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下而求索”于“尝试”之路上 ——邱学华老师的创新思维与大胆实践(7)

 陶继新教育文集 2020-09-09
 7 农村中学自研教学 

邱学华的爱人葛老师原是常州中学的高材生,1957年参加高考;遗憾的是,这一年对于家庭出身不好的考生有了极其苛刻的要求,她的大学梦也由此彻底破灭。为了生计,1961年到工厂当了工人,1962年工厂倒闭,在小学里当代课教师。由于文革中所有临时工全部下放到农村劳动,葛老师只好带着邱学华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儿子、女儿到溧阳农村劳动。邱学华远在上海,无力相助,一家人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而身在上海的邱学华也不好过,在大学不能上课,想到附小又不能去。而且由于家庭出身不好且是业务尖子,又被造反派当成华东师大党委“走资派”培养的修正主义苗子、走白专道路的典型受到批判。

1970年,邱学华决定离开华东师大,主动要求调到妻子下放的江苏溧阳农村工作。

因为出身不好,当邱学华离开华东师范大学的时候,就连自己的同班同学都不敢相送,只有另外班的两个同学与他挥手告别。那一刻,他充分体会到了什么叫世态炎凉!

虽然在这个大都市里也有过美好的回忆,可此时此刻,留给邱学华的却是满目凄凉。没有什么留恋,连说一声再见都没有,就义无反顾地到了江苏溧阳农村。

邱学华到溧阳县教育局报到的时候,局长问他:“这里没有大学,你到哪里工作?”他说:“我到中学。”希望能到他妻子下放的茶亭公社中学任教,以便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家庭。局长答应了他的要求。

邱学华到中学报到,校长问他:“这里不是大学,你教什么?”他说:“我教数学”。其实,他心里明白,这只不过是一个别无选择的选择。教中学数学自己是不合格的,因为他只有初中数学的水平,而且多年不用,不少内容已经忘却了。

不过,没有什么能难倒邱学华的,他一边自学,一边教学。先自学例题,看懂了再像学生一样认真做练习题,并体会与琢磨做题时有什么困难,如何突破这些困难。

初中数学教学尚可应付,可教学高中,就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书上的不少题做不出来,如何去教学生?自尊心很强的邱学华,又不好意思向别的教师请教,那样会让人们笑话:“一个大学教师连课本上的题目都不会做!”为此,他就一边查阅参考书,一边思考解题的思路,直到彻底明白为止。

这时,邱学华在想,用这种方法自己都可以学会,为什么不把这种自学的方法教给学生呢?当年在华东师大附小搞“先练后讲”的实验的经验,为什么不在自己班上实施呢?

于是,他让学生先自看例题,再尝试着做题,如果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他再进行讲解。这种先练后讲的新教法深受学生的欢迎,而且由此喜欢上了邱学华的课。结果,他这个“不合格”的中学数学教师所教班级学生的数学成绩,居然在全县处于领先的位置。

当时提倡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邱学华,很快成为这方面的标兵式人物。他用数学上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来推算公社土圆囤粮仓的体积,再按照稻谷的比重,推算出粮食的重量。具体方法是,在土圆囤粮仓的内壁上,画一条标尺,标尺上写上对应的重量,只要看粮食堆到哪里,在标尺上就可以得知粮仓所存粮食的重量。于是,邱学华的这个办法,很快在整个公社进行了推广。

邱学华在华东师范大学附小教学期间,就与小学数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即使在溧阳农村教了中学,他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依然情有独钟。所以,完成中学教学任务之后,他就挤时间到附近的农村小学里搞三算结合数学实验。尽管全系义务,可有人也担心会由此受到批判。后来,事实果真如此。可是,邱学华并不后悔,他觉得,离开了小学课堂教学,心里就不踏实。尤其是看到小学老师们那么尊敬与信任他,自己又找到生命的乐趣的时候,他认为,即使受到批判,又何足道哉!

在一般人看来,从一所大都市的大学,来到贫穷的农村,一定是痛苦至极了。可邱学华不一样,他在这里找到了感情的归依地,一家人其乐融融,这种幸福在上海是绝对不可能体验到的。

他们有自己的一个院落,两间瓦房,两间草房,七分自留地,养了两头猪,还有一群鸡。院子后面是一条从沙河水库引出来的水渠,邱学华则利用所学知识,修了条小溪,将水引到了自己的家旁。小溪上还铺设了石板,驻足其上,听柔和的水声,宛若身处世外桃源。

白天在公社驻地的中学教书,回到家里,就到自留地里播种、施肥、除草等。更可喜的是,他种的南瓜长势喜人,一个竟然重达36斤,一棵大白菜也足有七八斤。

开始的时候,当地的农民认为这个从大城市里来的大学教师,休说种好庄稼与蔬菜,就是生活都难以自理。事实让他们惊诧不已,也赞叹不已。

而邱学华在本村老百姓的心里,不再是什么“黑五类”子女,而是一个有学问、有修养的先生了。

不少人都认为农村苦,可邱学华不但没有感到苦,反而非常快乐。尤其让他欣慰的是,他的儿女也和他一样,非常快乐地享受着田野里辛苦的劳作。

邱学华一直认为,如果没有在溧阳农村九年的磨砺,自己的两个孩子也就没有今天的成就。儿子从上大学到博士毕业,年年获得奖学金,非但没花父母一分钱,还送给家里几千元;女儿则从当初常州日报社的一个见习记者,走到了编辑部主任的位置。

在邱学华看来,事业上的成就固然可喜,而孩子的优秀品质与阳光心理,则是在农村磨练而得到的最大的精神馈赠。有了这些精神财富,他们一生都会持续不断的发展,都会与幸福相伴终生的。

这一时期,成就了邱学华的孩子,更为重要的是,他所亲自实践的“先练后讲”的教学方法,为文革后诞生的尝试教学法作好了准备,也让他的数学教学研究走向更深的层次。

(原载于《新教师》,2016年第4、6期。)

陶继新

taojixin6789

点击上方“xxx”关注我们
读书在没有充分的知识作为前提的情况下,即使行了万里路也不过是邮差而已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请输入标题

请输入标题

↑ 点击上方“xxx”关注我们
↑ 点击上方“xxx”关注我们
↑ 点击上方“xxx”关注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