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之教|一个22岁剑桥博士生的家庭教育——杨文教子的经典案例与启示(四)

 陶继新教育文集 2020-09-09
“推出”的爱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但爱的内涵与外延又各有不同。杨文对孩子的爱之“三昧”———无私、科学与“推出”,则有着大爱无形、真爱无我的况味。我的视角则更多地投向了“推出”的爱。

一、故意偷懒,让小夏杨代母行事

杨文培养孩子的理念是“放养”,而不是“圈养”;不是将孩子放在“温室”里,而是让孩子学会自立,走向社会。夏杨很小的时候,杨文就有意将孩子推出去,从而培养他的各种能力。

她往往故意偷懒,让小夏杨代她行事。夏杨刚会说话的时候去看病,杨文就让他自己向医生说明病情,并且让他去挂号、买药,完成整个看病的过程;买车票的时候,也让小夏杨挤在大人堆里去买。

有的时候,杨文还有意与丈夫带夏杨去饭店吃饭。一入坐,她就指使夏杨找服务员去点菜、去要餐巾纸,不是让他坐享其成,而是让他充当一个联络者和安排者。杨文就是这样有意安排一件件小事,让他通过自己的语言和别人沟通,从而提高他的交际能力。

十几岁的时候,夏杨便可以应对各种社会问题了。

二、夏令营让他找回了自信

夏杨读初三的时候,杨文由于担心他太胖而限制了他的饮食,特别是对他继续胖下去表示担忧,甚至当面批评夏杨,这使夏杨失去了自信,以致走路的时候,都是弓着腰。杨文为此苦恼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还是决定将他推出去,让夏杨参加了一个暑期英语夏令营,让他在另一个环境中找回自信。这一尝试的效果特别好,超出了杨文的预期。在闭营式上,夏杨作为唯一的男主持人,在包括高中生在内的大哥哥大姐姐面前,用流利的英语主持,并博得了热烈的掌声,营员们向他投来羡慕的目光。

夏杨回来以后异常兴奋地对杨文说:“妈妈,你猜一猜,我这次在夏令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然后,他很郑重地告诉妈妈:“我找回了自信!

三、“推出”之爱的巨大代价

将孩子推出需要勇气,也需要付出代价。高三下学期的时候,为了让夏杨考取剑桥大学,杨文决定让他一人去英国攻读高中。

夏杨第一次出国,母子难舍之情在所难免,儿子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人生的另一个舞台,福兮,祸兮,将由这个只有17岁的男孩一人承担。

杨文轻信了中介的游说,认为夏杨要去的是一所专门为剑桥大学输送学子的优质学校。可是,当夏杨一人来到这所学校之后,才发现这所学校差到了极点,没有食堂,也没有宿舍,学生全是考不上大学的三流学生。夏杨只好租下一间小得可怜、设施异常简陋的房子,独自开始了异乡苦读的生活。

杨文赶到英国去看夏杨的时候,一下子惊呆了,一个月前还精神饱满的儿子,怎么会变得如此憔悴?一下子没了朋友,更没了亲人的关照,夏杨一个月瘦了20公斤。

告别夏杨,坐在回国的飞机上,杨文一直在哭。她开始审视“推出”的爱是否太过残忍?可是,一个瞩目未来的母亲,还是为儿子的这份特殊经历而自豪。她说,夏杨从此变得坚韧不拔,可以面对任何困难。夏杨也说:“这段经历给多少钱我都不卖,但给多少钱也不想再来一遍了。

四、夏杨走遍天下母无忧

母亲毕竟是母亲,就在2006年9月30日夏杨再一次离家远行的时候,杨文还是有点难以割舍。夏杨的爸爸说,儿子将去世界最著名大学的最顶级的三一学院,在生物研究最前沿的实验室,拿着最高额的奖学金,开始他人生的另一次起跑,多少人梦寐以求而求之不得啊!杨文说,丈夫的话令她豁然开朗,儿子的幸福就是自己的幸福吗?儿子开始的是幸福之旅,何不为他感到高兴呢?

杨文说,现在,夏杨走遍天下母无忧。不管是在多元文化的认同方面,还是在与各个国家、各种肤色的人的交往中,夏杨都可以应付自如,游刃有余。是的,他不仅融入了社会,而且能够自立于社会,得到社会的认可。从某种意义上说,夏杨拥有了人生之路的通行证。

原载于《父母要成为子女的精神导师——五个孩子走向卓越的奥秘》,陶继新著,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8年4月第1版。

在看点一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