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司出口货物,老板听说可以退税,让我抓紧办一下

 二哥税税念 2020-10-21

出口退税,总是给一种遥不可及、自带光环的感觉。

说它遥不可及,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出口退税这个业务并不是每个企业都会涉及;另一方面呢出口退税业务相对复杂,再加上出口退税申报除了涉及我们都接触的增值税申报外,还有一套系统,退税系统需要填写和申报。

而自带光环呢?我觉得出口退税能让会计在企业找到价值感,别人做申报都是纳税,你做申报是退税,你说你能不自带光环吗?

所以,如果有可能,有机会,大家可以多去学习一下这块内容,可以提高自己的附加价值。

虽然出口退税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但是你说出口退税它有多神秘、多么不可琢磨,二哥倒觉得也不至于,毕竟我前面一篇文章说了,什么纳税申报、退税申报这些东西其实都是需要人去实操要落地的,你这些实操的东西搞的神神秘秘、搞的和学术研究一样,那肯定是不行的,如果大部分人都学不会,那咋征管呢?

所以,这些东西就像学骑自行车,骑上去,摔两次,找到感觉那就成了。当然,骑车过程中有人扶你两下,你可能学的更快,如果没人扶你,你大概率也能学会,就是可能多摔两下而已。

二哥要做到的事情呢,也很简单,就是虽然我也不是啥骑车高手,但是搭个手,顺手扶一下有需要的朋友也是可以的。至于是否能学会,这还得看自己领悟和实操了,扶手的不是收费老师,当然不包你学会。

PART 1


要写这个出口退税,我们得从增值税的原理说起,出口退税,毕竟主要就是退这个增值税。

商品或服务从无到有,只有最终进入消费环节了,才是真正的停止了增值。比如,假定一批货物经过ABCD......等若干环节最终进入消费者二哥手中,二哥自己用了不会再流转增值了。

超市销售给二哥的价格为100元,其实最终只需要对这个100元征收13%的增值税即可,二哥一共支付113块钱买这个东西,其中13就是上交国家的增值税,而前面环节理论上是无需征税的,否则就重复征收了。

但是我们干财务工作的都清楚,我国的增值税可不是这样干的。二哥买的这件商品从工厂出来,工厂卖给批发商会按照销售价格交一次税,批发商再卖给超市又会按销售价格交一次税,超市卖给二哥最后进入消费者手中再按售价交一次税。


为什么又要这样做?简单的说就是我们在实践中很难判断这个货物是否还会继续流转,无法判断该环节到底是不是真正的消费环节。所以干脆就直接在每个环节都先征税(保证国家税收及时征收),由购买方按照税率缴纳税款,销售方代收。

那这样做肯定就违背增值税的本质,出现了重复征税了,那如何避免重复征收呢?很简单,如果每个环节的购买方实际上并未用于消费而是继续生产流通,比如超市从批发商购进的是继续用于销售给消费者的,这就是继续流通,那么它从批发商购进来垫付的税款,税务局就给予“退还”。

怎么退还?目前这种“退还”就是抵扣(购进抵扣法),就是从进一步流通足额缴纳给国家的税款中先行扣除,剩下还有结余再缴纳。比如超市销售给二哥先按全额100*13%算税,然后再把其从购进垫付的税80*13%扣除(抵扣),最后就是100*13%-80*13%这个结果来交税。

如果减下来是个负数则说明多垫付了,这就形成了留抵税额。留抵税额,是纳税人已缴纳但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其实正常合理的商业行为理论是不会有留抵的,因为我们做生意得有差价才能挣钱。

那一般那些情况会出现留抵呢?大量集中采购、购置高价值固定资产,还有一种就是出口,前者是短期进项垫付过多,后者是销项为0,进项富余。

为什么出口销项是0呢?正常情况下,商品流通到二哥手里这个事情就结束了,但是现在国际贸易越来越多,商品要跨洋出海,会流动到国外去,如果按照100+100*13%的价格流到国外去,你这个商品带着增值税过去,就没什么价格优势了,不利于出口。

所以,国家就是说这样吧,100+100*0%,国家让你以不含税让你进入国际市场,销项是0了,进项呢? 进项是我垫付的资金,这部分其实实质上就是会形成留抵了。

那怎么办呢?我国过去一直实行留抵税额结转下期抵扣制度,但是对于出口业务,则是采取退税方式全额抵扣出口商已经垫付的进项税。具体又分不同方法。

外贸企业呢,免退,外贸企业进项好划分,一单对一单的,销项0,对应进项直接去申请退。

生产企业进项不好划分,免抵退,销项0,进项得先抵内销的,抵不完的部分再在范围内给你退。

细想一下,从这个原理来看,出口退税其实是不是就是可以理解成留抵退税?出口企业因为销项0,大量垫付的进项留抵,生产企业还可以用来抵抵内销销项,抵不完的再退,外贸企业基本没内销的,留抵就存在资金占用,所以就直接退呗。

其实在建立普遍留抵退税制度的国家,基本是没有单独的出口退税,对出口企业采取的是出口免税,其进项税额统一通过留抵退税制度来解决。

我国这两年逐步建立起了留抵退税制度,但是目前还是和出口退税是分开的。不知道我国以后会不会也会把出口退税这块相关业务取消,统一采取留抵退税来管理。如果真这样,那以后外贸企业取得进项税就可以先申报抵扣,期末有留抵直接从税务机关申请留抵退税不就行了,不用像现在不抵扣再去退税系统申请退税,也不用去搞啥进销匹配了,当然这是后话。

好了,原理其实就是这么简单,那么实操呢?

