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栏】懂得感恩 | 张建国

 当代文摘 2020-09-09

静听秋雨,品读美文


作者:张建国(河南新乡作家)

有次去给母亲买药,看到药店有一则这样的促销广告,“感恩父母,给父母洗洗脚,通过手机微信平台,发朋友圈评论,可以领到一个洗脚盆。”这虽然只是商家的促销方式,我也是挺认可的,其实感恩父母并非一定要拘泥于那一种形式,这样一则普通的广告不也是正能量的文化传播和体现吗?值得借鉴学习。

感恩是一种大爱,是人间正道。生活在社会,身体发之于父母,生长于天地间,应懂得饮水思源,懂得感恩回报。就感恩来说,要孝敬父母,感恩父母,我们从出生到牙牙学语,到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无时无刻都离不开父母的关心、照顾、培养和教育,无不折射出父母对我们的爱,这其中饱含着父母多少勤劳和汗水。


我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因有病母亲抱着我步行去邻村求医,成宿的无眠期待,只到我渐好,她紧锁的眉宇间才会舒展。还记得每当我大快朵颐的吃着母亲亲手做的疙瘩汤,母亲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笑容。记得父亲教我写字、背唐诗的情形。还记得我顽皮地逃学,而不敢看父亲那恨铁不成钢的眼神……那些孩提时曾发生的往事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小时候家里人口多、劳力少,负担大,父亲常年教书在外,我们姊妹五个年纪幼小,家里重担落在母亲那羸弱的肩上。酷暑严冬,寒尽春来,母亲用她那粗糙的双手建起了我家房子。靠养鸡、养猪、种地把我们抚养成人,我非常怀念那些成长的岁月。我们慢慢地长大了,能像小鸟一样自己飞了,可父母却渐渐地变老,皱纹布满脸颊,青丝变成白发,身板不再挺直,走起路来步履蹒跚了。其实,父母对我们的索求并不太多,只是希望儿女健康成长,幸福生活,而我们往往以自己忙忽略了父母的情感,老人需要的只是孩子们在有空的时候常回家看看,陪她们聊聊天,说说心思话。


说起来我也有些愧疚,姊妹们中只有我和父母住在一起,自己认为时常能在生活上给父母些照顾,端上自己做的可口饭菜,陪他们散步聊天,洗洗衣服,经常带他们洗洗澡,就是孝敬父母。其实父母给我们的关爱是无私的,我们为他们做的哪怕只是一点小事,就算是和他们说会儿话,他们都会感到很欣慰。就在几天前,我怕母亲记不清该怎么吃药,给母亲买了一个分药盒,她嘴上说别为她乱花钱,我却心里知道母亲很是满足,每当这时总是我最幸福的时刻。

母亲是一个勤劳的人,不管她到哪里,哪里都是一片绿色,她会在空闲地种上黄瓜、菠菜、豆角、丝瓜、西红柿等时令小菜,到了开花的时候,俨然一个美丽花园,收获的时候,望着一堆堆新鲜可口的果实甚是喜人。几年前的一天,母亲到哥哥家山上的养殖场小住,想看看空地上能种点啥,不小心跌倒,脚骨错了位,她虽然疼痛得厉害,但不愿给我们添麻烦就“隐瞒”好几天。后来脚面肿的老高,才找了位老中医正了骨。回家后我想给哥哥打电话,埋怨他没照顾好老娘,母亲接过话来,“这事不能怪你哥,只是个意外,是我不想给你们说,不愿你们每天围着我转,该干啥干啥去吧,别耽误了工作啊!”我心中嘟囔着,我的娘啊,您都这么样了,还老想着我们的,一点也不知道心疼自己,摔坏了咋办。此后的每天晚上我都给母亲洗洗脚、按按脚,以便恢复的快些。我也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情,而母亲却幸福的不得了,见到左邻右舍就夸我,“儿子真孝顺”。哎,可怜天下父母心,她和天下是母亲一样。我的老母亲,虽然认不了几个字,心里惦记的永远是我们,把爱都无私给奉献给了家庭、儿女。

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许多不孝顺父母的现象发生,这都应该受到社会的谴责,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我曾听说过有些地方把孝敬父母写进了法规,作为干部提拨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我为此感到欢欣。是啊,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善待孝敬,还怎么与人交往?人生老病死是客观规律,俗话说“天作孽犹可为,人作孽不可活”。说到感恩,我想,除了父母还有许多,社会、家庭、单位、亲戚和朋友等也同样重要。在你的人生旅途中,老师交给你了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单位领导给予你信任和施展才华的平台,亲人给了你亲情与家庭,孩子给了你温馨和幸福,朋友总是在你最困难时候向你伸出援助之手,给你以前进的动力。

感恩,一个人要懂得感恩,只有感恩,才能获得满足,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我走在大街上,每当听见播放《感恩的心》这首歌时,就会在心里跟着吟唱,我来自偶然,像一棵尘土,有谁能看出我的脆弱……


简介

作者

张建国,苏门补拙斋主人,笔名长弓,七零后,喜欢读书写字,常有诗歌、散文发表于报刊杂志,《共城文学》杂志编辑部编辑,新乡作家协会会员。本刊特邀作家。

©2016

©2016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授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