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校之道|打造生态文化,实现和谐共生——山东省济南市舜耕小学生态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一)

 陶继新教育文集 2020-09-09



胡爱红,中学高级教师,山东省济南市舜耕小学校长兼书记。曾获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开拓者奖,并获得“全省教育普法工作先进个人”“济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济南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1986年参加工作,一直深耕在教育的沃土上。她一直以一颗初心对待教育工作、对待身边的教师与孩子。她是一位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创新者,是一位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实干家,更是一位躬耕教育、亲切温和的知心人。2008年至今,她带领舜耕小学开展生态化教育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核心。营造生态教育文化,促进了师生、家长的和谐共生。



继舜勤耕有新意,生态文化育新人。山东省济南市舜耕小学开展的生态化教育,以育人为根本,扣准时代发展的脉搏,构建了可知可感、有声有色、神奇和谐的舜耕生态。在这方生态里,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尊重,每一个生命都能释放出属于自己的生命能量,生命与生命之间相互融合,和谐发展。
生态化教育十年岁月寻真谛
【胡爱红】舜耕小学是一所省级规范化学校,坐落在“道德始祖”大舜曾经耕作过的古历山(今千佛山)脚下,是舜文化发祥地,校名有“继舜勤耕”之意。近年来,学校一直以教育科学研究为引领,不断深入持续地进行生态教育实验,致力于办一所具有舜文化底蕴的现代生态学校。2008年,在“十一五”省级课题“以舜文化为底蕴的现代小学生态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引领下,构建了以课程、课堂、管理、家校社为主体的舜耕生态教育圈,搭建起学校生态化教育的基本框架。“十二五”期间,我们依然坚持生态化教育的办学方向,继续以省级课题“小学生态化教育的深化研究”为引领,进一步深入对生态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力求在已有生态圈的基础上,以“深化研究”为主要途径,通过各项改革,使学校教育生态圈能够动态、健康运转,使生态化教育真正成为教师育人、学生成长、家校共育、学校发展的行为方式,形成舜耕独特的生态文化,形成“德育重体验、课程可选择、课堂留空间、管理重差异、家校一家亲”的舜耕教育新常态。近十年的根植与坚守,我们构建的教育生态从课堂延伸到课程,从校内扩展到校外乃至社会,构建了覆盖家长及社会有关方面的“大生态”。十年磨一剑,生态化教育已经在舜耕这方教育土壤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陶继新】大舜不但是道德高尚的代表,也是勤于劳作的典型,还具有生态化的特征。说其生态化,不只是因为他勤耕于原始状态下的田地,还有与天地合一的生命状态,其美德“诚于中,形于外”,让人有一种“清水出芙蓉”的美感。您与你们的师生不也是具备生态化的特点吗?课题的研究固然可贵,而你们本然就已经在生态的路上一直行走着。比如对于孩子的教育,遵循的是《中庸》开篇所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而且形成了你们的“修道”之“教”。也正因如此,尽管每个孩子的性格各异,特长不一,可是,他们都可以在你们学校这个教育沃土里健康成长,而且各美其美,彰显着生命的张力。以“继舜勤耕”内涵命名的舜耕小学,可谓名实相符。十年耕耘,十年努力,结出生态化教育的丰硕成果,当有“道法自然”与水到渠成之妙。

【胡爱红】是的,我们之所以选择生态化教育,一方面正如您所说,大舜早在远古时代就以躬耕历下、汲水泉城、禅让大禹的大智慧、大胸怀创造了农业生态和社会和谐。学校基于地缘优势和文化环境开展的舜文化教育与生态教育高度契合。另一方面,我们追根求源,回归教育“育人”的本质。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唯分数至上的教育,目中无“人”,扼杀了学生的兴趣、体质和创造力,培养出来的是高分低能的人;尊重生命、尊重多样性、尊重选择的教育,培养出来的是热爱生命、自然和谐、全面发展的人。所以,我们紧扣“育人”这一目标,选择用生态化教育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我们遵循成长规律,正视师生、家长群体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为每一个不同的生命打造合适的成长空间,润泽呵护,静待花开,让生命发展千姿百态,为成长积聚能量,为可持续发展奠基。

【陶继新】每一个孩子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教育的要义,正如美国心理学家霍德华·加德纳在其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中所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所以,教育应由发现和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转向努力创造适合每一名儿童的教育。”据此,真正有效的教育本真上就是将人的潜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所以,教育绝对不能只关注学生的考分,也不能只用“一把尺子”评价所有学生;而是要关注不同孩子的不同发展点,让其内在的生命力蓬勃而发。如若未能领悟于此,教育必然背道而驰。故而,所谓教育之爱,即对生命的热爱与理解——教师要心中有孩子,这不只是关心他们当下的学习,还要想方设法开启其未来的智慧大门;不只是关注当下的品德教育,还要瞩目其未来的人格生成。任何的拔苗助长,都不能让孩子真正成长起来,所以,不能急功近利,诚如孔子所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胡爱红】是的,在生态化教育的道路上我们已行走了近十年,我们在探索与实践中,始终遵循三个原则:那就是,尊重——每一个、选择——多样化、空间——自主性。尊重,就是尊重生命的成长规律、个性差异和发展需求。在教育思想上,我们面向个体,关注每一个;选择,就是给予不同生命选择成长方向与方式的权利,在教育内容上,我们进行梯度化、多样化的设置;空间,就是创设利于生命成长的环境,而不过多干预生命的自然成长,在学习方式上,我们推行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我们带领学生体验生活,重构德育内容;我们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升级课程体系;我们引领教师关注思维发展,拓展课堂空间;我们把发展的主动权还给教师,畅通专业成长之路;我们和家长、社会全面融合,构建动态平衡和谐的教育生态。

