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甽镇古村落| 百折不饶的大里人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0-09-09

美文欣赏

百折不饶的大里人

文|孔林根

深甽镇大里村,位于宁海县西北,离深甽镇5公里。属于丘陵地带。全村700多户人,2200余人口。耕地面积1800亩,其中水稻田1225亩,旱地面积500多亩。1961年开始,是大里人民公社所在地(后为大里乡)。发源于镇亭山第一尖的大清溪和来自柘坑的龙溪在这里交汇,形成一个小小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物产丰饶,百姓殷实。东面硖石门天险护卫,登上孝姑岭望见大里村。孝姑岭东西两侧各有五孔石桥一座,东为寅宾桥,已被洪水冲毁,以水泥平桥代之。西为寅饯桥,为缑北第二大石拱桥,横跨村前大溪,气势宏伟,景色壮观。大里人与天斗、与地斗,改造自然,以坚强的意志和勤奋的耕耘丰衣足食;大里又是清末(19001903)王锡桐反天主教的诞生地,书写了一篇不朽的爱国志,民族魂,正气歌,是中国人民反帝怒潮中的一叠浪涛,现县城关孔庙内有王锡桐起义纪念遗址,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基地。

大里人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历史悠久。大里村上头两条大溪虽然给大里人带来了饮水、灌溉之便,却也经常遭遇水患之苦。洪水泛滥之时,经常冲毁田地、庄稼,甚至威胁到房屋和人畜安全。大里祖先意识到洪水给村民带来的危害,决心发动大家清淤筑坝,把两条大溪合而为一。曾经历经许多年的全部用大石头砌成的、长250米的横坝头,是我们看到的最早的水利工程之一。

2007年,大里村响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在政府支持下,又投入1360万,共治理河道2170米,修筑防洪坝2815米,新筑堰坝2座,桥涵两座。经过一年的施工,大里村小流域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保障了村庄、田园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美化了村周环境,站在五洞桥边拍照,无论哪个角度,眼前都是美丽的图画。大里的蔬菜基地也成为深甽镇绿色农产品的基地。

大里村又是王锡桐反洋教起义的首发地。

清咸丰年间,宁波地区法国天主教会勾结官府,在宁海到处造教堂发展教徒。某些教徒仗恃教会支撑,为非作歹,民众与教会的积怨越来越深。

光绪二十六年(1900)四月初五,大里教民王品松和妻子刘根香轮到祀田却不祭奠,叔叔王定锡愤恨不已,掌掴侄子。第二天,刘根香进城哭告吴神甫,吴神甫胁迫知县叶纫兰到大里捕捉王定锡。其时执教于村塾的秀才王锡桐挺身而出,他折断火签,捣毁轿子,只身到县衙评理。叶纫兰将王锡桐软禁在县学,并把王定锡抓进监狱,后屈死狱中。六月,王锡桐获释后返回大里,创建反教会党(伏虎会),率领众人捣毁中湖教堂,惩罚剧恶教徒。浙东教主赵保禄得到消息,指控叶纫兰办事不力,逼浙江巡抚将叶纫兰撤职,改派孙启泰为宁海知县。

光绪二十七年(1901),孙启泰随即率兵至大里缉拿王锡桐不成,教会派出六人暗杀,伏虎会再次烧毁中湖重建教堂。六月,孙启泰诱捕王锡桐入狱,并定时处斩。塑佛工匠陈阿三夤夜赶到大里报信。王锡桐妻子陈茂英当即鸣锣率众进城营救丈夫,沿途百姓拿起锄头、铁耙加入营救队伍,凌晨到宁海已经有数千人,孙启泰逾墙逃跑。群众打翻县衙,救出王锡桐和在押难友。事后,法国驻上海总领事泰勒出面干涉,逼孙启泰交出王锡桐,并改派朱国光为宁海神甫。七月,孙启泰火焚大里部分民房后辞职。宁海知县由程云骥代理。朱国光骄横跋扈,颁发给教徒严仁杰、罗仁寿、王巨川、麻爱经各“札谕”一道,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群众恨之入骨,称他们为“阎罗王、魔头鬼”,王品松夫妇更是成为朱国光的座上宾,作恶尤甚。

光绪二十九年(1903)夏天,伏虎会请回王锡桐,商议起义事项,提出“打倒天主教,活捉朱国光,先杀阎罗王,后斩魔头鬼”的口号。暗中购买武器,联络海游章韶、桑洲白岩寺礼释和尚等反教志士,共襄反教大计。不料被王品松夫妇发觉,王锡桐当即派儿子王幼生等杀死王品松,扣押刘根香。王锡桐亲率会员出击深甽、长洋,挥戈中湖、溪边,打击周围教会势力,以绝后顾之忧。

光绪二十九年(1903)八月十二,奉化董一兆、海游叶崇涓(秀明)、白岩寺章高成、清潭竺金才四人率四百余众汇集大里。当天下午,在伏虎山麓竖起“灭天主、保清朝”白色大旗,宣读灭洋保国文告,斩刘根香以祭旗,正式宣布起义。沿途民众纷纷拿起刀枪、锄头、棍棒加入起义队伍。中午,冠庄乡绅潘品山等奉香设宴款待义军,进城时,响应者已达一万左右,王锡桐坐镇城隍庙指挥。列出天主教二十条罪状,张贴安民告示。然后按计划分头出击,并火烧教堂,抓获朱国光、罗仁寿、麻爱经,斩朱国光于南校场,罗仁寿于黄坛,麻爱经保释后出家为僧。时值秋收,王锡桐和各位头领商议后,义军回家做农活,并在原地待命。

王锡桐起义震惊中外,清政府随即联合法国军队进行血腥镇压。光绪二十九年(1903)八月十七,台州知府徐承礼领兵分五路夹击大里。王锡桐面对强敌毫无畏惧,竖义旗,吹号角,率义军奋勇抵抗,多次打退清军的进攻。八月二十日,终因寡不敌众,大里失守。清兵进村后大肆抢劫,杀人放火,一时火光冲天,哭声动地。大里被杀义士和村民达八十余人。王锡桐等撤退至后山天打岗,决定分散隐蔽,伺机而动,王锡桐出走,不知所终。之后,起义军首领在各地被捕,威震东南的王锡桐起义被镇压。

虽然王锡桐的反洋教起义失败了,但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利用洋教奴役中国人民的企图,显示了大里人民刚正不阿的气概。

    
不臣服于自然,不向豪强低头,这就是大里人的性格。如今的大里村,村容貌日新月异,农业工业交织成一个具有现代气息的美丽乡村。领导班子坚强有力,村民勤奋努力,安居乐业,他们沿着先辈的足迹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必将描绘出新农村振兴的绚丽图画。

孔林根,省民协会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孔林根

□编辑:林海燕

□图片:孔林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