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 我们该如何爱你 | 昨日枫叶

 紫雨轩书院2017 2020-09-10

  孩子 我们该如何爱你

作者:昨日枫叶

  爱是启动孩子人格健全的发展动力,给孩子以深切而又理智的爱是我们所有父母的一份责任,如何给孩子一份理智的爱,是我们做父母的一道必答题。孩子需要爱,特别是父母的爱,孩子生活在友爱和睦的家庭环境中,会感到无限快乐和幸福,情绪稳定,健康活泼,这是孩子身心得以健康成长的条件,也是向孩子进行教育的重要基础,没有爱便谈不上教育,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没有上限的学问,快乐的童年要不要规则,父母在孩子面前如何自身定位,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些问题都是我们需要深思的教育。教育孩子不是一件凭本能就可以做好的事情,它需要好的理念、手段、方法,以下是相关的一点心得供大家参考。

一、教子应有平常心

  光宗耀祖、锦衣玉食、宝马香车、名利双收,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成大器、做栋梁,很少有人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当一个普通人,许多家长为孩子能够出人头地真是操碎了心,现在一提成名、成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叫孩子无限量的学东西,不是在作业外留大量的课余作业,就是在孩子不自愿的情况下让他们学这学那,使孩子从小就失去了自由,没有了普通人的玩耍和欢乐,要知道玩耍和欢乐是孩子成长的必要条件和生活的必需品,倘若没有孩子的自愿配合,任何强加的学习都是徒劳的。诚然,不愿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然而,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现在的大多数将来必然只能是普通人,也就是说,愿望和现实之间有着极大反差。因此,父母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应实事求是地把孩子当一个普通人来培养,如果只把孩子作为孤零零的知识人来培养而忘记了人的社会属性,孩子缺少了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最一般的素质,比如诚实、助人、爱心、勇敢、毅力、责任心、嫉恶如仇、强健的体魄等等。长大后,不知道如何交往和通过社会活动建立自己的社会关系,不知道如何学做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各种事情,不知道如何克服困难和必要的时候争取帮助,不知道如何与人友好相处,随遇而安、增强适应能力等等。而一个人没有全面的发展,别说成名、成家,恐怕连做一个普通人都困难。因此,与其把孩子抓在手心里不放,到不如放放手,给孩子更多自己发展的余地。有了这样一个心态,有了相对比较宽松的教育环境,也不会因目标太高,理想太远而造成的各种失落和苦恼,让孩子更容易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更能直面人生、直面未来,开开心心的健康成长。

二、爱要有分寸

  我们常常提醒自己,爱子母鸡都能做到,但是什么是对孩子真正的爱呢?真正的爱应该是有理智、有原则的爱,那种感情用事,对孩子事事迁就、失去克制、缺乏理智的爱,就变成了溺爱,溺爱与娇惯、姑息迁就一脉相承,将导致孩子形成依赖性、自私、缺乏同情心等不良品质,从小不尊重不爱戴父母的人,长大了也不会尊重别人,更难以适应集体和社会对他的要求,所以爱孩子,不能只顾孩子眼前的一时快乐,还要对他的明天将来负责,这才是真正的爱孩子。怎样做才是有分寸呢?就是要把握一个度,不论做什么事,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就必须要恰到好处,父母管教孩子也是一样,对孩子严格不放任是对的,但严格过了度会是孩子畏首畏尾、变呆、变傻,或者引起孩子的反感、反抗。对孩子爱得过了度,使孩子被爱所淹没,养成坏毛病,诸如任性、自私、冷漠、骄横等,甚至走上邪路。给孩子的自由过了度,就成为放任,孩子没有一点规矩,做出出格的事,纪律过苛刻,就会束缚孩子的个性发展,扼杀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平等过了度,孩子不把父母放在眼里,父母就没有威信,孩子就会胡来,做出越轨的事。民主讲过了度,就是极端的民主化,父母就会丧失教育的主动权,根本就管不了孩子。当然,严格、关爱、自由、纪律不够火候,也会流于走过场。有句教育格言是这样说的:娇惯使人变得孱弱,严厉使人受到压抑而变得冷酷无情。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掌握好这个分寸。

