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心目中的名校长应龙泉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0-09-09

经典美文

我心目中的名校长应龙泉

文|木子叶寒 

 

赞应龙泉老师

文|木子叶寒

五洲四海英才迎,桃李花开满地盈。

二法养心新创道,丹青一片慰师情。

人物简介

 应龙泉,现任宁海县第一职业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兼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模具专业研究分会委员、宁波市机械教育研究会长、宁波市中学教师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成员。全国“园丁奖”、全国德育先进工作者、浙江省首批教授级中学正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宁波市名校长、宁波市名教师。

冬日的阳光,很容易温暖一个人的心情。我写文章从来都是随心所欲,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前几天,应龙泉连夜书写字画祝贺我新书出版,他在写书法时,写了一幅又是一幅,直到满意为止,方可赠送。

应龙泉此举确实是令我颇受感动。我是不懂书画,他每写一幅,我都说,好,太好了。可是,他说不好。直到现在,他还说不好。这事倒是让我有些着急了,我担心他说不满意,而一直写下去。反正,我干脆将他通过微信转发过来的字画,选了其中一幅交给出版社,放在书中作为题词,就这样,不管他满意不满意,我只要自己喜欢不喜欢。

其实,我想写他已经很长时间了,但迟迟不知道该怎么提笔,是老师?是校友?还是朋友?有时候,形象把握不定,也就理不清头绪,写不出文章。忽然,我感觉他的处事方式像是太极人生,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弱胜强。几乎跟我处事的理念完全相一致,于是,想写他的念头一下子就涌了上来。

 

先来说说我与应龙泉的认识。三十年前,凡是考上大学的都是读书人,而我却靠着父亲有钱有势有能力,开后门托关系,自费在浙江大学中文系进修学习。在杭州读书的两年里,没有学到多少知识,倒是认识了很多老乡,应龙泉就是其中一位。

记不得当初是谁介绍认识,只是忆想在那个年代,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都是非常纯粹和善,甭管生人还是熟人,只要遇见老乡,都像是遇到亲人一样热情。毕业后,那些去外地工作的老乡们,都成了一种回忆,唯有回到宁海工作的老乡们,几乎都成了朋友。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其实是很容易建立的,我且叫作是一种诚信。只要双方在相处时,少点心机,多点真诚,自然就成了同频道之人。有句话说,一个人需要跟优秀的人接触,那么,你也会变得更加优秀。在他身上,你总会发现有许多光辉亮点,值得学习。

那天,我是打上一个采访的名义,急匆匆地奔向他的学校。 

学校是二年前新建的,眼前的正大门和远方的围墙,好像有点一眼望不到边的样子。我从来没有想像过一个职业中学的校园环境竟然是如此宽阔,听说学校占地面积有185亩,四面绿荫围绕,食堂与教学楼之间,像是要穿过一个小公园。西面是一个超大的操场,操场上聚集着学生,站在高楼望去,像是蚂蚁在蠕动。穿过阳光的迷雾,在思绪中填补了一种新的愿想,看到这些青春活力的学生们,这样的场景,怎能不让人勾起童年的记忆。


十二月的阳光依然是如此灿烂,光芒四射,在宽阔的校园道路上,直接渗透了我的灵魂。我每走一步就一个回头,这绝对不是在臆想,我确实感觉到行走在这里,像是回到了当年的大学生活。

走到教学大楼,迎面遇到几位老师,彼此微微一笑很倾城的样子,似是熟悉,其实这是出于礼貌。我是顺着办公楼的指示牌前往而去,看到门口张贴着校长室,我便进入前往。应龙泉刚好从椅子上站起身来,他说,刚想拿手机,打电话问我到了没有,我就出现了。

我做事从来都是这样,风风火火,随心所欲,跟他的刚柔效应相比,其实,我更习惯于不按常规出牌。一如现在,说是采访,其实,我也不知道到底想要了解一些什么,他的为人,我早已熟悉,他个人所有的资料,只要从网络搜索一下,足够多了。我只是想看看他的人,跟他说说话,然后找找写文章的感觉。

他从书柜中拿出一本《宁波名师》的杂志,我粗略翻了几下,看到里面有一篇近几万字的文章,全面详细介绍他的先进事迹和教学生涯。他说生活的一切都需要美,还有意境。就算是教书也一样,任何一种美学和意境,都要通过实践来尽情完善,尤其是有灵性的文学艺术。他一说到教书,似乎就有许多说不完的话,他拿出手机,翻出一张图片,图片里密密麻麻地画满了图案,布满了线条,写满了文字。他说,这是近期探索出来的新课程。

我看着这些天文数字,摇摇头说,反正我是看不懂。

那个时候,我总是傻瞪瞪地看着他。他说的都是教学理念,尽管我是有些听不懂,但非常喜欢跟他交流。他总是把人生经验、教学经验,以及养生经验结合在一起,他把自己思考出来的东西,通过美,学,悟等串联起来,看似简单,还需费尽心思来琢磨。

他没有再说什么,只是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藏皱了的报纸,报纸上到处划上重点,并注满个人的见解和思想。他说,看到哪里有好文章,就会放在身边,随时阅读,直到自己完全读懂研透为止。我说,你至于那么认真吗?何况,这些都不是有关专业的文章。他说,有很大关系,这教学跟书法,美文都是相通的。诺,就像我的抛球运动,注意力要绝对集中,眼睛要非常灵活,既可以健身养心,又能让大脑变得活络。

