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代浩浩荡荡,不服不行 关于蚂蚁的招股书,各种解读已经很多,我最开始打开来看,也仅仅是想知道各类业务...

 新用户62734452 2020-09-10

关于蚂蚁的招股书,各种解读已经很多,我最开始打开来看,也仅仅是想知道各类业务的板块收入结构,结果被所谓数字科技部分深深震撼。

稍微聊两句。

蚂蚁的业务结构如这张图,左边“数字支付及生活服务”这部分,是支付手续费,按通过支付宝完成支付的规模来提成,也是支付宝的传统业务。

右边这一半:微贷 理财 保险,详细说一下。

1、微贷中的消费信贷(花呗/借呗,分别对应注册在重庆的两家小贷公司)

仔细看这个图,如果不清晰就打开招股书。看数据流走向,两个要点:第一,客户是由蚂蚁推送给银行的,第二,风控在图上是由银行独立做出来的。看资金流走向,贷款和还款都由银行直接与客户关联。

重点是脱敏。

脱敏的意思是,银行看不到客户的完整信息,只做基本审核,即客户身份证号审核/账户审核。银行不知道做风险识别的必要信息,例如职业/收入/婚姻状况/资产情况,这些真正用来跑模型的数据在蚂蚁手上。

基于此,表面上第三步的额度和利率是银行独立做出的,实际上银行想做也做不出来(业界小微业务主要是小型银行做,通常小型银行没有做模型的能力,主要采购第三方模型),由蚂蚁推荐模型给银行(可以想像对所有银行推荐统一的模型)。推送时额度和利率已经确定,银行只有通过不通过的区别(因为二次交互成本高时间慢,客户的需求是1分钟响应)。

由于蚂蚁针对同一客户,推送给所有合作银行的方案(额度和利率)是一样的,所以对蚂蚁来说,谁通过率高就和谁做生意,部分银行的小微业务完全依赖蚂蚁推送。

贷后管理/催收,也由蚂蚁(借助支付宝账户和关联银行卡)完成(有余额直接扣款,相当于传统银行的基本户)。但如果没有余额扣不到款,违约的后果由银行承担。

另据说,某同业更过分,违约直接核销,没有催收环节。

综上,客户来自蚂蚁,数据和迭代中的风控模型都在蚂蚁手上,银行丧失风控能力,仅提供牌照和资金。生意仍然是银行做的,但生意的核心不在银行,生意的损失在银行。

有人说,那蚂蚁只是又一家实力雄厚的第三方模型公司,赚取技术服务费。

这话没错,但也错了。

首先,对传统的小银行 小微业务 模型公司,的模式来说,客户和数据在银行手上,银行自己把脱敏/清洗好的数据提供给模型公司,模型公司只是负责跑模型。银行有选择权,谁报价低,谁的模型跑的好,选谁。一次合作结束,模型公司带走模型,带不走数据,带不走数据背后客户持续变化的行为特征。

风控是银行间竞争的核心,模型有效迭代主要靠数据量,这就好像子节说‘五分之四的互联网市场做出来的产品一定好过五分之一’。大家同样从打分卡开始,如果银行A有五万个客户来跑模型,银行B有五十万个,那B的模型一定更精确,B经营的不良率一定更低,资本金损失更小,未来能扩充的规模更大。

也就是说,即使蚂蚁初心只是做第三方模型公司,对银行提供科技支持,当它数据量比其他第三方模型公司都大的时候,它的模型更好,运营成本更低,与它合作的银行更安全,能长得更大。

更何况,蚂蚁还手握流量入口。

(基于对所有经营主体的强烈不信任,以及平安小微这位同业以前做过的事情,所谓脱敏,在隐藏的同时还有一个问题是粉饰。当然由于合作银行的弱势和监管的不作为,问题有多严重就没法知道了。)

2、微贷中的小微经营贷

对象:淘宝、天猫商家、使用支付宝的线下商家、服务于三农用户。

通过网商银行完成,蚂蚁提供客户触达、洞察及技术能力,网商执行信贷风险评估(模型有持续优化的需求)。

蚂蚁和网商银行的技术能力都向同业开放(也就是指导)

2019年,中国单笔金额低于50万的小微经营者信贷余额为6万亿元(在线2万亿,蚂蚁4000亿),且由于小微企业存在大量未被满足的信贷需求,相应的规模预计将持续增长,2025年达到26万亿(预计在线16万亿)。

这部分行业数据也来自蚂蚁招股书。

目前蚂蚁的市场占比不是垄断性的,但情况类似以上。

另外,蚂蚁为了拓展新客户下的功夫,可见公号阿里技术的一些文章。

有些客户,比如四川山沟沟里的小型养猪户,这种东西就是本地的村镇银行都未必做的下来,因为村镇银行有的只有钱,蚂蚁有的是恒心和技术,他们能够把建模专家数学博士直接派到养猪场里面全,看弄个什么新发明的小玩意儿来帮养猪户识别哪头猪发烧了。

这就是脏活儿,但人家秉承科技公司的光环亲自去做了。驻村的小银行信贷员能做吗?

3、理财/保险

蚂蚁一开始进入这两个领域,都收购了相应的牌照(受限于监管要求,不是控股,例如天弘),但事实上,现在蚂蚁的平台上包含有能提供产品的所有公司,天弘并没有得到曝光和流量的优待。甚至于近期,蚂蚁新开张的投顾生意,直接通过招标选择了一家老牌美资公司,天弘压根儿就没分到汤。

以前,基金公司管银行叫做通道,因为通过银行分销产品,融资。

现在,蚂蚁管基金公司叫做通道,因为客户在蚂蚁手上,基金公司需要比拼的不是产品,是谁在蚂蚁有更多曝光,最后胜者为王。

总结:流量为王,不是自己扫楼干脏活儿得来的亲客户,都不是自己的。蚂蚁把这个生意做的,不是银行,胜似银行。

我做过信贷也做过模型/压力测试,曾经认为银行业务一百年没有什么变化,但现在小微这种信贷主体和风控分离的局面,是非常大的变化。我以前觉得,在周期面前没有什么风控真的有用,唯一有用的是分散。蚂蚁的模型还没有经历过周期的考验,甚至说出肺炎期间损失率没什么变化的豪言壮语,会持续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