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念恩师张国经

 新用户6525yWoI 2020-09-10


怀念恩师张国经

易千元

2014年12月10日和恩师张国经在白兆山 摄影:李福寿

一切因果皆缘。能有幸成为张国经老师的学生,是因为我1978年考上了云梦县师范。偏爱文科的我分班时被分在了所谓的文科班(当时就是两个班)。而文科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正是张国经老师。

我在语文课本上标明授课老师的名字,足见我是多么热爱语文和我的语文老师

这是我读书生涯中遇到的最好的语文老师。他的好表现在专业知识的过硬和对学生慈父般的深情。张老师招牌般的笑容和富有磁力的声音加上他的风趣幽默以及永远怀有的上课激情让本就喜欢语文的我更加着迷。那时总是对语文课充满着渴望。而短短两年时间我们从张老师身上学到的关于语文的知识是我们前9年半读书的总和还要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后来能够胜任高中语文教学,那大半的功劳要归功于我敬爱又亲爱的张国经老师。

云梦县曾店高中青年教工合影 前排左起:陈太平(校主任,化学,已故)、张先珍(后勤)、吴建兵(政治)、易千元(语文)、朱毓清(校长,政治,已故)、杨金洲(语文)、方义东(化学)、刘启恕(语文)、刘金华(化学);后排左起:许国林(物理)、刘国权(数学)、吴克武(数学)、徐图(物理)、吴春明(数学)、王咏清(语文)、安福平(化学)、李厚安(语文)、张发明(后勤)、周驹平(数学)、朱育明(英语)  1985年5月

首先我从张老师那儿爱上了文言文阅读和背诵。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在张老师课上得到飞升。可以说原来对文言文的了解基本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直到到了张老师的课上,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变得让人陶醉,基本没有了障碍,就像一下子开了聪明馆。记得最深刻的是张老师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从诵读到注释到串讲到文章分析,那简直就是抽丝剥茧、苏州评弹,既好听又好懂还开智,原来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在司马迁的笔下和张老师的嘴上表现得如此色彩斑斓、引人入胜。从此古典文学对我们班同学来说窗户洞开,我想李福寿同学,易千元同学,鞠木山同学,罗彩平同学,宋渐发同学等等应该是这方面的佼佼者。我后来到云梦县曾店高中教语文时能全部背诵当时初、高中课本上所有的古典诗文,包括《廉颇蔺相如列传》《赤壁之战》《鸿门宴》《促织》《孔雀东南飞》《过秦论》《阿房宫赋》等,就更不谈经典名篇《岳阳楼记》《琵琶行》《蜀道难》《师说》了。有些篇章直到现在我还能倒背如流。这种硬功夫在曾店高中第一节语文课上征服过当时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全班78名文科学生。

云梦县曾店高中全体未婚教师合影 1983年

其次语法和逻辑知识那是一次彻底的通透的完美的讲解和灌输,自此之后,无论在哪所学校,我们几乎就是这方面的权威。后来我参加过中文大专函授,老师所讲这方面的知识基本没有突破张老师的广度和深度,我们只是对比复习一下就行了,考试轻松过关拿高分。

而对戏剧文学的了解到热爱则完全是张老师帮我们打开的洞天。记得最深刻的是他讲《雷雨》《屈原》《日出》《于无声处》,讲得真好。让我们入戏好深,完全进入一种前所未有的意境和戏剧情节中,一波三折,一跌三宕,一唱三叹。他能把一篇相声《帽子工厂》也讲得出神入化,导致我后来也创作了几篇相声。自此我们知道一个好老师对于学生该有多么重要,对学生的影响该是多么的深远。李福寿后来能写出催人泪下的作品,我可以说完全受张老师的启蒙和影响。而我能当高中语文老师和后来能当文联主席,也无不得益于张老师的影响和教诲。

