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序跋屯集|尺度在热血中沸腾——《孩子心目中的理想父母》序

 陶继新教育文集 2020-09-09

谈及家庭教育,人们往往认为孩子是受教育者,他们理应接受教育。就是在这种看似理所当然的推论中,家长成了天经地义的主宰者。所以,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认为自己是一贯正确的,即使意识到自己错了,也是不允许孩子反驳的。

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

家长之于孩子,有着不容推卸的抚养权与教育义务,可是,这并不等于说孩子就要对家长唯命是从。有些家长,往往有一种强势的话语权,甚至握有打骂权。于是,孩子作为家庭中的弱势一方,就没有了话语,没有了尊严,也失去了自由。在这种状态下,孩子的某些成长权,就被最爱他们的父母“名正言顺”地剥夺了。

另外一种情况是,家长对孩子太过溺爱,对孩子有求必应,即使是不合理的要求,甚至是有害的要求,也一一答应。于是,孩子就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为所欲为,父母则是他们的“臣民”。时间一长,孩子在家庭中就形成了一种唯我独尊的思想。而且这些思想还会向学校与社会等层面扩展,孩子以我为中心,缺失合作意识。可是,别人并不承认他是中心,也不会主动与之合作。于是,孩子四处碰壁,屡屡失败。

出现以上两种情况,并不是说家长不爱孩子,相反,都是从心底里爱。可是,由于爱的方式错了,所以,结出来的果子都是苦涩的,有时还会结出坏果子。

孩子能干的事情,有的父母也越俎代庖,这在无形之中束缚了孩子的手脚,扼杀了其自我成长的能力。一只小鸟,只有冲出鸟巢,才能到蓝天上飞翔。孩子亦然。如果他们一直在父母的庇护与包办下生活,就永远享受不到自我成长的快乐。而且,这样做的结果,还会在孩子心里形成一种定式,即家长就应当去做这些事情,父母的所有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甚至都是必须的。那么,感恩与回报父母,都会在这种包办中烟消云散。一个不知道感恩父母的孩子,长大之后,也不可能感恩社会。而不知道感恩社会的人,自然也不会得到社会的容纳与认可。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太小,只能享受父母之爱。但是,他们不知道,父母也应当享受来自孩子的爱。孩子也想给予父母爱,也想给予父母力所能及的帮助。这个时候,父母就应当在深感欣慰的同时,将这些爱全然收下。父母不但要教会孩子从小爱自己的家人,还应当教育他们爱家人之外的更多的人。一个知道爱他人的孩子,长大之后,就会爱更多的人。当然,他也必然会收获更多人的爱。爱有着无穷的伟力,没有爱,人几乎无法生存于世。而有了爱,就会感到生命的意义,就会一生幸福。

有的孩子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家长为自己付出得太多,太过劳累,所以,他们希望父母也能休息一下,也能放松一下,也能享受一下现代生活。当家长看到这样的信、听到这样的话时,怎能不潸然泪下呢?的确,家长也需要幸福生活。生命对于任何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关爱自己,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关爱孩子。拥有健康体魄的父母,对于孩子来说,是最好的礼物。

成长之于生命来说,都是异常重要的。可是,有的家长认为,自己木已成舟,孩子前途不可限量,所以,只要孩子成长了,自己裹足不前甚至退步都无所谓。其实,每一个家长都有着无限发展的空间,冰心老人甚至说“人生从八十岁开始”,她在八十岁之后,又写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而仅有三四十岁的家长,就更应当好好地发展自身。自身发展了,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个榜样。而且,当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时候,彼此之间还会形成一种心理默契,从而增加孩子持久的学习动力。

以上所谈的问题,并不是我个人的创造,而是从张广利校长主编的《孩子心目中的理想父母》一书中感悟出来的。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家长如何想、如何做,很少问问孩子是怎么想的、如何做的。而这些恰恰是家庭教育中极其重要的问题。张广利是一位对家庭教育颇有研究的校长,他深知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也知道孩子的心声的重要价值。于是,他独具匠心地采取了让孩子给父母写信的办法,让他们吐露自己的心声。结果,其中就有了让父母惊叹不已的精彩内容。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判断,家长如果取而代之,甚至强行剥夺,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失去这种能力,就会对家长逆来顺受,或者形成逆反心理。看来,家长在爱孩子的时候,首先要弄明白这种爱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即使是真正的爱,还要研究如何让孩子感受到这种爱,让孩子呼应这种爱,让孩子在这种爱中享受到幸福,迅速成长。我想,这些,当是张广利校长主编这本书的要义吧。

2010年8月13日于济南

END

原载于《孩子心目中的理想父母》,张广利 主编。

收入《品鉴教育文化盛宴——陶继新序跋屯集》,陶继新 著;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7年11月第1版;有删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