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荐 | 唐 山 情(文/熊 伟)

 当代文摘 2020-09-09


《中外文艺》公众平台
ID:zhongwaiwenyi

重名家,力扶新人


唐   山   情

作者 | 熊  伟(中铁四局)

与筑路結緣,与父亲为伴,我们的“筑路之家”乘载在祖国大地南征北战的火车铁轮中,轰隆隆滚过40余载的“筑路梦”,参与修建的路桥遍及华北藁城、泊头、唐山、承德、沧州、天津等县市区。父亲生前提到最高兴的事儿莫过于那些修路建桥的往事了。

光阴似箭,回顾父亲筑路的44年,弹指之间,我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承载着我有25年的筑路生涯,如愿成为中国中铁四局一名筑路人,延续着“筑路梦”,又一次与唐山零距离接触,再显唐山筑路情。


(作者父亲、母亲、弟弟)

从小在“筑路圈”看着父辈们在工地匆忙的身影, 小时候,经常听父亲讲述建设华北铁路和路桥的故事:在那物资匮乏的80年代的建设中,工程项目短则一年,长则三五年,父亲和家人分多聚少,我们全家人一年呆在一起的日子不超过一个月,与父子间的亲昵更是屈指可数。依稀记得93年在唐山立交桥10月中旬的一天,恰好是父亲的41岁生日,他像往常一样去桥上拉接电线。没成想下桥时,遭遇冰冻路滑,腿被摔伤。当天正值新工程开工,作为共产党员,项目高级电工技师的父亲知道自己身上的重任,他只是打了防疫针,消消毒,又回到了工地。领导劝其休息,他却称不是什么大事。那些天,父亲拖着一条伤腿,桥上桥下线路铺设完成却没有耽误一天工期,从那以后,父亲的腿每逢天变就落下了复发的旧疾,迫使妈妈从西南北上携我哥俩照顾父亲。那时,我们四口人就在工地附近搭起不足8平方米的简易帐篷,是用篾竹笆建成的临时房屋,啃着馒头,就着稀饭白菜,一起吃住,风餐露宿,逢山凿路,遇水搭桥,开山劈石,用锹挖镐刨炮崩,修桥建道,用钢钎、大锤打眼,火把、马灯照明,芭蕉叶人工扇风驱烟,肩挑人抬运沙石,年轻人再也无法想象我们那个年代的艰辛了,但童年记忆里的筑路生活使我们充满了“希望”和“保障”,工棚里也充满了幸福“温馨”与“欢笑”。


(作者母亲、弟弟)

 至今还记得89年5月上班前的晚上,奶奶和妈妈两位慈祥的长辈,一人拉着我的一只手千叮万嘱:“筑路工是个很辛苦的工作,常年在外顾不上家。选择了这一行,就要准备着吃苦,准备着奉献,要敢于担当,你可不能给我们丢脸啊”。工作二十余年,我又踏入童年

与父亲拼搏的地方——唐山,耳边顿时响起他们的忠告,总有那么一个“影子”占据着自己心里高地,像似父亲在我耳边低语,仿佛那时一段曲折的乡间小路在我心里仍是那样的刻骨铭心,即使那段路经过当年赤膊挥锄,眼前那龙腾虎跃、车水马龙的热闹景象,汗如雨下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如今变得宽阔明亮、一望无际,但如今那段路的影子依然还在,仿佛又谛听到了那打桩机铿锵的奏鸣引吭高歌,筑路人用心血和汗水谱成的跃进曲唱出了唐山日新月异的进行曲,劳动的号子伴着美妙的合声……。


(作者一家天津合影)

父亲虽然走了,但他的影子永远还在,他勤劳朴素,忠实瘦小影子——高尚品质为我领航,正是这股巨大的指引力使我一次次地战胜各种困难,如今来到童年成长的唐山,建设城市“生命线”的地下管廊施工项目,我们不论是天晴、下雨,踏着凌厉的脚步行走在整个建设工地上。俗话说的好;常回家看看,可是每逢佳节,对我们来说和平常过日子是差不多的,我们甚至是把那天是什么节日都忘记了,都认为过不过节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能够与家人一起团聚,可是都知道工地紧,工期不等人;这样一来就只好把回家探亲拖延了,每逢佳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聚在一起吃团圆饭,热热闹闹的。但为了建设需要,我们的架工手中的绑线,织成了城市的锦彩;瓦工手中的大铲,有力的吊臂,拉起了千家万户的希望,指挥的哨声,撕碎了昏睡的夜幕,迎来了一个崭新的黎明,筑路人常年以大山为伍,与荒凉为伴,披星戴月,寒暑移节,四季轮回足遍了大江南北。每一项工程都筑进了筑路人的心血和汗水,艰苦的生活环境磨练了筑路人勇于吃苦,勇于同苦难挑战,自我挑战的精神,在日夜劳作的身影带着执着奉献和守望征程在我手中接力和延续,一起见证城市内涝“马路拉链”难题和市民“生命线”平安起航的繁华城市蝶变,一起见证祖国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和中铁四局几十年的神速巨变,在这执着、倔犟、振奋的奏鸣中,孕育着新与美的诞生!这是来自建筑工地上雄壮的音乐合成!若不是亲临现场,有谁能感觉这团结奋进、齐心协力,不畏严寒,不怕风吹日晒,夜以继日地辛勤工作的精神?有谁能目睹这人间风景背后凝结的一滴滴汗水、一段段如火的青春?我时常被那种精神所感动着。作为筑路人的新鲜“血液”,我要弘扬“中铁铁军”精神,练就筑路人钢忒般的意志,让青山绿水见证我们神话般的故事。

  

作者简介

熊  伟(中铁四局):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近几年在【新华社】、【人民网】、【中工网】、【中国施工管理协会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国铁道建设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中国公路建设报】、【劳动时报】、【中外文艺】、【当代文摘】、【中国青年诗人】、【诗中国】、【齐鲁文学】、【四季文学】、【中国县域经济报】、【中华铁路网】、【西部开发报】、【贵州日报】、【中国中铁报】、【铁道建设报】、【中铁四局党建网】、【贵州日报报刊、电视台】、【河北新闻网】、【唐山晚报】等中稿1300余篇。现为贵州省玉屏县作家、书法、摄影协会会员,撰编筑路诗集【诗苑】、文化建设丛书【点滴】、【情筑侗岭】、【侗乡集】4部着作。中铁四局四公司基层宣传办主任、外协部部长。

©2016

©2016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