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末著名花鸟,“海上画派”之一,画家清末“海派四杰”之一任伯年

 志涛书馆 2020-09-09

19世纪40年代,是任伯年出生的时期,那时候中国处于农耕文明晚期,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政治极为腐败,且思想闭塞,沦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对象。鸦片战争失败,中国“闭关锁国”的大们被打开,各种主权都遭到破坏,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任伯年画像

那时的社会震荡强烈,中国人民处与水深火热中,广大农民开始进行抗粮、抗租斗争,一浪高过一浪。据史料记载,1860年,任伯年16岁时,太平军进军浙江杭州,第二年从萧山转战绍兴。战乱中,任伯年的父亲不幸去世,他的家庭支离破碎。任伯年在逃难中被卷入太平军而加入太平天国,并在那段时期饱经刀兵丧乱之苦。这样忧愤悲苦的社会经历在任伯年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之后,便反映到他晚期的绘画作品的思想寄托上来。

任伯年作品

任伯年的第一位老师是他的父亲任淞云。任伯年从小就跟随父亲学习肖像画,使他的肖像画技法有了坚实的基础。在他早期的肖像创作中,具有明显的明清民间肖像传统的痕迹。任伯年平时十分注意对人物的观察,据说,在他十岁左右,恰好有父亲朋友来访,在任伯年的热情接待后,客人见等不到他外出的父亲,就告辞了。父亲回来,问任伯年是谁来访,伯年没能说出客人的姓名,便拿来一张纸,把那位客人的形象迅速地画了出来。父亲通过任伯年纸上描绘的形象后,立马便知道来者何人了。

任伯年作品

任伯年一方面学习吸收了民间人物肖像画的技法,另一方面又师承熊任薰。二任是任伯年绘画早期影响很大画家。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任伯年二十六岁,开始在宁波卖画。宁波在清末属于比较繁荣的商埠,任渭长曾在这里卖过画,任伯年便是在那时结识了任渭长及之弟任阜长,并以叔侄相称。在宁波期间,任伯年一直向任阜长学画。

任伯年作品

任伯年从宁波到上海后,在海上画风的影响和同代画家的启示下,逐渐拓宽视野,吸收各家技法,掌握了如双勾、没骨、泼墨大写意及兼工带写等多种表现手法。任伯年在行笔用笔上,强调质感、节奏、粗细等变化,他笔下的线条始终为造型服务。

任伯年作品

他在设色上,强调画面的冷暖变化,将西方色彩学融于中国画中,设色不多而立体感强,恰恰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取向。任伯年的写意花鸟画受明代徐渭、陈淳、和清代八大山人等人的影响,他在继承挥南田工笔没骨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表现手法,发展其写意没骨法技法,他下笔潇洒简练,富有节奏,用色如用墨,使没骨画法的内涵得到了延伸。


任伯年作品

之后,任伯年画风逐渐变化,中期至晚期画风达到成熟境界,逐步形成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