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几个介于来访者和朋友之间的网友,说是来访者,是因为他们虽然从来没按照小时做过正儿八经的咨询,但是的确会时不时发个100块钱跟我咨询一个问题,非常有礼貌,也非常尊重我,有时我会滞后一下回他们,他们也不会焦躁。 这个交往的仪式感是非一般的来访者,反而更接近于朋友。因为来访者是工作,是必须守时的,而朋友是生活,是可以相对随意的。 然而他们又的确不是我生活中的朋友,跟我的现实生活不会有交集,我们仅有的交流,是在线上,是在精神上。所以我觉得称他们为君子朋友是比较合适的。 君子朋友表述问题比较清晰顺畅,我跟他们分析解释问题,他们也能跟得上我的思路,所以我们的对话通常也比较流畅高效,一般十分钟之内就结束。 我还蛮喜欢这样的文字交流,有尊重,有界限,点到为止,交流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对方的情绪,但是是轻微的,不会过度浓重。这种感觉像淡淡的水,舒缓,温润,时不时溅点水花。 中国古话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水在中国的集体潜意识里,是智慧,柔软,灵动,变通的象征。水没有太强的防御,也没有太强的攻击,和水一样的人谈话,亲切自然,循循善诱,比较省事,省心,也比较舒服。 最近,由水的特性又引申出一种叫做水疗的消费概念。人们赋予水疗的内涵是天然无污染,柔和无创伤,再加上人身体本来就含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水分,所以外界之水和体内之水一相逢,就有点“他乡遇故知”“金风玉露一相逢”的喜悦又和谐的味道。 最后,突然间灵光一闪想到曼陀罗,我想假如用水来绘制曼陀罗,那一定也很有意思。曼陀罗是自性,水是智慧,自性遇上智慧,那又是怎样美妙的融合? 自性是荣格分析心理学中的原型自我(self),是四大原型之一。人的精神或者人格,尽管还有待于成熟和发展,但它一开始就是一个整体,这种人格的组织原则是一个原型,荣格将其称为自性,是一种体现心灵整合的原型。 整体人格的思想是荣格心理学的核心。自性在集体潜意识中是一个核心的原型,自性是统一、组织和秩序的原型,它把所有别的原型,以及这些原型在意识和情节中的显现都吸引到它的周围,使它们处于一种和谐稳定的状态。它把人格统一起来,给它一种稳定感和一体感。一切人格的最终目标,是充分的自性的完善和自性的实现。只有少数人能到达那个地方。 荣格认为,在中年以前自性原型可能根本就不明显(那是因为对大多数人而言,他们必须等待自我的成熟)。自性原型以某种程度的完整性开始显现的同时,人格也正在通过个性化获得充分的发展。 自性是人格的中心,它是有条理、统合的人格原型。在它四周其他系统像星座一样将其围绕,相互集合在一起,从而促使人格统一、平衡和稳定。形成统合的人格,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具有全然、合一的感觉,是人生的目标。必须等到人格结构中的其他各个部分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分别独立以后,才能达到自性。因此自性往往要到中年以后才会显现出来。如果一个人觉得有“分裂”感、有冲突和焦虑,就说明自性的整合还不完全,功能没有良好地发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