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纳凉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0-09-09

夏夜 纳凉

风花雪月,春去冬来,一年四季踏青、纳凉、登高、赏雪,都是人生乐事。这里姑且不说春花秋月,也不说江南飞雪,单是这纳凉,却是夏天晚上的一道道风景线。

       
 以前没有电风扇、空调,炎炎烈日,农村大多寻找大树下,或者高层建筑旁边阴凉处乘凉。
晚上则是集中到村口,或者能够通风的地方,拿把蒲扇子,掇把竹椅子,有些干脆在石条上就坐,三五成群地一起纳凉、聊天。奢侈一点的搬张竹躺椅,旁边放条小凳子,泡上一壶茶,摇摇扇子呷一口茶,那就是陆地神仙了。扇子扇风,兼赶蚊子。耳边听夏虫嘶鸣,仰望天际星空,想象那些云朵:棉花状,鱼鳞状,山峰状,或奔马状等等都有。没事还可以数星星,看月亮从云里钻出来,又被镶着金边乌云吞没。我小时候经常抬头在夜空中寻找几颗移动的卫星,看流星从空中划过。乘凉的人多了,大家东家长西家短的闲扯,谁家的牛生了只㹙,谁家的鸡被黄鼠狼叼走了,晴太久了,田里缺水了,庄稼歉收了,念叨着“六月尽、七月半、八月十六不用算”,这是每年该下雨的规律。渐渐地天气凉爽了,孩子睡着了,都该回家睡觉了。

深甽纳凉的人一部分集中在五洞桥上。大家吃了晚饭,三三两两,陆续汇集拢来。这五洞桥又叫“缑北第一桥”的,横跨在甽水上,年代很久了,曾经作为公路桥使用。后来车流量大了,在石拱桥下游新造了座钢筋混凝土桥,石拱桥就作为人行道了。桥面上鹅卵石弹着有规则的图案,还有梅花鹿之类的动物,可以光着脚在上面走,据说石子硬着足部的穴位可以健身。早先桥石柱上有许多雕刻精美的石狮子,我看应该可以和卢沟桥的石狮子相媲美,可惜文化大革命时期被砸了,有些被村民搬到了家里。新修的桥栏杆索性都用石柱,石狮子一个都没有了。桥下溪流琤琤,桥上凉风习习,桥头桥栏杆可坐可倚,老人、孩子都喜欢到这里纳凉。熟悉的打个招呼,聊几句家常,看看朦胧的山和水中闪烁的霓虹灯倒影。一会儿几个离开了,一簇人又来了,直到九点多了才陆续散去。     

由于小流域改造的成果,深甽沿着溪边都铺上了整齐的石板,按上栏杆,建造了景观带,绿化,灯光,廊桥,点缀得诗意阑珊。晚上散步、走路的人多了起来,锻炼、散心、观景、乘凉一举数得。桥头广场、综合楼前天井、溪边小公园,跳广场舞的、唱戏的,乐声悠扬,把周围的人都吸引了过来,乘凉又赋予了新的内涵。

        
房子在溪边的,邻舍隔壁、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就在家门口纳凉,点一盘蚊香,劈一只西瓜,泡几杯茶水,吃喝着,闲聊着。
虽然家家户户都有电风扇、空调,但自然风吹拂的感觉就是不一样,而且长期宅房间里吹空调,说不定还会得空调病呢。溪边的风夹着水汽,这是大自然的恩赐,何乐而不受呢?况且农村这种邻居胜过亲戚的氛围是城里住套间的人羡慕不来的。

       
习惯了,每天不约而同来到这里,日复一日,夜复一夜,“风风凉凉,晴到九月重阳”,夏就这么过去了。


孔林根,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会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编辑:林海燕

□图文:孔林根

□首图:吴东敏

孔林根散文作品经典回顾

独处  柴禾  节后话杨梅   人生三勤    钓鱼 

人生三福 闲情三记   关于读书的点滴体会  

昔时黄公隐,今日水果香 又是一年清明时

高老师  里岙学校   做一个好老师   
   父亲   姐姐   过年  朋友  
番薯的记忆   善良  圈子  竹笋  

终身学习  小屙   秋色温泉  人生的三个阶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