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凯红 | 浅 秋 如 梦(美 文)

 当代文摘 2020-09-09



《中外文艺》公众平台
ID:zhongwaiwenyi

重名家,力扶新人

浅 秋 如 梦

作者: 魏凯红(山 东)

晚秋的夜,是朗静而谧美的,一个人闲来穿上风衣悠悠的出来,想着听一听京城那长长的风,穿过古老的城顺着小巷矜持而过的响声,谁知去处 她们却翩翩摇曳起我脚边那几缕叶落焜黄……

这撩人的月色,亦撩起了那满巷子已入睡的模样——

真没想到,今夜的月色是如此的好……

若以往这个时候,早就该买了些礼物和夫家,几十口子兄弟姐妹们聚在一起吃饭喝酒去了。虽然名誉上说是看闺女,其实,也就是大家聚在一起热闹着增进一下感情而已,因物质匮乏的年代早已成为了过去,所以,根本无再需娘家担心庄稼长势,或忧心着温饱这些问题而去看望的了。所以,家乡八月十五前看闺女的习俗虽一直没有改变,但它所存在的意义已截然改变了。

临近,就要八月中秋了——

赏月的风俗也由来已久了。今年月圆应该是在京城度过了吧。

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是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又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

家乡,我们的楼前,不远的主街连襟着市府大广场上,每年中秋,都会有一排溜的大红灯笼神采各异,大小不一地随着礼花绽放起来,孔明灯也是那晚的主角。冉冉升起由大变小,由近渐远,最后缥缈着好似都变成了夜空中那些闪亮亮的星星。人山人海,好不热闹——

那夜的,星星,月亮,数不清的孔明灯——还有那伴随着满大街灯笼的红彤彤的脸庞——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这时许多广为熟知的诗句名篇也应运而生。如;(唐)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玩月》、(宋)苏轼的《中秋月》、(唐)孟浩然的《秋宵月下有怀》等。无不写尽了月光如水满则溢的动态美,冰清如玉之皎洁美;静若处子的娴静之美。道不尽人生坎坷,却只吟闲愁的那种含而不露的艺术之美——

诗,因每人对它理解的层次都不尽相同,但,中秋吟月所流露出的那种感怀,抒发出来的思念、以及美好的期盼和渴望团圆的强烈情感,却应是人们对咏叹而没有争议的一种共识,也是千百年来一个亘古不变的永恒主题——

每当夜静,咏读那句令我望月怀远苏轼的;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水调歌头》里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就感叹着,梦随风万里的词气之磅礴,感叹造化之巧妙,起句之奇崛。再读;“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就更叹!那赞美的意象里集中蕴含了多少人类对精神世界美好的憧憬与渴望呢……

夜,已然渐渐的拉深了,不远处,灯火悄然依旧,那里面又是一批新的学子,开启了人生游子求学的旅途。他们也和我一样正远离着家乡不同的是,此刻,他们正低头疾笔或对书沉思吧?但愿,将来栋梁之才里也会有他们的身影—

今宵,千里虽遥,但我与他们与君之间,尚亦能共同仰望这一轮明月,享受此刻博大清丽之美好境界!也算不负今宵月圆吧?

惟以月寄情,愿家人、友人、天下众生——

平安、喜乐、康健——

往事如烟,轻轻流转。小巷那一树树婆娑的疏影正被月色晕染的深深浅浅,仿若那——

青花入瓷,一帘的幽梦………

梦中——

月色刚好,君也应别来无恙——

2017年9月26

出刊日期:2017/11/1


 作  者  风  采  简  介 

☆☆魏凯红,山东省莱芜市人。笔名:在水一方。莱芜市文学艺术评论家协会常务理事,莱芜市作家协会会员。寄情于文字偶尔记录下生活的点滴。热爱奇石根艺,乐于下午茶,喜欢幽静的山谷与乡间小路。著有文集《红豆生南国》。

我们的纯文学公众号团队

《中外文艺》《当代文摘》《美文周刊》

《最美作家》《四季文学》《作家文艺》

《作家周刊》《武汉文学》《武汉作家》

中 外 文 艺 

(ID:zhongwaiwenyi)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