终忠实于革命、忠诚于共产主义信念。父亲参加革命不久,组织上派他到敌占区沭阳县城张贴抗日传单。那是1943年春节前的一天下午,他把传单揣在贴身的衣兜里,冒着刺骨的寒风赶往离家20多里的县城。在傍晚时分他从城门进城时,一名在城门口执勤的宪兵看见父亲凸起的棉衣,便大声呵斥道:“怀里揣了什么东西,拿出来!”父亲随口说了声“钱。”恰巧当时身上装有一些零碎钱,便从怀里掏了出来,宪兵扫了一眼后,放走了父亲。靠着勇敢机智和运气父亲躲过了敌人的盘查,顺利进城完成了任务。在那烽火连天的战斗岁月里,像这样从敌人眼皮低下脱险的经历,父亲还遭遇过好几次呢!

父亲对党矢志不渝,表现出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1946年冬天,下子乡沦为白区后,时任小乡乡长一年多的父亲只好撤出。还乡团头头为让我父亲叛变革命,到处扬言:只要他回乡不再革命,还可以在乡里继续干乡长,否则将砍掉我父亲后院里的一棵千年银杏树。父亲面对还乡团的“软硬兼施”的利诱威逼,不为所动。还乡团在遭到拒绝后,组织10余名壮丁丧心病狂地对高达10多米,树直径1米多,20多里外就能看到的古银杏树疯狂砍伐了一个多月才将其砍倒。

服从组织安排,主动要求到偏远艰苦的地方去。新中国成立后,在五十年代初期,父亲被调往离家200余里外的邳睢县土山区任党委委员、宣传科长。1953年3月邳睢县撤销后,他先后供职于邳县药材公司、新集人民公社、合沟人民公社。无论是五八年“大跃进”和公社运动,还是“四清”“文革”,父亲始终做到说真话、办实事,不唯上,只唯实。七十年代,父亲任合沟公社民政助理期间,他得知姚庄大队徐粟甜曾经是从部队转业到新华社印刷厂后,因病离岗回家,家庭生活十分困难。按规定不能享有带病回乡复员军待遇。后来父亲通过多方了解到他是在部队转业前就患病。父亲便向上级汇报了实际情况,为他办理了复员军带病回乡待遇,极大地缓解其生活困难状况。

为了感谢父亲的帮助,徐粟甜将家里饲养的两只公鸡送到父亲200多里外的老家。父亲得知后,主动上门找到徐立田说:“家人把鸡收下来,钱是要给的。”说罢,就从口袋里掏出二十元钱给徐粟甜说:“情意我领了,但钱你要收下。” 徐粟甜心情更加激动,抑制不住流下感激的泪水。紧紧握着父亲的双手,一遍又一遍地说:“谢谢你,是你救了我一家的命。”

    1979年9月,父亲积极参响应国家干部退休的号召,从岗位上办理了退休手续。1985年8月改为离休享县处级政治生活待遇。虽然父亲的工资待遇提高了,但他在生活上依然艰苦朴素。他经常念叨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每当我给他添新衣服时,总挨他说又乱花钱。他室内的空调,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在父亲的教育影响下,我也学会了勤俭节约,我将把这宝贵的精神财富好好继承下去。

我的父亲张林森是江苏省沭阳县章集乡住码村人,生于1922年2月25日。2016年3月26日,逝世,享年95岁。

父亲一生光明磊落。

父亲为革命理想信念奋斗一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