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动丨东风创新设计中心为何选址上海?

 童济仁汽车评论 2020-09-11


上海是中国汽车设计的风向标,更是世界创新潮流的汇聚之地——东风公司技术中心主任谈民强。

童济仁汽车评论 编辑丨辰巳

上海,或者用一个更时髦的称谓“魔都”,所谓“魔”,事实上是对上海的繁华、时尚、梦幻、富有太多难以意料的描述。但也正是这样的特质,让众多以创意、创新为核心的团体机构对上海趋之若鹜。因为只有在这样的熔炉里,才最容易找到前沿的灵感。

显然,东风创新设计中心选址于此,核心是要为东风的自主研发打开新的窗口,更好地对标国际一流,从而提升自身创新的“加速度”。《童济仁汽车评论》也在东风创新设计中心揭牌之日赶赴现场,想要了解这一创新设计中心到底有何不同。

于是,以下几个话题值得关注:有什么?做什么?怎么做?

中心里有什么?

东风创新设计中心(上海)位于上海虹桥新地中心,这里是上海的副中心,也是重点建设的以总部经济为核心的商务社区,毫无疑问是一个高端产业的集聚地。而东风创新设计中心在这个氛围里,除了自身的建设外,更重要的还是充分借力优势地域资源,吸收来自全球的优秀创意人才,打造多元化的造型设计团队,从而与东风武汉总部形成资源整合及优势互补的关系。

所以,东风创新设计中心里将会有前瞻设计研究、内外饰创意设计、色彩材质设计、交互体验设计、造型数字化设计、造型模型等专业。在实地探访中,中心里摆放的概念车草图、比例缩小的油泥模型,以及基于虚拟现实的造型开发设备,都意味着未来将会有东风自主品牌的车型设计、前瞻技术会在这里诞生。

中心里会做什么?

目前,东风公司技术中心已经在武汉、瑞典、襄阳有事业布局,加上如今位于上海的创新设计中心成立,以及未来可能会在日本、美国、欧洲等地的布局,全球创新设计中心各有侧重,以全面提升东风自主品牌在各个环节的实力。而上海的创新设计中心初期将要满足的,是在创意设计、造型数字化设计、造型模型设计的需求。换言之,这是为提升东风自主品牌车型“颜值”的重要一步。

今年4月,东风发布了“品智·悦心”造型设计理念,东风造型设计语言的发展与完善也在持续进行。而现有设计理念中诸如“双燕·凌动”、“大气·问鼎”、“简约·臻美”等基因,都将成为基础。而将设计元素整合提炼成为设计语言,再在不同车型上展现不同的演绎,将是未来东风创新设计中心(上海)的核心任务之一。

这个任务具有极大的挑战性,不仅仅是在业务上的难度,也在管理模式上给东风提出了新的课题。这其中有几个关键问题:

  • 前瞻设计研究与量产项目造型开发的平衡;

  • 团队运动的高效与扁平化;

  • 国内外创意人才的引入与融合。

从东风已有的多地研发布局来看,显然对于这几个问题已经有所考虑,并且有妥善的考虑。对于东风创新设计中心(上海)而言,它的目标是要打造一支国际化的一流造型设计研发团队,并成为东风自主研发走向国际的桥梁。在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及与本部的协同效应方面,东风已有了丰富的经验,对于“走出去”、“引进来”的方针也有了足够的洞察。

中心要怎么做?

不难想象,东风创新设计中心(上海)成立后,第一个,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无疑就是东风自主乘用车的主力品牌东风风神。

以设计驱动,是东风风神近年来产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9月刚刚上市的全新一代AX7,就是东风风神贯彻这一战略思想的产物。在这款车型上,东风风神第一次采用了“交互几何”的设计理念,将简洁的线条勾勒融入设计中,并且提供双色车身,形成更具冲击力和立体感的美学。

在东风风神内部来看,全新一代AX7是自身进入产品3.0时代的标志,也是将设计提到产品研发更高优先级的先行者。因此,此时在上海这个时尚之都成立创新设计中心,就是要将“设计驱动”这一思想进一步深化与升华,让更多的优秀的前沿设计注入到东风风神的产品矩阵当中,助力东风风神的实力提升。

按照东风风神的规划,未来两年将推出不少于3款全新车型。显然,在全新一代AX7因为更加有特色的设计而获得更多关注后,东风风神在接下来的全新产品中也势必会加强这一特质,位于上海的东风创新设计中心将会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代表之一,东风近年来对于旗下自主品牌的整合正在逐步进行,而乘用车主力东风风神也进入到发展新阶段。面向未来市场需求,东风需要有能够进一步助推品牌向上的“引擎”——东风创新设计中心(上海)扮演了这一角色。

从潮流中提炼,从传承中创新,通过设计上的加强,将品牌形象推向新的高度,这是东风在上海成立创新设计中心的初衷。换言之,成立本部之外的创新设计中心,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解决那些只有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才会获得更好答案的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为《童济仁汽车评论》独家稿件。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须注明出处为《童济仁汽车评论》和撰写作者。如有任何侵权行为,侵权者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