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_“书海心路”碑学心得之三 | 邓作列

 紫雨轩书院2017 2020-09-10


多元艺术家专栏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海心路”碑学心得之三

邓作列

美是由诸多因数组成,如自然界中之美和与人类生活相关的音乐、美术、书法、诗词、历史、哲学、宗教等之美,都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美是所有人最关心的事,也是所有人最容易忽视的,所以,需要专门开美学教育课程和让美学家时时來提醒我们。
书学博大精深,有人说:“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中的文化,是文化核心中的核心”。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绘画的本源,是哲学的艺术,更是一部人生修养的艺术。这都表明哲学对书法艺术本身和美学品德的形成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书学可分为两大类,“碑学”与“帖学”,碑学,广义是指青铜器上的铭文和刻在石上的文字,也可称“金石书法”,如《散氏盘》、《石鼓文》、《张迁碑》、《龙门二十品》等,帖学,是指书写在纸、绢、锦等上的文字,如《兰亭序》、《平复帖》、《伯远帖》等。
书法有着很深厚的文化,是技巧、学识和修养的外化,要有一定的积累,才能够在这方面有所创新。碑学书法几十年,一字不成,或者说刚会写字,书学太难,需要全方位的修养,离彼岸还差甚远,耕砚种墨努力在学习中,姑且也把一些碑学的心路历程与大家一起分享,共同提高。
清代乾隆皇帝推行厉害的“文字狱”,其结果使中国的学人多转入考古研究,这反而成为当时一个大的学派,叫朴学。朴学的兴起,把器铭、碑刻看得越來越多,看得越來越重,有重碑轻帖的倾向。包世臣的《艺舟双楫》和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中的评述,他们认为魏碑没有一块差的,魏碑皆好,就像汉魏的童谣那么天真,那么纯朴,这种内在的憨厚、稚拙、朴素、雄浑,是装傻不出來的。想学好书法,想学好的书法,还需要多看原始的碑,想学好画,更是需要多学魏汉碑中的线条,这种线条厚重、雄浑、淡雅、质朴,是中国画创造的灵魂,中国书画艺术就是线条的雄辩,古、老、苍、浑、厚、重、文、德等等,是评定中国书画境界高低的标准,从中也能体现出书画贵天然的艺学精神。
学《散氏盘》得其草情质朴,而以隶韵野逸出;学《张迁碑》得其浑厚华滋,而以雄浑质朴出;学《好大王碑》得其疾涩淹留,而以沉逸古雅出;学《爨宝子碑》得其雄奇稚拙,而以朴茂淳憨出。多种器铭石刻之文字,取各家之所长,得自家之隶书。
书法与写字最大的区别,在于书法是艺术,而不是在单纯的写字,它是线条美、空间美、学养美的综合体现,是修养滋生出來的一种高尚艺术,若无这种高尚的心灵为基础,就会丑态百出。书法乃天地之法,万物之法,先得此法,书法有悟有变,悟变乃书法之要领,书法与学识、人性、人格是同步提高和升华的,忘怀得失,书练与心练同步,书法为一生之修养的艺术。那么一定得在修养中苦下功夫,勤临勤写还不行,还要有美术的修养;仅有文化不行,得有文化修养;仅有知识不行,得把知识升华到学问、道行。
学书在勤,造化在悟。所谓:“得造化之精微,游心神之象外”。艺学需要“善变能化”,仅善变还不够,还要能化。变古人之法为今用,化他人之妙处,融入自己的意境中,在有法之极归于无法而又处处皆法的“有法”与“无法”上,善于打开自己的悟性之门,苦下功夫从修养中求得不断的悟变,在超旷空灵中去体现、寻觅、开辟创建新的境界,营造出一个自我的艺术世界,并能自圆其说,方为艺学之道。永远在学习!


隶书,它孕育于战国,萌生于秦代,成熟于西汉,鼎盛于东汉。隶书是由篆书孳乳而來的一种新体书,它的诞生结束了篆书的一统天下,开辟了楷、行、草的新天地,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一次革命,是中国书法走向正书的开始,在书法艺术发展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独特作用。其艺术性极高,艺术生命力极强,时至今日,方兴未艾,在中国书法史上谱写了輝煌的一页。
隶书,在用笔上开创了以点画作书的途径,以均衡、协调、生动、和谐为准则,冲破了以屈曲盘绕纯线条笔法和匀称呆板大小篆的程式。书写点画有了粗细变化结构的多样统一,造成了新的节律感(书韵),尤其是“蚕头雁尾”波磔的产生,更为隶书增添了不少韵味,独树一帜,别具风神。
隶书作为一种典型的书体样式,主要分几大类:<一>瘦劲秀逸型:代表作品有《礼器碑》、《曹全碑》、《史晨碑》、《乙瑛碑》、《华山碑》等,共通的艺术特点是用笔遒劲圆润,内紧外松,多骨丰筋,波磔分明,瘦劲如铁,变化若龙,跌宕飘逸,藏头护尾,凝练俊美,逸韵神飞。<二>怪异特殊型:代表作品有《石门颂》、《祀三分山碑》、《郙阁颂》等,此类碑作艺术特点,用笔多为篆意,化圆为方,改长方为正方,以折代转,线条多用篆籀笔法,用笔舒展,任其挥洒,点画纵横,恣态飘逸。结构松而不散,奇趣天成,虚实得法,伸缩有方,有如闲云野鹤,飘飘欲仙,风格古朴。<三>方正古拙型:代表作品有《张迁碑》、《衡方碑》、《西狹颂》、《孔彪碑》、《嵩高灵庙碑》等,此类作品艺术风格特点,多半用方笔,高古质朴,骨力雄浑,气势磅礴,结构常常打破常规章法,营造出稚拙意趣,浑然天成。

