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浮世漫绘】沉沦的身影(王以太)

 文化佳园 2020-09-09

        写下沉沦两个字,心情有些沉重,因为它是飘落破败类的贬意词,而且它又无情的表现了一个人的没落过程。不知何故,几天前有一个叫于化成同学的身影,忽然闪进我的脑海,从活泼灵动到青纯可爱、再到身陷囹圄而飘落沉沦,最后竞难以置信地像演电影一样嘎然而止,终以悲剧而告终。

      他生在一个富裕家庭,家有几十亩上好的土地,四磕头房,牛驴成犋,吃穿不愁,富的流油,是在福窝里长大的,上小学时就为人羡慕,一身裁缝做的洋布衣服,佩上一顶小军帽,反衬我们这些戴着老头线帽,穿着粗布衣裳的同学来说,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他的优越感也就油然而生,说活声大了,处处争强好胜,高人一等。放学的路上招招这个,惹惹那个,一会又到女同学面前表演一番。对此,除个别同学和他嘻嘻哈哈,大多都是心存反感的避而远之,或自惭形秽的沉默不语。他不仅财大而气粗,而且还有一个外地有钱的姑姑,更是他炫耀的资本,我们这些从未出过远门的同学,常听他讲去姑姑家做火车的经历:火车跑的风快,眨眼就不见了;列车员长得多么漂亮,仙女一样。更绝的是上学时他带到学校一个手电筒,才解放时小孩子哪见过那玩意,别说没见过,连听也未听说过,可人家已拿到学校里当西洋景炫耀了。他把手电筒装在布套子里,背在身上,上课时不敢拿出来,但下课后同学们一窝蜂的围着看稀奇,甚至到厕所里也不忘拿出来给人看。大家也算是看了新鲜,开了眼界。

       其实这些都是小儿科,随着渐渐的长大了,我们的于化成同学又有了新作为。穷人不好说媳妇,有钱人自然不愁,他早早娶了媳妇,是临庄不远的富贵人家,门当户对,还赔了大八件的嫁妆,成了一时的新闻,大家自然恭喜一番。当然也不能不佩服人家,用现在的话来说叫羡慕嫉妒恨。

        财大了,气粗了;人大了,心野了,事情也慢慢复杂了,和同学们说话的话题也变了,女人在他的心里占据了很大位置,他对女人也很用心。可能是看他家里有钱,身上穿的光鲜,也得到了个别女同学的青睐,这更使他有了成就感,而且乐此不彼,还把此当作能耐炫耀。有一年清明,学校组织上山踏青,一路上听他骄傲的炫耀了,和某某女的如何如何,又和某某女的怎样怎样,说的唾沫横飞,天花乱坠、活灵活现,真事似的大肆宣染。热热闹闹、真真假假,我们小孩子哪懂得这么多?热乎热乎耳朵罢了。后又听说媳妇和他离婚了,不知什么原因。反正小学毕业后,各奔东西,就再也没有见过他。

       不对,后来又见了一面。那是我当兵不久,在劳改农场里见到过一回。我服役的是武警,部队驻扎在一个劳改农场执行看押任务,当时我入伍未满一月,跟班长入监房了解情况,正巧一队劳改犯人出监劳动,我忽然看到一个熟悉的面孔,于化成?我犹豫了一下,细一瞅不错,就是于化成。劳改队伍从我面前走过,他似乎也认出了我,见我穿一身新军装,后又一次转身看看,好像是在证明自己的眼睛。这真是在不该见到的地方,见到了这个儿时的老同学,我感慨良久才回过神来。没过几天,我奉调到队部当通讯员、继做文书,就离开了那个劳改大队,再也没有见过他。

       多年过去了。前些年又听老家人说他自劳改回来后,还不思悔改,仍一如既往的无所事事,非盗即姦,见了女人走不动,弄得乡邻不安,鸡犬不宁,从此无人理无人问,有时外流他乡,到处混吃流喝,常常十月半年的不回来,庄子里也落个清静,人们也习以为常了,像孔乙已那样,再也无人提起。据说现在又有多少年不见了,更不知人在何方。村人也似乎对他勿略不计了,但他那飘泊沉沦的身影还时不时的在我脑海里闪现,我常常想:如果他出身在一个贫窮家庭,没有优越感,也许不会这样;如果他从小就能吃点苦、挨点累也许不会这样。可惜世上没有这么多如果,人生的机会只给我们一次,只有好好把握,才不至于一失足而成千古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