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度行(一) 神奇的国度

 大春观察 2020-09-10

印度,一个神奇的国度

作者蒋维胜

印度归来,许多游客在谈感受时,都习惯于用那三个字:脏、乱、差。但其实这都是表面的现象,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难以逾越的发展阶段。因此,我的感受只概括了两个字:神,是因为这片土地上众神云集,绝大多数人的生活都受到神的意志的影响;奇,是因为这里的许多现象看上去真的很奇葩,甚至是不可思议。深究起来,表面上的“脏乱差”,应该是比较容易解决的,但那些已经渗透到人心的生活习俗和行为举止,可能在短时期内难以转变。
宗教文化的神奇
大概是从小受《西游记》的影响,总觉得印度这个“天竺”之国,是神仙居住的地方,直至这次踏上印度的国土,才知道这个国度果然是众神云集。除了我们熟知的佛主释迦牟尼外,还有创造之神梵天、保护之神毗湿奴、毁灭之神湿婆等等,这三位还只是印度教崇拜的神,其他还有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耆那教等等,都有自己崇拜的神和信仰的教义。

老德里的贾玛清真寺
一路上,那位从中国留学回国的印度帅哥导游,不断地跟我们讲神的传说和故事。这也难怪,因为我们参观的许多人文景点,大多与神有关,甚至包括当地人的服饰、婚丧嫁娶、节日等习俗,都与神的传说有关,要回答大家的疑问,向游客解释清楚,就必须要讲神的故事。幸亏我去之前做了些功课,否则真的听不懂、记不住。

阿格拉附近的月亮神庙
印度宗教文化的神奇,在于人的宗教信仰包罗万象可以说,全世界各个民族国家,很难找到像印度这样有这许多宗教信仰的。除了印度教(婆罗门教)、锡克教、佛教、耆那教发源于印度外,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等外来宗教,都能在印度找到立足之地。有资料显示,印度人口的83%左右信奉印度教,13%左右信奉伊斯兰教;2.3%左右信奉基督教;2%左右信奉锡克教;0.7%左右信奉佛教;0.4%左右信奉耆那教,其他宗教如拜火教、犹太教的信仰者约占0.4%左右。因而,除了那些大型寺庙外,在印度的大街小巷中,时常见到路边飘着香火的神龛,也就不足为奇了。甚至于我们乘坐的旅游大巴,驾驶座旁都有点香的地方,想必跑长途的清早,司机会点燃一支香火祈祷平安。

泰姬陵景点外乞讨的老妇
印度宗教文化的神奇,还在于它衍生出的种姓制度印度的种姓制度源于印度教,已经有3000年左右的历史。这一制度将人划分成4个等级,分别是:地位最高的婆罗门(祭司),地位其次的刹帝利(王公),再次的吠舍(商人或农牧民),地位最低的首陀罗(奴仆)。问题是除了这4个等级外,还有一种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贱民,称“达利特”或“不可接触者”,只能从事清理尸体或污秽等最卑贱的工作。曾经有游客问印度导游,既然国家教育是免费的,为何景点和路上还有许多学龄儿童在乞讨和游荡?导游的回答间接印证了种姓制度的残酷,他说,这多半是小孩父母不让他们上学,原因跟种姓低下有关,学了文化,多数也没什么好的职业让他干,不如不学。悲哉,在21世纪的文明世界和民主国家,还有这样一种歧视制度,真的令人不可思议。

胡马雍陵外怀抱婴儿卖工艺品的妇女
交通出行的神奇
去印度之前,我头脑里经常浮现两张图片,一张是印度的摩托车阅兵,一辆摩托车上可以站着6-7个士兵,而且手中都还拿着枪,表演各种动作,简直是太神奇了!另一张被称为“火车外挂”,一辆行驶中的列车,车厢顶上、车门边挂满了人,那也堪称世界奇迹!在上海飞往德里的航班上,我还在想:这次去印度,摩托车阅兵肯定是看不到的,火车外挂的照片能拍一张吗?

德里至阿格拉高速公路收费站前的车流
在阿格拉市前往斋浦尔市的途中,恰巧遇到火车挡道,我一下兴奋起来,希望挡道的是一列客车。结果还真是一列客车,但并没有传说中的外挂现象,那列红色的客车除了车门是开着的以外,其他与中国传统的绿皮火车没什么两样。几天后我终于忍不住,个别询问那位印度导游:在哪能看到火车外挂的景象?不想这可能伤了那位导游的自尊心,他有点不开心地说:那是很早的事了!印度哪还有这种情况?现在要看只能到巴基斯坦或者孟加拉去!

去斋浦尔遇见客运列车
印度交通出行的神奇,在于公路的全方位开放在我们的想象中,公路特别是国道或城市主干道,是供机动车通行用的。但印度不一样了,路上不仅有客车、卡车和小汽车,还有两轮摩托车和三轮摩托(俗称tutu),这些应该也还算不上什么,因为对通行的影响也不是太大。离奇的是,路上还有许多的牛、羊、狗甚至是大象和骆驼,与行人、自行车、马车一起,掺杂在车辆中,拥挤在车道上,其中,最多、看上去也是最傲慢的,是牛,它们大摇大摆,旁若无人,在路上闲庭散步,车子还不能对它鸣号,因为牛在印度是神,惊扰了它可不得了。这样的路况,行车速度可想而知,阿格拉市距德里大约230公里,看上去还是高速公路,可旅游大巴却跑了4个多小时,斋浦尔距德里大约250公里,全程为国道,但是旅游大巴却跑了6个多小时。

斋浦尔闹市区路上的大象,后面大巴前还挡着一头牛

两头牛旁若无人地在路上嬉戏

阿格拉市区干道上的各类车辆
印度交通出行的神奇,还在于抢道争行说实话,我很佩服印度旅游大巴的司机,我们平日也都开车,可面对那样复杂的路况,我们可能束手无策。但这司机真的技术高超,那么大的客车,操作起来得心应手,左避右让,能抢就抢,能快就快,尽管我们坐车上胆战心惊,司机却在前面操作自如。由于路上抢道的大部分是三轮摩托(tutu),这些车子占着体积小、运动灵活,有一点空子就钻,因此旅游大巴与前车紧密衔接,丝毫不让,因为如果按照我们这边的“礼让三先”交规,你可能会寸步难行。

斋浦尔简塔曼塔天文台前争道抢行的车辆

老德里的清晨,等待拉客的tutu车堵死了街道

街头超载的tutu车
当然,在印度感受神奇的地方和故事还有很多,限于篇幅,待下面写景点时再捎带着叙述。敬请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