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校之道|培养具有海洋特质的学子——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石老人小学的海洋教育(二)

 陶继新教育文集 2020-09-09

建立海洋教育一体化机制
【阎志清】学校建立了海洋教育的社区、家庭、学校一体化机制。石小所在的石老人社区有着丰厚的渔文化底蕴。学校实施海洋教育得到了社区领导与广大家长的一致认可和支持,社区领导还精心购买珍贵的海洋动物标本馈赠给学校的孩子们。家长们除了积极参与海娃节、沙滩风筝节等家校海洋主题活动外,还为学校的海洋教育提供了多种资源。很多孩子的爷爷、爸爸拥有许多渔业生产知识,学校聘请他们做校外辅导员,给孩子们做“渔村往事”的讲解,引领孩子们走码头访渔民,向出海归来的渔民了解捕鱼故事。孩子们把感受生活、探究学习和习作结合在一起,汇成一篇篇闪耀着童心光芒的的小文章。孩子们在亲身调查、访问和聆听中触摸家乡的风土人情,体悟爱校爱家乡爱海洋的真情。三位一体的海洋教育机制凝聚的是家庭、学校、社区多个层面对教育的关注,带给孩子们的则是新鲜温馨的独特体验。

【陶继新】教育,本来就不只是学校教育一个分支,只不过由于“应试教育”的逼迫,有的学校教育已经异化成了学校教育这个单一的维度了。学生未来是要走向社会的,现在也有很多时间在家庭与社会之中。不管学校教育做得怎么好,如果没有家庭与社会教育的呼应,也是不可能抵达理想境界的。您是深知这其中的道理的,更是付诸了一系列的行动之中。

“渔村往事”与捕鱼的故事,即使生在渔村里面孩子,也知之不多了。因为他们的家长并不知道这些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作用,有的则随着时间的迁移,好多往事与故事也成了过去。其实,这些往事与故事,恰恰是最鲜活的教育内容。可是,我们的很多老师对此并不知晓,即使从书上了解一些,讲解起来也远不如渔民们讲得栩栩如生。所以,开发这些资源,既便利,又有效。而孩子们对这些往事与故事,也会深感兴趣。正是在听讲中,他们越来越体味到其先辈们的艰苦奋斗精神,以及今天幸福生活的美好。同时,他们也会去尊敬自己的长辈,孝敬自己的父母。

【阎志清】学校与中国海洋大学环境学院签订了合作互助办学协议,将海大环境学院作为我校的海洋教育基地,由环境学院每月安排1-2名教授为孩子们进行科普知识讲座,并为每个班安排两位大学生兼任班级海洋科普辅导员,每双周来校指导一次,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开展海洋小课题研究和海洋小专家的培养工作。

【陶继新】中国海洋大学环境学院的教授所讲,则是另一种风味。他们有很深的学术造诣,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讲课的时候,既能讲得绘声绘色,又会即时地进行理论的提升。这对小学生来说,是一种“取法乎上”的学习。而正是这种“取法乎上”,才让他们有了“得乎其中”的收获。

创新“海洋星”科学评价体系

【阎志清】为了激发和磨砺师生主动发展的进取精神,学校建立了一整套“海洋星”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班级评价和处室管理评价四部分。

海洋星形象的选定是征求孩子们的意见确定的,学校通过细化行为要求,就形成了现在的若干颗海洋基础星。整个星级评价体系呈金字塔形,底层是基础星,二级是全能星,三级是全能银星,四级是全能金星。

我们结合校情与小学生特点,围绕学校素质教育的“十个一”设置十颗海洋之星,即“海豚之星、尼莫之星、箭鱼之星、章鱼之星、海狮之星、白鲸之星、企鹅之星、珊瑚之星、海马之星、水母之星”,孩子们经过努力,达到每一单项的要求,即可获得一颗基础星。为了鼓励孩子更好的主动发展,我们在十个基础星的基础上,增加了“自选星”。“自选星“的名称、数量不限,名称来自于学生,只要学生有某方面的特长,就可以申报,由学生星级评价委员会评审通过就可以,自选星可以和基础星一样统计纳入高一级考评体系。“海洋星评价”体系注重以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为起点,倡导参与就是进步,提高就有激励,为每个孩子开辟了多条自主选择和主动发展的成功路径。每次颁星时,学校总会向家长发出学校特制的喜报。孩子们充满了勇往直前的力量,他们更加自信的向着自己更高的目标攀登。

