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消费型保险的一个误会

 且慢陪伴 2020-09-09

保监会不断强调”回归本源,保险姓保“,小保也一直推荐消费型保险(传说中紧跟政策大势的好同学啊~)

但也有业务员说,“千万别买消费型保险,虽然便宜,只能管一年。”

这种担心用户也有,万一今年买了明年不让续,那下一年该怎么办呢?

但其实消费型保险不等于一年期保险,它既可以保长期,也可以管短期

看来混淆这个概念的人还不少,值得展开说一下。

什么是消费型保险?

消费型保险,通俗的讲,就是在约定时间内提供保障,如果中间没有发生保险事故,也不返还所交保费

选择这种产品,每一分钱都花在了给自己提供保障上,性价比很高。

打个比方,平常我们去吃顿饭,或者买一只口红,或者看一场电影,或者走一段旅行。花了钱,换回的是一种体验,并没有想着把钱收回来,这就是消费的含义。

买消费型保险就是花钱买份平安,这里换来的是约定期间的保障。

消费型保险,主要是相对于返还型保险来说的。

早期热卖的很多是返还型保险,如果在保障期间未发生事故,会退还保费,看上去很美。

在过去,人们还不能接受没出事钱打水漂的感觉,所以很多保险的被设计和宣传成既能存钱又有保障的样子。

但要知道,其实最终返还的钱就是自己平时多交的保费换来的,羊毛出在羊身上。

两者相比,消费型保险的优势很明显。它可以用较少的保费获取比较高额的保障,杠杆比例很大。

小保觉得也不用太纠结这些定义,只要领会精神就行。我们买保险,是为了保障,而不是为了最后退的保费。

如果把省下来的钱好好理财,到头来肯定更划算。

消费型保险≠一年期保险

消费型保险和期限本身根本没有关系,这是两个独立不交叉的维度。

市面上有的消费型保险是一年期的,也有些是长期的。

常见的长期消费型保险有重疾险和寿险

以定期寿险为例,假设30岁男性购买保额100万的大麦定寿,保障期和缴费期都选30年,每年需要缴费1510元。因为是长险,即使在此期间产品不卖了,投保人还可以继续缴费,保障不会停。

这种产品到期不返还保费,也属于消费型。

长期的重疾险也差不多,比如康乐一生C,可以保到70岁,也可以选择保到终身的。它也属于消费型。

常见的一年期消费型保险有意外险和医疗险。

比如平安e生保这样的百万医疗险,交一年保一年,每年的保费随年龄变大而增加。

意外险也是,交一年保一年,200元不到就可以有一年50万的意外保障。

到了第二年,保险公司一般会发一条短信,提醒您续保。

不过如果停售了,第二年就不能续了,只能换别的产品买。

这个对意外险倒没什么,反正一般对健康条件没有要求。

医疗险停售就比较麻烦,身体状况可能发生变化,不符合其他产品的核保要求。所以小保一直把医疗险的稳定性放在考虑的首位。

现在市面上也有一些一年期的重疾险,甚至出现过一年期的寿险

很多人就是把消费型重疾险和一年期重疾险混为一谈了

对这些产品,小保的观点是,既然有长期险,可以锁定一份长期的保障,一般就别买一年一续的产品了。

否则还要担心产品停售的问题,徒增烦恼。

带身故责任的重疾险

市面上有些重疾险是附带身故责任的,如果保障期内没有发生重疾,身故就可以赔付保额。

那它属于哪一种呢?

由于到期没有返还保费,每一分钱也是用来买保障的,这样看你要说它算消费型也可以。

不过更多的人愿意把它叫做储蓄型保险。因为有身故责任,这种保险肯定会赔付一次,现金价值会不断升高,就像把保费储蓄起来了一样。

结合上面这些,以重疾险举例,期限+是否消费型的分类是这样的:

结语

今天讲了几个概念,作为普通用户,对这些名词也不用特别细抠。领会精神,合理规划就行。

关键点就是,我们买保险是为了买保障,而不是图返还,这也正是消费型保险的特点和主旨。

它不只是交一年保一年,那些保到70岁或者终身的长期重疾险和寿险,只要不返还保费,也是消费型保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