《张迁碑》

是汉碑中风格雄强之典型,书学界有“不学《张迁碑》,等于未学书”之说。《张迁碑》,即《穀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碑主张迁,陈留已吾(今河南洛阳市西北)人,迁荡阴(今河南汤阴县)令。故吏韦萌等追思其德,刊石立表纪之。此碑建于汉.中平三年(186),16行,行42字,纵317厘米,横107厘米,现存于山东泰安岱庙中。《张迁碑》方整尔雅,雄厚朴茂,汉石中不多见,它不是以精致工巧见长,而是以古雅朴茂取胜。碑风结体方严高古,宽舒茂密,用笔以方为主,铺亳运笔,收笔方正,着力三分。结构平直,布势大气,笔运不求小变,力致气势宏伟,雄浑厚重中魂魄夺人,稚拙意趣中尽显质朴天然。清.杨守敬评其云:“用笔已开魏晋风气。”此类碑作是人书、人雕、自然风化鬼斧神工条件下产生的,最能体现“书贵天然”的书学精神,是书学理想的范本,多学有益,人书皆朴。
以《曹全碑》为代表的这类碑作的出现,开创了中国秀逸型书风的一派。以《张迁碑》等这类怪异、古拙、野逸碑作的出现,真正体现了中国书法最高的审美境界___浑厚质朴,稚拙天成。

(2020年3月25日邓作列乐雅斋读碑悟得)

《善变能化》

《一水长江天际流》

山外青山楼外楼,神州大地尽春稠。

百舸竞渡冲云海,一水长江天际流。

(学张迁碑画题)

《学书唯勤道从心》

《华堂锦绣利年丰》

清凉世界喜和风,鯉戏悠然逸意中。

此物吉祥多瑞气,华堂锦绣利年丰。

(学张迁碑画题)

学张迁碑得老子句: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年年有余》

渺渺平湖莲影纡,悠悠水里魚欣愉。

依依何欲心中意,笑笑开怀乐有余。

《秋海棠》

海棠素雅淡梳妆,细雨石幽鸟宿双。

自古秋來愁绪感,我言秋日勝春光。

(画题)


《学画》

循规蹈矩艺学始,渐进融通悟意禅。

依样葫芦何以画?勤研造化定天然。

(画题)

《雨荷》

楚楚罗衣舞碧空,蓉蓉晓露艳芳浓。

悠悠风动飘清影,杳杳浮香烟雨中。

(画题)

《无华》

汉齐魏晋耀书壇,邈邈碑风如海山。

质朴无华拙意美,雄奇大气自天然。

《得之象外》

《古风》

《看山归來》

《见心》

多元艺术家邓作列简介

邓作列,祖籍广东云浮,1962年1月18日生于广东湛江市,毕业于广东政法学院。广东侨联海外委员,美国华州中华美协主席,天津商大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广东省十二届人大海外代表。

曾在西雅图亚洲艺术博物馆、华盛顿大学柏克博物馆、西雅图陆荣昌博物馆、爱达荷克拉克州立大学博物馆、艾德蒙市美术馆、塔科玛社区大学艺术馆、华盛顿长青大学、广东文联艺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扬州史可法纪念馆、天津天美时代艺术博览中心、广东湛江博物馆、广东顺德清晖园博物馆、广东南海博物馆、西雅图大空中心、菲尼中心画廊、澳门新世纪大酒店、澳门万豪轩艺廊等单位几十次举办个人书画、篆刻展。

作品《颂秋》、《史可法像》、《水乡情怀总是诗》、《花影》、《舞雪》、《书法.龙魂》、《飞天跨海跃龙门》、《乐在天地间》、《清晖園》、《清平乐.遊西樵山》等被以上多个博物馆、艺术中心、画廊、大学收藏。

曾接受美国King5电视台、西雅图全美电视台、西雅图中文电台、西雅图时报、侨报、西城时报等十几家中西媒体作专题访谈。

出版有《邓作列书画集》、《心路.邓作列书画篆刻精选集》等十一册书诗画印集。多本书画集,分别被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华盛顿大学东亚图书馆、华盛顿长青大学图书馆、湛江图书馆等多家图书馆馆藏。

曾多次在西雅图亚洲艺术博物馆、西雅图艺术博物馆、华盛顿大学博物馆、塔科玛博物馆、华盛顿大学东亚图书馆等单位作专题中国书画、篆刻讲座。

2009年,华盛顿金郡郡长郎森士签署政府公告,定每年2月28日为“邓作列日”,以表彰他在文化艺术方面作出的贡献。

2017年获西雅图中文电台颁发“文化贡献”奖。


邓作列画集链接

 【多元艺术家邓作列 书画集锦】

多元艺术家邓作列作品:《菊颂 · 冷艳傲霜》

多元艺术家邓作列作品:《鼠开天地兆年丰》之一

多元艺术家邓作列作品:《鼠开天地兆年丰》之二

多元艺术家邓作列作品:《家,回到家才是家》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_“书海心路”碑学心得之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_“书海心路”碑学心得之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