张国经老师云梦师范弟子左起:李福寿、易千元、鞠木山、宋渐发、钟毓清在白兆山 2014年12月10日

张老师对我特别偏爱,正如李福寿文中所言,彼时吾度张师甚爱易、鞠、宋、罗诸君,心甚不平……是的,这一点,我感觉尤深。记得有一次上课,下了很大的雨,有些同学鞋子都打湿了,我是打着赤脚进教室的,而福寿同学穿着拖鞋。张老师批评了李福寿靸鞋挺板,不象样子。李福寿极不平地说我打的赤脚,连鞋都没穿。而张老师回答他说:人家打赤脚那是劳动人民的本色,跟你性质完全不同。李福寿无言以对。这一幕我记得特别深刻,我想同班同学应该都记得。

云梦县师范78届文科班毕业留影 前排左起:盘清秋、王琼兰、涂光烈(体育老师)、李友清(政治老师)、黄啸铮(物理老师)、周友成(教育心理学老师)、杨奋进(化学老师)、陈师傅(喂牛师傅)、张国经(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柳清明(历史老师)、郭金城(数学老师)、王红极、谭凤莲;二排左起:王贵清、仲毓清、杨学伯、李福寿、盛明润、柳得宗、刘启洋、张文华、严浩(严祥高)、蔡跃进、许么久;三排左起、罗彩平、鞠木山、宋渐发、聂润新、江金清、李远兵、王明安、王金照、邹进清、罗育红、鲍东红;四排左起:柳元明、曾梦生、李新明、高玉倩、丁新桥、李光新、康庄(康望明)、丁华明、李春生、邹得宝、向豪文、易千元、周桂发、聂秋清。 1980年5月

在毕业分配的时候,张老师对我的偏爱更加明显。彼时相邻云梦县师范的曾店高中急需语文老师,校长周志隽到师范找学校推荐人。张老师首选推荐了我。周志隽校长为了稳妥,采取迂回的办法说想看看我,不正面接触,就让张老师叫我从他的寝室旁边走一下,他看看。这些都是我不知道的。据张老师后来说,我走过去之后,周校长说:不行,个子太矮了,称不住砣,管不住伢的。而张老师对他说,就是他,没问题。他的语文成绩是班上最好的。你要找语文老师就是易千元。当年我可能是云梦县师范唯一分到高中教书的,大部分同学分到初中和小学,有部分同学甚至分到了偏远的乡村小学,那环境条件待遇相差不止一点点。

云梦县师范室友留影:前排左起:盛明润、杨学伯、鲍东红、李远兵、易千元;后排左起:曾梦生、王金照、李春生、聂秋清、丁新桥;鞠木山没有参加合影

师范停办后,张国经老师调到云梦县一中教书,直接指导孩子们参加高考。他那艺术性的趣味语文教学与高考教学一点也不矛盾。他从不把他的课堂搞得那么枯燥,他永远让学生对文学对语言文字充满期待充满喜悦。张国经老师无疑是云梦语文名师,也是我一生中最值得感恩和回忆的人。

1987年张老师(右二)、鞠木山(左二)来安陆看我(右一)合影于府河大桥  摄影:李福寿

在后来的许多年里,我一直保持着和张老师的联系,有时到云梦了就到他家坐坐,汇报一下我的近况和困惑。他总是欣赏我鼓励我。2014年福寿来安陆看我,谈起张老师,福寿立马让我给老师打电话,并自告奋勇开车和我一起返回云梦接老师来安陆。那一次我们玩得非常开心,这也是我最后一次和老师在一起。

2014年12月10日,福寿(左二)、宋渐发(右一)陪张老师游白兆山翰林湖  摄影:水易居

听同学后来说张老师今年春节期间也就是疫情期间离开了人世,我们都不知道,也没有前去送行,这是我最大的遗憾。教师节来临之际,我特别想写一篇文章来怀念他,感谢他!正好福寿同学也有一篇,一并在我的公众号发出来,以此寄托我们的哀思!寿兄才子,文章远在我之上,把他的文章放在我的后面,是怕读者读了他的文章就不读我的,如此私心,望读者见谅。

1987年张老师(左二)、李福寿(左二)、鞠木山(右二)来安陆看我(右一)合影于府河西桥下树林(今湿地公园)  摄影:张云华

悼张师

李福寿

李福寿和张老师在白兆山 2014年12月10日  摄影:水易居

  按:逢教师节,同学易君约文悼张师。难拒。去年五月下旬,吾女长兄病故,专程还乡送祭,惊闻张师已于正月仙逝,而师母晏师尊张师意,秘丧,师万千弟子,无一知晓。不禁悲上添悲,泣泪难分。拟《张师记》悼之。无奈才薄,量难慰悲情一二,今修订以付易君,以寄怀念。

