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庆公交坠江真相:规则,是我们送给孩子最宝贵的礼物

 小豆丁讲故事 2020-09-10

女乘客刘某因坐过站,要求下车被拒后,为下车,不顾正急速行驶的车辆,袭击司机,与司机发生争执,导致车辆失控越过双实线,与一辆小轿车相撞后,冲破护栏掉入长江......

车上有个年轻的妈妈,原本只是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外出游玩,却再也回不来了。车上那个82岁的婆婆,原本只是去给儿媳过生日,却永远地走了。他们的家人,永远也等不回他们回家的开门声。

一个无视规则和生命的“泼妇”,因为自己错过了一站路,就让全车的人,错过了一生。

规则,是我们行走在世间的保护伞

生命的无常,在于它的脆弱和不被掌控。面对天灾,我们无法躲避。面对人祸,如果能多些规则意识,可能就会避开许多悲剧。

如果,刘某能遵守乘客乘车规则,不因错过一站而任性袭击司机;

如果,司机能遵守职业规则,不在开车时和刘某抬杠互怼;

如果,全车乘客,能遵循公共交通安全出行规则,在纠纷产生开始,劝说制止刘某......这场悲剧,极有可能会被避免。

4月20号,一辆由湖南衡阳,驶往长沙的长途大巴上,也发生过类似乘客干扰司机的事件。

一名中年男子,在驾驶室与司机发生争执,情绪十分激动。随后,他竟然伸手抢夺方向盘,

虽然司机牢牢的把握住方向盘,但还是可以看出车辆摆动很大。

在这危急的时刻,后排冲出一名乘客,飞起一脚猛踹男子,将其行为制止,快速化解了险情。

同样的险情,不同的结局。中间隔着的,是对规则的意识和执行。

规则,不仅是束缚,也是我们行走在这世间的保护伞。

总有很多人不守规则,

但守规则是保护自己的基础

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遇到过这样的人:

在排队时,不管不顾的插队者

在过马路时,红绿灯前乱闯的行人

在喝酒后,坚持开车的“老司机”......

有时,表面上看,不守规则的人,能获得更多的好处,而守规矩的“老实人”,往往吃亏。很多人无奈发声:“我们为什么要遵守规则?”

这是因为,破坏规矩而占便宜的人,一直是在风险和侥幸之间徘徊。而守规则的人,是对自己人生的负责。

这世间,每一条规则的被制定,都是惨痛代价后的深刻总结。制定规则的本意,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的安全和权利。

排队,让我们体验公平;不酒驾,遵守交通规则,让我们每天出入平安;不作弊,我们才能学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

因为遵守规则,我们才能在法治的社会下,安心的生活。

而破坏规则的人,是因为得到的教训还不够。总有一天,生活会让他明白:四海之内,除了他妈,多的是惩罚在等着他。

比如,向他学习的,他的娃。

现代社会里,能走的更远更好的,永远是那些遵守规则的人。

规则虽然自带约束性,但这约束,却是让我们获得最大人生自由的前提。

怎样培养孩子的规则性

(1)从小培养,从小事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曾经说过:孩子的很多心理问题,都源自于12岁之前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方式,这其中就包含着要尽早给孩子讲规则。

不讲规则的孩子,会用各种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的行为会越来越极端,破坏性也会越来越强。

家长可以用合理的规则以及明确的奖惩来处理。



合理的规则,指父母给孩子定的规矩要简单、具体,不要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之外。

比如:“给花浇浇水”,“把垃圾倒了”、“把衣服放到衣柜里”、“把碗放到餐桌上”、“把玩具捡到玩具框里”。

具体而清晰的指示,让孩子可以一个动作就可以完成

而不是笼统的一句:“把房间收拾好。”

明确的奖惩,指孩子做到了,要及时具体的给孩子以表扬。破坏规则就要受到惩罚,要让孩子从小知道,破坏规则是要付出代价的,也必须亲自承受代价。

(2)给孩子创造提升规则的机会

让孩子参与其中,是给孩子最好的创造提升规则的机会。所以,父母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一些体验的学习机会。

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说过:“生活有了界限和范围,才会更规律。孩子也能对生活有预知和期待,从而感到愉快。”



可以邀请孩子一起来制定规则任务清单。写下你每天想要他完成的任务。要注意的是,刚开始时,只能布置以天为周期的任务,而不是以几天,或者一周为周期的任务。

任务的制定,取决于你自身的需要。开始布置任务时,内容只应包括孩子的日常生活事项。每项任务要对应一个简单、特定的行为。

比如:用几分钟起床,要几分钟才能自己穿好衣服,用多久能洗漱完毕,几点前吃完饭,几点之前要出门上学等。

列好清单,就要和孩子一起商量给每项任务分配积点。在孩子做到时,及时肯定的给他回应,让孩子有成就感。

(3)利用生活中的时机去引导

规则意识的培养,是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积累。家长可以从日常小事中去引导。

比如,下面这个视频中,爸爸是怎样引导孩子认错的。

值得注意的是:

和孩子说话时,要蹲下身体,直视孩子的眼睛,不用问句。

以尊重的态度、坚定的口吻,直接告诉他应该怎么做。

让孩子有选择,这样孩子会更主动,也愿意配合。

(4)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我们不但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更要懂得如何去爱孩子。

良好的家庭氛围,要求家长必须以身作则。当和孩子产生冲突时,不要用威逼利诱的方式,比如:“如果你......,我就.......”,“必须......”

这种方法,也许能起到立竿见影的功效,但孩子也因此学会了讨价还价,不能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感。

只有家长与孩子产生共情,才会发现处理问题的契机。

孩子的规则意识,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蕴含在我们生活中,只有经历了定制、执行、打破、承担的过程,孩子才会明白规则的界限在哪里,才能主动去遵守。

温和而有所作为,接纳且规范行为,才是家长爱孩子的正确打开方式,也是我们能送他们的,最美好的生命礼物。

作者:豆胖妈妈,80后二胎妈妈,育一女一子。爱吃、爱娃、爱看书,闲暇写作,分享人生、育儿的各种感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