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皇帝驾崩时,有8子6女。对于一个皇帝来说,这种儿女数量不算多,但在顺治身上,就让人觉得有点奇怪了。 咱们都知道,顺治是有名的情痴,一生深爱董鄂妃,董鄂妃去世不到五个月,顺治也没了。正史中说他是病死,野史传闻他出家当了和尚,不管是哪种,反正他都是因董鄂妃而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命。 而且顺治离世的时候只有24岁,太过年轻,这样的年龄就有这么多孩子,就算在早婚早育的古代,也比较少见。那么背后是否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隐情呢? 这么说吧,虽然皇帝们都希望有儿子,毕竟家里真有皇位等着继承。但和其他皇帝比起来,顺治在生儿子这一块显得更为迫切,多尔衮给他的压力实在太大了。 而顺治的这种窘境,是他的父亲、大清另一位非常有名的深情皇帝皇太极造成的。 和顺治一样,皇太极也有自己的白月光。别误会,不是顺治的母亲孝庄太后,而是她的姐姐宸妃海兰珠,海兰珠也是位薄命的红颜,早早去世,皇太极悲伤过度,身体健康严重过损,没多久也去了。 死前没有指定继承人,也没有留下传位遗诏。还在关外的满清八旗立刻因此而起了纷争,一个处理不好,极有可能酿成分裂,那就别说入关取代明朝,能否保住现有地盘都是个问题。 争位的主要有两个人,皇太极的长子豪格、皇太极的十四弟多尔衮。按照汉人的礼法,父死子继比兄终弟及更有正统性,但是那时满清受汉文化影响的程度还没有完全根深蒂固,比较讲究强者为尊。 论战功、论实力,豪格都不如多尔衮。就是论身份,多尔衮也未必输给豪格。因为清太祖努尔哈赤晚年,最为宠爱多尔衮母子,据说临终前有传位给多尔衮的意思,却被皇太极截了胡。 由于这些原因,支持多尔衮的人不少。但豪格因为皇长子的身份,拥护他的人同样很多,康熙朝大名鼎鼎的权臣鳌拜就是其中之一,当时他和索尼同属于两黄旗大臣,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坚决表示皇位一定不能跳出皇太极的血脉。 眼看双方即将内讧,极有政治斗争手腕的多尔衮退了一步,提出一个折中方案,拥立皇太极第九子福临为帝,由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和他共同辅政。这个方案被众臣接受,6岁的福临登基为顺治帝,同时也将豪格排挤出了核心决策层。 多尔衮之所以选中顺治,民间传言是因对他的母亲大玉儿,即后来的孝庄太后抱有非同一般的情愫,这种说法基本是市井的流言,没有确切依据。多尔衮支持顺治,更多的是他与孝庄取得了政治上的合作与妥协。 至于说真心把顺治当幼主辅佐?对不起,不可能。 顺治虽坐在龙椅上,却一直生活在多尔衮的阴影中。多尔衮对满清的功劳实在太大,入关就是他主导的,另一位辅政大臣济尔哈朗无法与之相比,顺治年幼不能亲政,只能任由多尔衮一手遮天,权倾朝野。 1645年多尔衮晋为皇叔父摄政王后,虽没有皇帝的名分,一切待遇和皇帝区别不大。 例如,朝中有围猎、出师等大事时,王公贵族俱要聚集一处待候多尔衮的传旨,还要“列班跪送”多尔衮。若是多尔衮回王府,则需送至府门。如遇元旦贺礼,文武大臣还得在朝贺顺治帝之后,立刻去朝贺多尔衮。 某些野史中还提到,孝庄太后居然下嫁给了多尔衮。倘若真如此,顺治就多了位对自己指手画脚的爹。 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顺治,必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他还来不及感谢多尔衮扶持自己上位之恩,先就得恨多尔衮把自己当傀儡。甚至恨屋及乌,连母亲也一起恨上了。因而顺治和孝庄的母子关系并不融洽。 如果说顺治还有一个胜过多尔衮的地方,那就是他能生儿子,而多尔衮无子,只有个女儿。也许这是多尔衮最终未曾夺位的主要原因,身后无子,夺来皇位也传不下去。 顺治生第一个儿子时虚岁才14,虽然那时多尔衮已死,但顺治肯定能看出子嗣问题让多尔衮有多么的困扰,也知道正是因为多尔衮无子,自己才能坐稳皇位。 对于顺治来说,这就是前车之鉴,没儿子多惨,连篡位都不能。只有生下儿子,保证传承有序,江山才能代代相传。所以,哪怕后来他遇上真爱董鄂妃,也依然努力的和别的妃子生儿子。 不得不说,他的效率还挺高。当然了,作为皇帝,留下继承人本就是对帝国最基本的义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