  张师,讳国经,为国文师,班主任。张师教书育人,传道授业,宽严相济,庄谐有度,循循善诱,十分严谨。余生性顽劣,进学以来,向惧师如虎。拜张师门下,学业多有长进,行止屡遭张师砍削,尝颇有怨忿。

  余出身寒微,社会关系多为剥削阶级或与剥削阶级沾边,考大中专院校跃农门之事原本非吾等可觊觎,向自悲。幸邓公洪恩浩荡,恢复大中专招考,得以入学。投张师门下,张师诙谐幽默又不失严谨之授课之风令吾等耳目一新,由是志满意得,得机则自售之,或引亢高歌,或逞能争胜,又好为人师,好大喜功。张师甚恶,数斥之,未见改悔。

李福寿在白兆山  摄影:水易居

  一日,吾失袜一只,板书启示曰:今失袜子一只,有拾获者,敬请还我配对。谢谢!有好亊者,改袜之"衤"旁为"女"旁,改"只"为"名",寻袜子谬成寻妹子,还配对,张师见之,怒,知我所为,斥问:妹子何在?百口莫辩。

  是年冬天,王文娟主演之越剧电影《红楼梦》开禁,于学校操场放映,观毕,众同窗震撼之余春情沸然。兴起之中,吾板书其中唱词"万两黄金容易得,人间知己最难求。"忘记销毁"罪证",为张师见,斥问"知己者谁?"班内检讨,红楼余音皆息。

  彼时吾度张师甚爱易、鞠、宋、罗诸君,心甚不平,亦曾愤而学之,以期出人头地,后细思愧极。毕业后尝年年春节登门拜望,言及张师厚薄,论及旧事,问之张师,袜子、知己二亊甚是微末,师何以揪住不放,大加挞伐?

宋渐发(右)和张老师在白兆山 摄影:水易居

  师朗笑曰:揪尔是假,儆众是真。另,尔乃翘脑壳,须用力按压,令埋头精进,方可成人。辄洞明张师因才施教之良苦用心,不禁深省,服膺之。至今牢记,低调做人。

  此生,论国文,若果有所学,果有所获,悉拜张师赐。人言,尔舀张师一瓢,足可受用一生。张师台下多少国文师笑傲讲坛,闻名者,或一二三,而愧纳点滴虚名如吾者,何止百千?又步入政坛为府县长官者,亦可胜数。言及张师,悉敬竖拇指,齐赞厉害。

  张师文瘦清癯,和蔼可亲。授业解惑,神釆飞扬。尤擅古汉语、古典文学教授。我等文革后第二届师范新生,初高中阶段几无课本,无缘接触古汉语,遑论古典文学。之乎者也之类见之如堕迷雾。张师诲人不倦,循循而诱。曰:学古文如修佛道:明心见性,方得真谛。先熟读以明其心,进而熟记以见性,而勘破虚词,触类旁通,突破文中艰涩词藻、曲折意蕴,融会贯通,熟其文气,领其内核,方可默志于心。一众学子从之。通俗如《岳阳楼记》,骈文如《滕王阁序》,诲涩如《离骚》等诸篇章,吾至今可全文背诵,拜张师导也。

  前年清明返乡,于安陆易君处同学会,众同窗思念张师,渴望一见,吾与易君驱车云梦一中恭请。张师时年八十有三,精神矍铄。师生欢会,师朗笑慨谈,洋洋洒洒,儒雅之风不减当年,众甚欢。又游白兆山,张师上坡下岭,健步朗朗,易君言张师必寿百岁,我等皆以为然。未料,安陆一别,竟成永别。

痛哉恩师,寂然仙逝,静默永生,甚憾甚悲。余生无张师,思之有镜鉴。恭敬此文,伏惟尚飨。

左起:张国经、鞠木山、张云华、易千元  摄影:李福寿  1987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