【陶继新】三个原则太好了!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教育不能厚此薄彼,而要尊重其差异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曾说:“学生各不相同,其不同的程度超过了我们至今所能认识到的。总之,学生不会同样地成长起来。”因而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想让不同学生都能更好地发展,那么,最智慧的做法则给予他们自我成长与选择的权利,并为他们创设不同的发展平台。你们学校为孩子们提供了宽松多样的发展平台,让他们自主成长变成了可能。尽管有的时候他们还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引领,可最高的学习智慧,不是教会,而是会学与会学,以至善学与乐学。这需要一个过程,恰如植物生长一样,要有一个生根、发芽、开花与结果的过程。当学生所学的内容有了多样化与丰富性时,学习的方式也会随之变化。那么,课程的设置与教师的成长,也就不能因循守旧,而应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正是在这个主动成长与更新求索的过程中,教师也就有了既具生态特点又有内在动力的生命价值实现的生命需求。
生态化德育唤醒学生自我
【胡爱红】世界上没有两片同样的树叶,每个生命个体都是不同的,我们的生态化德育就是关注了每个个体的不同需求,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最好的自己。今年3月份,我和学校的老师们在济南耀莱成龙国际影城一起参加了由我校2010级学生毕利亚主演的微电影《女儿的心愿》首映式。说起毕利亚,虽然她能歌善舞,但是性格却很内向。她第一次登台是学校的六一儿童节演出,当时她紧张得坐立不安,老师和同学们给了她很大的鼓励,之后在老师的推荐下,她参加了学校的社团、“舜耕达人秀”展示、舜文化艺术节展演、“校园之星”评比等活动,还竞选了济南市小主人报的主持人,这些活动让她找到了自信,锻炼了自我,实现了梦想。

当然,毕利亚只是舜耕苗圃中的一株小苗,像她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举办个人画展的晓禹、开办钢琴专场演出的小喆、参加冬奥会开幕式的冰上王子浩然、成立了个人手工作坊的晓彤……帮助孩子实现愿望,给孩子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发展每一个,绽放每一个,这就是我们生态化教育中的德育新常态。

【陶继新】生态化教育并不是说对学生放任自流,不管不问,而是要根据其个性与特长,为其提供适宜个体成长的舞台,让其内在生命彰显出来。从毕利亚同学的成长来看,她本身能歌善舞,在主演微电影方面有其独特的秉赋。可是,如果没有老师的鼓励,没有学校为她提供一次次展示的机会,她就不可能有那么一个精彩的首映式,也没有今天自信而幸福的毕利亚。我在农村当过农民,知道任何庄稼的成长,不但要将种子种到地里,还需要适时的施肥与浇水。这恰如学生的成长一样,只有学校教育为其提供必须的营养,才能更好的成长,然后去收获那令人欣慰的丰硕果实。

如您所说,不只是毕利亚,很多同学都有可能在不同的方面脱颖而出,给大人一个又一个的惊喜。更重要的是,这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终生的铭记。而童年的生命状态,不只是为其当今烙印下痕迹,还会在其一生的行程中产生着作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任何真正的教育不仅是提供知识,而且是予学生以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你们在为学生提供展示精彩生命舞台的同时,也为其未来注入了生命的活水,是育才,更是育人。

【胡爱红】是的,教育就要着眼于孩子未来的发展。我们的育人目标是培养“以舜文化为底蕴、具有国际视野、身心两健的舜耕学子”。近年来我们形成了主题式、体验式、个性化的生态化德育新常态。主题式指的是搭设德育活动的框架,我校每年开展舜德、舜采、舜娃、舜志四大系列12大主题活动,舜德塑美德,舜采搭平台,舜娃重实践,舜志重仪式,丰富而主题鲜明的德育活动贯穿整个学年;体验式是德育内化的方式,我们为学生在校园、家庭、社会中创情境,设岗位、让他们演角色、多体验,多感悟,促进主动参与和能力提升,带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化就是激发每一个孩子发展的潜力,让每一个孩子找到自信和快乐。我们打造了校园之星、舜耕达人、校园吉尼斯等多样化的个性舞台,尊重差异,张扬个性,为每个生命的成长开拓广阔空间。

【陶继新】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当行为给学生带来真实感,并激励着儿童在他的心灵留下愉快、振奋、精力充沛的情感时,知识才会转变为信念。”你们的体验式德育活动让学生深入其中,体验在心,而且也多能形成良好的效果。孔子的德育,更多是实践德育,不说空话、假话与大话,让他的弟子在实践体验中实现人格的升华。他说:“力行近乎仁。”德育,尤其需要行,尤其需要亲身体验的行;基于体验,发展主题式德育活动,不但具有系列化、持续性的特点,而且目的明确,效果明显,它对于学生持续成长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由此,更是深入推进个性化德育活动,在关注不同特质学生的时候,也让孩子们乐在其中,使学生在幸福的状态下达到德育的目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