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名人传奇:承前启后的琵琶大师汤应曾(作者 戴启)

 文化佳园 2020-09-09

   明朝崇祯年间,邳州有个人叫汤应曾,弹得一手好琵琶。他技艺高超,远近皆知,传为奇闻。人们都叫他汤琵琶。

    汤应曾幼年丧父,靠母亲抚养成人。应曾从小就非常爱好音律,有人弹琴,他总是象着了迷似的跟着听。听得人了神,就动起感情来,有时竟会闹得啼笑失常,他听说峄阳山(即岠山)上生长的名桐是做琴的好材料,就特地到那里买来一段,自己动手做了只琵琶。终日抱着拨弄。庄上来了个弹琴卖艺的,他就留艺人在他家里住,自己跟着学,直到艺人把所有的本事都教给他,他才放人家走。

    光阴荏冉,应曾已到二十岁了。一天晚饭后,应曾正在弹琴,母亲把他唤到跟前道:“儿呀!你一年大一年了,终天呆头呆脑地拔弄这个捞什子有什么用,还不赶早务个正业。你也该成个家了,我还能带着你过一辈子。”应曾听了,便放下琵琶向母亲回道:“娘,孩儿弹琵琶,就是为了将来找个知音的,只要孩儿苦学有成,不愁没有人服侍你老人家。听人说陈州有个天下闻名的琵琶能手,孩儿正要跟娘商量这件事,打算前往陈州拜他为师,不知你老人家心下如何。”母亲一听哪里肯依,又是数落又是劝导。一连几天,无奈应曾去志已决,母亲的话,他一句也听不进去。母亲眼看无法挽回,最后只好让他去了。临行时,母亲嘱咐他,学成以后赶快回家。应曾满口答应,拜别了母亲,往陈州投师学艺去了。

    原来陈州有个蒋山人,是京师名艺人江对峰的真传弟子,当时蒋山人收了十几个徒弟,汤应曾就拜蒋山人为师。应曾学习刻苦,技艺进步很快。蒋山人认为应曾将来能够出息个高手,就加倍地培养他。经过一年苦学,应曾技艺超群,不久,名声传到京师,一个藩王闻知这件事,亲自召见了应曾。赠他一只用碧玉镶嵌的琵琶,命他身穿宫锦,在宫殿上弹奏。汤应曾领旨上殿,弹一曲《海青拿鹤),随着悠扬起伏的琴音,人们仿佛真地看到海青披羽扮鹤,继而寻山捕鹤的形象;好象真地听到仙鹤惊飞,海青掠草追寻,最后鹤呜归巢的声音。藩王对汤应曾的绝技十分赏识,当即钦赠宫米万斛,以供养老母。从此,汤应曾的名声大振,成了国人皆知的琵琶能手了。

    汤应曾在京师住了一年多,后来,征西将军王某征他做幕僚,汤应曾跟着王将军到了嘉峪、张掖、酒泉等地。每逢军中盛典,将军就命他弹奏琵琶助兴。有一次,汤应曾为出征将士弹奏一曲《十面埋伏》,将士们听了,受到极大鼓舞,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军威大振,播鼓出战,一举克敌制胜。将军大喜,赏他锦缎宝马,从此更加器重他。汤应曾虽然受到如此厚遇,但平时却矜重自持,轻意不为人弹奏。因为他感到王侯显贵虽然欣赏他的艺技,只不过是逢场作戏罢了,都不是真正的知音者,为了访求知音,他决定走遍天涯。一天,他辞别了王将军,从榆关出发,宵行夜住,走了十几天,在一个阴霾的严寒傍晚,汤应曾独自坐在酒楼上自斟自饮。他想到俗缘好遇,知音难求,不禁悲从中来,顺手拿起琵琶,弹奏起

来。琴音在夜空里显得更加清晰,有时高亢激越,象风雨骤至,有时低沉哀怨,如思妇叹惋。最后,他弹一曲《楚汉》,音调逐渐由缓转急。煞时间,俨然两军决战,金鼓齐鸣,剑拔弩张,人喊马嘶。突然,拨停弦歇,余音徐响,使人顿觉哀怨而难明,凄清而悲咽。接着,楚歌四起,项王悲歌声,虞姬恨别声,大泽陷骑声,项王自刎声、余骑践踏声……只弹得惊天地,泣鬼神,只弹得屋瓦若飞,云水凝滞。曲罢,汤应曾放下琵琶,仰天长啸,想起自己天涯沦落,不觉潸落泪下。