【陶继新】海洋之星的评选,让更多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去争取属于自己的星。获得海洋之星的学生一定会特别快乐,这会在无形中激励他们去摘取更多的星。摘取的星越多,也就越自信;越是自信,也就越能取得理想的成绩。“自选星”当是一个创造,它关注了特殊学生的特殊爱好与特长,让这样的孩子施展才华,而又获取奖励。这也向孩子们辐射一个信息,只要你有哪个方面的特长,学校都会关注,都会设立奖项的。这就是尊重差异,这就是以人为本。当这种理念深入学生的心里后,他们在学校里就有了作为一个人的尊严感,也就有了自由创造的能力。

【阎志清】星级教师与星级处室的评选也是关注了教师的发展起点,注重了发展的过程,鼓励教师每天进步一点点,不断品尝发展与成长的喜悦。这样,整个校园里到处充满了蓬勃向上的生机与活力。

【陶继新】星级教师与星级处室的评选关注起点与发展点,而不是仅看结果。过程永远是美丽的,有了一定的过程,结果多是不求自得的。同时,每个教师的起点不同,只要前进了,就应当受到鼓励。那么,这就给了每一个教师发展提供了平台。当人人都发展,人人都进步了,学生不也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了吗?学校不也就发展了吗?


走进学生喜欢的海洋世界
【阎志清】为了引导学生更好的学海洋、用海洋,也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学校每年都会隆重的举办海娃节。盛大的节日,是孩子们自由挥洒的舞台,是展现学校蓝色成果的舞台,也是孩子们最快乐的舞台。

“小小贝雕设计师”展现的是孩子们利用海边捡回的贝壳、卵石,颇具匠心的制作成为贝雕作品。憨态可掬的小猪,神彩飞扬的小猴子……着实是多彩纷呈,手脑双挥。而“童心绘海”则通过绘画,展示出孩子们心中的大海。那海面的陆离光鲜,那海底的奇妙,无一不体现孩子们对大海的喜欢与热爱。沙塑创意比赛、沙滩足球比赛、蜈蚣竞走比赛等一系列沙滩拓展趣味性活动,既让孩子们生龙活虎,也让其本真与天性得以释放与还原。

【陶继新】给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取得了成果,得以展示的机会,即使大人也会心向往之的,孩子则尤其喜欢。海娃节上孩子们展示的作品,简直就是一件又一件的艺术品!他们有着大人难以比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所以,也就有了美仑美奂的一件件创作品。当人们称道某些作品之美时,创作者定然会欣喜不已。这种美好的情绪会生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不但会让他们以后乐此不疲地去继续创造,还会迁移到课堂教学乃至平时的生活中。更重要的是,小时候的积极心态,还会为未来成年埋下一颗健康心灵的种子,到了一定的生命节点上,就会自然而然地开花与结果的。

【阎志清】节日期间,我们组织学生走进海底世界,跟各种海洋生物零距离接触;走上海事执法船,了解海洋权益知识和听海事员叔叔讲巡视黄岩岛的故事;走进奥帆中心,坐上海上观光游艇,深度感受大海的气息;走到沙滩上自助烧烤、举行放风筝比赛……看着孩子们忙活得热火朝天却不亦乐乎的样子;回味着“肉足饭饱”之后,和孩子们在细软的沙滩上不知疲倦的撒着脚丫子赛跑的情景,望着天空中一只只放飞的“小蝴蝶”,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课本、走向生活的广阔天地,在社会实践中采撷生活的芬芳,发现课内学习无法获得的生活感受和认知价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是我们学校课程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尽管,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是比较麻烦的事情,尤其是安全问题让校长们特别有顾虑,但安全绝不是我们关门办学的理由和借口,因为社会实践活动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课程,它是儿童成长的必需,也是走向未来社会的必需。

【陶继新】孩子对自然万象与社会活动有着永不衰竭的兴趣,只不过有的学校因为考虑孩子安全问题,而将他们关在了学校这个大的“笼子”里了而已。可是,正是这个“笼子”,孩子们本应享受自然与社会恩赐的可能化为乌有。而这种生命享受没有了,也就不可能真正体验自然与社会的实相,从而让很多文本知识成为浮在太空的一朵白云。设若来一阵大风,就会很快飘然而逝。走出校门,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会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不过,只要做好周详的安排,就不会出安全问题,或者很少出安全问题。孩子不可能一直在学校里,而如果担心安全而不让他们走向社会与自然的话,以后一旦出去,同样还会出现安全问题。因此,走出去也是一种更好的安全教育,因为安全教育也应当从孩子抓起,同时,也是对学生终身负责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