三、孩子的天性需要尊重

  “严父慈母”孩子听话孝顺是中国传统亲子关系的概念和模式,然而,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孩子们的成长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他们不再满足于听话,而是要追求更多的发展空间,现代的亲子关系必须建立在相互平等、相互关爱、相互尊重和心灵沟通的基础之上。然而,许多时候,我们总是站在成人角度去考虑事情,当我们站着对孩子说话的时候,那不仅是身高上的距离,而是一代人与一代人之间的距离,是一颗心与一颗心之间不能沟通的距离。父母的爱心及文化水平与其教育孩子的水平不完全是一回事,有些高学历、高职位的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一筹莫展,甚至一败涂地。北京的中关村是中国高级知识分子最密集的地方,一对教授夫妇对儿子的要求很严,把儿子培养成了大学生,可是,夫妻竟被儿子用刀活活砍死。儿子在法庭上侃侃而谈:我的父母在他们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知道我到底需要什么。他每天的学习和生活被严格控制在父母的手里,放学回家晚几分钟就要被父母审讯,做着作业一回头,便会发现父母盯视的目光,看着看着书,便会有手伸过来,检查他的书本下是否藏有课外读物,由于训斥过分,管教过于苛刻,终于引发了儿子强烈的逆反情绪,冲动下举刀向父母砍去。这样的案例虽然是极端的,这样的孩子虽是个别的,但却反映出一个共同的问题。今天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大的困难不是物质或经济问题,而是不了解自己的孩子,我们每天都见到孩子,你敢说你非常了解今天的孩子吗?你知道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为什么而苦恼?想教育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而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教育孩子并和孩子一起成长,不要以成人的标准和处事的方法来对待孩子。掌握正确的方法,能促使孩子意识到自己同成年人是平等的、是受人尊重的人,有利于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的自尊的人格,能帮助孩子认真对待自己的问题或缺点,同时,也为孩子创造了乐于接受教育的良好心境,而不是让孩子产生置若罔闻的逆反心理。

四、父母要学会等待

  有的孩子生理和心理方面发展起步早一些,发展快一些,有的孩子起步晚一些,发展慢一些。不论是起步早、发展快,还是起步晚、发展慢,只要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与一般孩子差不了多少,都属于正常。因为不同家庭出生的孩子,父母的遗传、生活环境、所受的教育和训练不同,孩子身心发展的速度肯定也有差别。只要在遗传上没有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改变,教育和训练的加强,当初发展迟缓的也会赶上一般的孩子。因此,父母即不要为起步比别的孩子早一些、发展快一些而沾沾自喜,也不要因为孩子起步晚一些发展慢一些而着急发愁、担心害怕,要学会等待。当然等待并非是消极等待,要积极创造条件,促使孩子发展,不要操之过急,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特殊的,都是与众不同的,身心发展的速度各不相同,做为父母可不能做中国古代揠苗助长寓言里的农夫。若操之过急,反而事与愿违。客观事物的发展是有他特定的规律的,起步晚的、发展慢的不见得最后的发展水平也低下。事情往往与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恰恰相反,比如动物的发展起步早、发展快的往往最后发展的水平要低下,而起步晚、发展慢的,往往最后的发展水平要高。象低等动物出生不久就会站立、行走。你看那小鸡、小马、小牛、小猪,脱离母体不久就会站立、行走,那些水生动物,有的甚至从母体脱离出来就会游泳。但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却是低下的。而我们人是高等动物,要学会站立、行走得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可我们的头脑却是最复杂的,智力水平也是最高的,就各种物种而言,一般情况下,发展速度越慢,往往发展的水平就越高。就我们人来说,起步晚发展慢的,也不见得发展水平就低下。比如,我国清代的戴震,据记载说他九岁才会说话,十岁才读私塾。可他后来却成为著名的文学家、数学家、哲学家、地理学家、训诂学家,在许多领域都有突出的建树,可以说是鹤立鸡群。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四五岁时还不大会说话,父母非常着急,怀疑他是个低能儿,并请来医生给他看病,他九岁时还不能自如地跟别人交谈,小学老师反映他头脑迟钝不合群。但这一切并没有影响他成为20世纪最大的科学家。而起步早、发展快的那些神童,绝大多数没有逃脱10岁神童、15岁才子、20岁成庸人的厄运。在自然界也常常有这种现象。据说,哈尔滨的丁香有个特点:它往往是在人们不经意的瞬间,忽然全部绽放的。这让人们感觉春天是在一夜之间就降临了这个城市。在北方,有许多花都是这样,花蕾往往在枝头挂很长时间,或者某一瞬间,便“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了。花儿为什么要选择在某一瞬间不约而同地绽放呢?一位生物学家揭开了这个迷。他说,北方地处高纬度地区,冬季漫长,春季短暂。有时,春天即时来了,天气也往往会有很多反复,白天可能艳阳高照,而晚上则有寒流入侵,即使在一天之内,温差也极大。在这种气候中,花儿如果贸然开放,必定会被无情的寒风:“零落成泥碾作尘”。所以,聪明的花儿一直处于含苞待放的状态,寻找最佳的开放时机。他们可能会等一个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直到某一天的早晨,人们上街时突然嗅到四溢的花香,看到满城花开。它们因为善于等待而避开被冻僵夭折的灾难,带来生机勃勃的春天。我们人何尝不是这样呢?这种等待不是消极懈怠的,而是积蓄力量,不是徘徊犹豫,而是韬光养晦。一旦时机成熟,便把积蓄的力量全部释放出来。孩子的发展也与此理相同,我们做父母的要有点耐心,要善于等待。