    纷纷扬扬的大雪倍增游子的乡思,呜呜咽咽的琴音更添寒夜的幽清。忽然汤应曾隐隐约约地听到有人哭泣。他凝神谛听,脚步声由远及近从楼下传来。应曾心想:如此雪夜,我在这里人地生疏,不会有人来找我。他正要躺在床上休息,忽听有人敲门。应曾连忙起身开了房门。他抬头一看,见一素装女子站在门外。那女子见有人来开门,慌忙施礼道:“闻君琴音感人,不胜景仰,愿赐教尊姓大名。”应曾还礼,请她进来。那女子也不推辞,就着灯下坐了。这时,汤应曾才打量那女子年龄约二十多岁,瓜子面皮,细白如玉,腮下泪痕斑驳,眼睛已哭得有些红肿了。应曾先道了姓名,接着问她为何事而来,那女子忙拭泪答道:“妾身王玉容,孀居三载,老母早已谢世,无可托身,来此欲投靠舅父,不幸舅父新故。今夜闻君琴音,顿感身世飘零。妾亦粗知音律,愿献一曲,蒙君子指教。”应曾一听大喜,连称领教。玉容抱起琵琶,轻拢慢燃,先弹一曲《懒梳妆》,如泣如诉,悠婉动人。接着又奏一曲,应曾听得出是《凤求凰》。他听着听着,不免暗自思忖:我奔走天涯,遍访知音,听她琴音有意,我岂能无动于衷?一会儿,玉容弹罢,应曾连声称好,于是便进一步攀谈起双方的身世来。二人志趣相投,心心相印,谈得更加推心置腹了。最后,玉容含情道:“未亡人多年蓬飘絮泊,久不欲生,今夕与君一夕话语,知君高洁,如不弃嫌,愿执帚为妇。”应曾忙道:“我遍访知音未遇,今日蒙卿垂爱,夙愿得遂,不胜感激。但我家有老母,不知能否为我奉母行孝。”玉容一听,欣然允诺,当夜二人约好,待应曾回家与母亲商量好了以后,就前往聘娶。三更时分,应曾送玉容下楼安歇,次日应曾辞别玉容,星晚兼程返里。不日应曾到家中跟母亲谈及此事,母亲自然喜出望外,便择了吉日迎娶玉容。婚后,夫妻恩爱,琴瑟伉俪,玉容孝敬婆母,合家欢喜非凡。哪料得幸福日子不到一年,天下大乱。邳州兵匪骚拢,民不聊生。宫府征召汤应曾从军入伍,应曾只得拜别老母,收拾了琵琶登上征程。婆媳泣送应曾,娘儿仨洒泪分别。哪知应曾一去三年,渺无音信,婆媳在家朝夕盼望应曾早日归来。

    一天夜里,玉容正在房中合衣而卧,似乎听见室外传来一阵琵琶声,她惊喜非常,以为是丈夫回来了,连忙起来点上油灯,把房门打开,寻声往外探望。借着窗棂透过的灯光,她发现窗下石楠树旁,有一只老猿,正抱着一只琵琶在弹奏。老猿一见玉容开门,忽然“砰”的一声,把琴弦拨断了。玉容大吃一惊,“哇”的一声,一头栽倒在地,顿时就昏过去了。婆婆在屋里闻声赶出,这时玉容已躺在门口。婆婆连忙上前把玉容搀起,扶到床上。玉容面色苍白,人事不省。婆婆先给她捶捶后背,又用针扎了人中,好大一会儿,玉容慢慢苏醒过来,婆婆才松了一口气。扶她躺下,又烧了一碗姜汤给玉容喝了。到次日早晨,玉容才逐渐清醒过来。婆婆问她昏倒的原因,她少气无力地对婆母叙述了昨晚所见所闻,最后叹息道:“儿媳不闻琴音已有三载了,今日老猿弹断琴弦,不无因由,恐怕郎君在外凶多吉少,儿媳不孝,恐将不久人世了。日后郎君归来,请为我在石楠树下弹奏一曲。”玉容言罢,精神幌惚,不能自持,从此昏迷不醒。三天以后,玉容长啸一声,溘然长逝了。婆母痛哭一场,邻里相帮,把玉容掩埋了。从此以后,母亲日夜哭哭啼啼,渐渐抑郁成疾。一天夜里,母亲忽然梦见应曾正坐在石楠树下弹琵琶,母亲问他为什么这么晚才回来,应曾道:“不孝孩儿在杀场负伤,在山沟里昏迷过去。醒来时跟前有一只老猿,孩儿将琵琶交给它,求它给娘和玉容送个信。”言罢,起身给母亲磕了头,扬长而去了。母亲醒来,知道是一场梦,哭得死来活去。从此,悲病交加,病势更加沉重了。一连几天米水不曾沾唇,虽有邻人前来服侍,无奈药石无效,不几天,便与世长辞了。

    清朝乾隆年间,直隶人王君锡整理过一些琵琶谱曲。他整理的谱曲,大都是汤应曾生前弹奏过的。后来到了嘉庆戊寅年(1918),无锡人华秋苹,综合王君锡等人的谱曲,编写了一本(华秋苹琵琶谱)一书(现存南京图书馆古籍部)。该书均用工尺记谱,开标明板眼和指法。这部琵琶谱是我国刊印最早的琵琶曲集,从而证明汤应曾是我国在琵琶演奏方面一位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艺术大师,他对琵琶技艺的继承和发扬以及曲谱的整理和流传,有过重大的贡献。

    笔者为了纪念这位艺术大师,除了在地方志中载有他的传略之外,还写诗咏叹。  

诗曰:

不慕荣华不羡仙,

愿留绝技在人间。

一曲清商惊朝野,

《十面埋伏)动江关

寸草春晖寄梦幻,

钟期牙琴托老猿。

司马青衫载离恨,

高山流水意缠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