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欢丸妈妈,我是陈霜。 今天我们继续来读论语的第十三篇《子路篇》。 ▲子曰:长按图片,可转发至朋友圈 樊迟请求学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农民。”又请求学种蔬菜。孔子说:“我不如菜农。” 樊迟退了出来。孔子说:“樊迟真是个不识大体的人!领导者讲求礼仪,百姓就没有人敢不尊敬;领导者行为正当,百姓就没有人敢不服从;领导者诚实守信,百姓就没有人敢不说真话。做到这样,四方百姓都会背着小儿女来投奔,为什么一定要自己种庄稼呢?”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圃:指种植蔬菜、花草的人。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樊须:樊迟。 襁:襁褓,背负婴儿的用具。 这里我们重点讲一下情字。情字在大象字卡的土部/蓝部,家长和小朋友们可以找出来看一下。 情是一个形声字,左边的偏旁叫竖心旁,是心字的变形。心字旁有好几种,都是表示心里的情感或者心理活动的意思。除了竖心旁,还有一种是心字底,比如恐怖的恐,还有想念,这两个字都是心字底。还有一种你可能不知道它跟心有关系,仰慕的慕、恭敬的恭下面那个部件,小字右边再加一点,也是心的变体。 这一章非常有名,过去曾经认为这一章说明了孔子鄙视劳动,看不起劳动人民。实际上,在这里说的是治国问题。孔子认为,执政者要抓大事,礼仪、道义、诚信这都是大事,而具体事务只需要具体工作人员去做就可以了,是用不着自己去学的。孔子以追求大道为己任,而樊迟却向他询问如何种庄稼,所以孔子很不满意。 ▲子曰:长按图片,可查看合集 孔子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以政治任务,却办不了;叫他出使外国,又不能独立地去谈判;纵使读得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不能专对:不能独立应对。古代的使节,只接受使命,至于如何去交涉应对,只能随机应变,独立行事,何能事事请示或者早就在国内一切安排好。同时春秋时期,外交谈判多半背诵诗篇来代替语言,所以《诗经》是外交人才的必读书。 这一章中,孔子说一切学问都应该运用于社会生活或者政治生活的实践中,学以致用。《诗经》在这里只是一个符号,用来概括一切有用的知识和道理。 今天我们读了《论语》子路篇的第四章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第五章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还学了一个感情的情字,谢谢你的留言和转发,我们下次再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