PART 2


我们看看外贸企业。

外贸企业实行的是免退政策,销项免,进项退,一一匹配,天生一对。

具体落实到实操流程呢? 二哥就不说前面去办理出口退税备案这些准备工作了哈,直接以一个成熟的外贸企业从出口报关开始到最终退税这么一个过程为案例说说外贸会计如何办退税。

其实大概流程就是下面这样:


1、报关出口了(这个当然是公司搞业务的人做的),出口当月会计拿到报关单(这个目前直接登录单一窗口去打印即可),按照FOB价格确认收入,汇率一般都是按以出口当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中间价计

二哥税税念公司2020年8月出口一批货物,FOB价格为1000美元,汇率为8。当月记账

借:应收账款-外商客户 1000*8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8

2、从供应商取得采购专用发票,在勾选平台做退税勾选(千万记住,不能做抵扣勾选,做了抵扣勾选,退税收不到相关信息),同时记账。


公司从国内采购这批货物采购价4000,增值税4000*13%。

借:库存商品 -出口商品  4000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出口   4000*13%
贷:银行存款  4000*(1+13%)

3、结转出口产品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4000
贷:库存商品-出口商品 4000

4、出口次月做增值税纳税申报,注意外贸企业增值税纳税申报和退税申报并不是同步的关系,各做各的,我们在商品出口次月申报期做增值税纳税申报。

如何填写?

附表1,按照记账的收入填写销售额,填写在免税栏次。


附表2,退税勾选不抵扣,外贸企业进项税不能抵扣,不能一票两用(既退税又抵扣),填写在认证未抵扣栏次。


5、在退税系统做退税申请,这个就是非外贸会计平时无法接触到的业务了,这个是相对独立的一个系统,退税申报系统,一般现在用的是大连龙图,软件是免费的,还有些可以直接在单一窗口做。


这里二哥就不具体写每个步骤每个栏目如何填写,填写规则是怎么样的了,这里只给大家一个思路,如果你想学具体如何填写,可以买本书看看。新手会计二哥推荐你下面这本书,非常容易看懂和理解。

那么实际上就是按照你报关单和进货发票,分录录入出口明细数据和进货明细数据。


录入完成后做数据检查


检查完成后,做预审和正式申报。


假设没有征退差,正式申报完成后

借:应收账款-出口退税 4000*13%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4000*13%

6、申报完成后就等着退税款到账了,做分录即可

借:银行存款 4000*13%
贷:应收账款-出口退税 4000*13%

最后实际上,我们看看应交增值税这个科目就平了。


如果过有征退差呢,也就是退税率小于征税率,那么不能退这部分我们就从进项税转出,转到成本去。比如退税率是9%

借:主营业务成本 4000*(13%-9%)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出口业务  4000*(13%-9%)
注:这里的进项税转出不填到增值税申报表,仅仅是账务处理。

这种情况,相当于把进项税分成了两块,一块计入成本,一块退税了。


当然,上面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外贸企业退税流程,原理大家也看出来了,销项0,进项退还。

其实说起来也挺简单的,但是实际做起来细节也很多,比如进项税发票怎么开才符合要求,出口发票怎么开,进项发票你怎么勾选,特别是退税系统如何填写?这些都是具体实操问题。

这些是细节的问题,大家需要自己做一遍才清楚,二哥这里给的是一种思路,是树干,细节的枝叶虽然繁琐,但是有了主干,其他的枝丫也好补充了。

看看,外贸企业退税流程是不是非常清晰?如果你是小白,如果你想看一本简单易学,容易入门的外贸企业会计书,二哥推荐你看下面这本,这本书以一个刚入门会计魏青青学习出口退税为主线,系统简单的给大家讲了退税的细节化操作。

书籍也是今天全新版本的,具体点击下方链接就可以购买了。


那么生产企业呢?

生产企业相对要复杂一些,但是也不是难事,生产企业其实有点类似现在的留抵退税,主要思路就是先抵扣,然后算增值税,如果有留抵才涉及退税,留抵如果大于退税限额,那就按限额退,如果小于,那就按留抵退。

大概就是这样,中间也多了一些乱七八糟的名称,什么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款、什么免抵退税额、什么免抵税额等

这个二哥下期再和大家说吧,需要的文末点个在看支持。

有问题可以留言交流。大家周末愉快,外贸会计要看书的,就是二哥文中推荐这本书,保证你看得进去,学的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