五、母爱的力量是爱得核心

  一个家庭的母爱和父爱都是缺一不可的,母爱有母爱的优势,父爱有父爱的特点,母爱和父爱是不能互相代替的,有父母共同抚养教育子女,可以使父母的长处、优点兼收并蓄,使男孩既有男人的阳刚之气,又有女性感情丰富的特点,使女孩既有女性特有的温柔,也不失刚强的性格,从而形成完美的人格。但是,家是母亲文化的传播场,一个家庭幸福与否是由母亲决定的,孩子的德行如何,也是由母亲文化熏陶出来的,孩子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是人性美德的提升。家庭中母亲的品行不但影响孩子,甚至影响到丈夫。教育好了母亲,就教育好了家庭,教育好了全世界的母亲,就教育好了全世界。如果说孩子精神萎靡,生活工作没有爱好与兴趣,没有方向感,父亲要负责任,而孩子意志消沉、情趣堕落、不懂礼数、不知感恩、没有责任感、不合群的责任都在于母亲。治国平天下的能力是源自于齐家、持家的功力,家是由母亲文化主持的,母亲的温柔不是一种软弱,而是一种思想和力量,是以柔克刚、是水滴石穿。母亲的贤惠不是无能,而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母亲是伟大的,然而,越是伟大的越需要充足的精神上的思想上的准备,母亲文化的设定,不但对孩子的生命质量产生影响,也是对自身德行、礼仪、言行举止的规范。由此,才能文化天下。我记得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民族之间的较量就是母亲之间的较量。所以,一个母亲好的教育是不可低估的。

  教子,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一件趣味盎然的事情,也是一件困难重重的事情,我们完全值得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多听、多看、多吸取别人在教育方面好的方法,多看一些孩子教育方面的书籍,才不至于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犯一些主观上的错误。我们做父母的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高雅、文明向上的家庭氛围,使他们远离一些对身心不健康的东西,了解孩子的要求和兴趣,提供足够而积极地信息加以引导,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责任心,即使我们的孩子将来成就不了一番事业、成不了国家的栋梁之才,只要他们具备优良的品质、人格的健全、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那他们也会成为一个自食其力、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把握好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才能做一个当之无愧的好父母。请大家记住一句话: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有一天可以不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