我看着视频里的表演,这简直就像是杂技演员的一门绝活,而在他手里,却成了一种极其普通的健身活动。这样的扔球表演,只见他用一只手抛球,另一只手接球,每次能够让五个球向上垂直方向而抛,循环抛出并接住,上升的球和下落的球,可以看到两条平行线。

难道这就是刚柔结合的原理。很多事情,只要自己体验过了,才会知道其中的深刻道理。他总是把人生与抛球结合起来,抛球是一种锻炼,同时也是考验出一个人的灵活程度,说得最深奥一点,这球就像是人生,事业,家庭,健康,如果处理不好关系,抛上去又接不住,止不是又要破碎了。

说起他对事业的执着和追求。总的来说,他从来都是将学习计划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再规划出自己的人生宏图。1989年7月,应龙泉读书毕业时,被分配到宁海县第一职业中学任教,那时,他接受学校分配,于内心却是非常不情愿,毕竟,自己辛辛苦苦、千方百计考上大学就是为了能够跳出龙门。如今,要重新回到原地,在一个小县城里当个老师,是不是太没有出息。后来,受他父亲的影响,暗示他说,一个人只要懂得“养”,才能得到“仰”。聪明的人,无需多言,只有随便一点,就能领悟。

就这样,他懂得了一个人干事业的真正理念,只要没有世俗的功用目的,不在于在哪里做,而在于做得有多好有多优秀。他将自己的心完全安定下来,并暗自发誓,一定要干出点名堂来,让父亲瞧瞧,相信自己是个有出息的人。 


有句话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句话用在应龙泉身上,是最恰当不过的事了。那时,他刚出校门,进入职教当老师,直接被当选为班主任,兼教研组副组长。不过几年时间,通过自身努力,就当上了校长,直到现在,仍坚持在原地守望着,那足迹越走越远,脚步越踏越深……

如今,27年的教学生涯,身上有着很多的荣誉标签,数不胜数。他是名校长、名教师,优秀教师、宁波市“十大创新教师”、市教坛中坚、浙江省首批教授级中学正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全国“园丁奖”、全国德育工作先进者……这些照在头顶上的美丽光环,像是一把火似的燃烧起来,看是遥不可及,又似是近在咫尺。

他的教学理念独具匠心,他主编的省课改成果教材《模具结构与设计》一书,被业内行家评为“具有同类研究领先水平”的适合专业学生用书和相关人员的参考书,他还参与编写的6本教材书,一度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和热棒。从他身上,无不让人感受到那种发光鉴人的教学理念,迥乎不同,受益无穷。

应龙泉书法

他做任何事情都要追求一个完美,他的认真态度,过于执着,就像他的事业一样。他又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不管做什么事,都讲究一个创新。教书要创新,学画要创新,连抛球也要创新。他说,临摹别人的东西,但必须要有自己特有的观察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他对自己要求严格,对老师和学生要求都很严格。他说,这是做人之道。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为此,他提出的创新理念是:“文化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和技能育人”的“四育工程”,他要让学生懂得“仁义礼智信”,明白“温良恭谦让”的人生道理。他还认为,传统文化教育是中华文明的精粹,《三字经》、《弟子规》等都排进了国学的课程表。在传授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并辅之以音乐、美术、茶道、养生和书法等形式,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观。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他所说的太极教学法,其实就是“二法一养”。所谓的“二法”即是书法和学法;“一养”就是养学,养身,以及最高境界的养心。他说起自己的教学,又是怎么样的一番妙趣,他说,一个人的身体也是一样,要有柔软性,尤其是筋骨。说着说着,他就会脱了外衣,来一次现场示范表演。

他喜欢写书画,在写的过程中,他也有着自己的理念,他说做任何一件事,都要“观而察之,摹而仿之,悟而创之。”这些年来,他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学、看和思考。他得出的一个经典理论及教育思想:从“养”到“仰”蓄素养,从“受”到“授”磨技能,从“闯”到“创”拓理念,从“才”成“材”培精英。他说,我们都是社会中人,每个人都应该尽自己能力做好每一件事,做人,做事,育人,讲究的是合法,合情,合理。通俗地讲,人都是在不断地学习中成长起来,社会在进步,观念在发展,知识在更新,一如荀子说,学至乎而后上,即是人们所说的“活到老,学到老”。 

这一次,我没有说听不懂,而是听得津津乐道。我心目中的应龙泉老师,让我再次对他有了一种敬畏之情,那感觉像是学生敬仰老师一样。走出校门,我想,我的身体是如此紧密地贴近着他的教学理念和思想,并与时光摩擦,随时都会溅出火花。

END

谢谢您的阅读!

木子叶寒:本名林海燕,70后,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世界华语作家联谊会会员、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原创作者作家协会会员、宁海县跃龙诗社会员。有诗歌、散文、随笔等在各类报刊发表,曾在征文比赛中多次获奖。近40余篇散文诗歌被选入《中国当代作家优秀作品精选》;出版诗集《无心的错失》和散文集《心若在,梦就在》。散文集《燕来墨香》正在出版发行中。

□ 编辑:林海燕

□ 图片:应龙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