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壹心理和你谈谈“重男轻女的影响”。 9月8日,Vista看天下的一条“法律案例”忽然火了: 看到了吗? 弟弟才2岁,父母就想着让22岁的姐姐来养了。 出于贫穷确实无奈,可是生男娃之前,有没有考虑过女儿的感受呢? 她也有自己的人生。 她之后也会结婚,也会有自己的孩子。况且家里这么穷,她需要付出比同龄人更多的努力,才能过上同等的生活。 另外,就算姐姐养了弟弟,从现实层面上讲弟弟也很大可能不会给她养老。 更不可思议的是,父母居然胜诉了??? 拜托,孩子到底是谁生的啊? 家庭资源严重倾斜: 女儿只是边角料,儿子才是顶梁柱 前几天微博上还有个热搜,一个女孩打工6年存了20万,却被妈妈拿去给弟弟买了房,无奈深夜一个人坐在马路边痛哭。 女孩妈妈的反应很耐人寻味,妈妈说:一个女孩子折腾什么?言下之意是:你折腾这些就够了,能为家庭做贡献你应该很高兴才对。 无论是养弟弟的事情,还是给弟弟买房,重男轻女的家庭中,女孩总是被当成男孩的牺牲品,一步步挣扎。 根据大河报报道,这个女孩高中毕业就出来打工,6年辛辛苦苦攒了20万,放在妈妈那里保存。 这个女孩是家里的长女,下面还有个弟弟。从小,家里就总是让她让着弟弟,大部分待遇也总是弟弟比自己的要好。 不成想,等长大自己攒了钱,也要一并为弟弟“奉献出来”。 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家庭资源会严重倾斜给儿子,而女儿就是现实版的“苏明玉”。 电视剧《都挺好》中,苏明玉,就是生长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 母亲赵美兰强势偏心;父亲苏大强窝囊无能,是个无理取闹的“巨婴父亲”。 苏母把家里所有的资源全都倾注在儿子身上。 她爽快拿钱给大儿子出国留学,给二儿子旅游,轮到女儿上辅导班就不行,女儿学习好也不能上清华,必须去上不要钱的师范大学。 美其名曰“托关系找门路帮你找到的铁饭碗”,实际是为了给家里省钱。 在这个家庭里,明玉一直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那么,在这样家庭里长大的孩子,未来会怎么样? 重男轻女家庭里长大的两种女孩: 我命由“家”&我命由“我” 《欢乐颂》中的樊胜美,同样出身卑微、同样被原生家庭影响。但樊胜美和苏明玉的结局大为不同。 一直被家庭压榨的樊胜美,把父母的需要,建立在自己的需要之上,认同自己的命运。 她委屈过,抗争过,反抗过,但是最终无奈被推动着向现实屈服,这一切无原则无底线的做法只是为了得到母亲的认可,她渴望着:
但实际上,在这样的家庭里,即使女孩结婚后,父母还是会继续像寄生虫一样索取,压榨她的一切资源,包括她的小家庭。 苏明玉则相反。 她的逆袭,是全方位的逆袭。 除了变成家里最有钱的人,她也在情感上经历了决裂之后的抗争。看似冷漠,但其实她是被迫逃离这个家庭,并最终实现了和解。 她能够走完这个过程,源自骨子里的不服输和倔强。 因为参加母亲葬礼,丢失一份工作,亲自跑到成都挽回。对方老总躲起来不见,她索性在接待区一待就是好几天,渴了喝咖啡,饿了吃泡面。 这种不服输和倔强,究其根本是背后没有人可以让自己依靠,所以自己只能靠自己去拼,靠自己去打。 这些本该女孩子享受的温暖她都没有享受到,情感在她心里被一点点抽离,心就一点点硬了,长满了茧子。 她也越就越来越强大,什么手段都敢豁得出去。 所以,重男轻女家庭里长大的女孩,基本上只有两种: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她们都会活得很辛苦,婚姻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女孩子是这样,那集合所有家庭资源的男孩子,长大了会成为什么样子呢? 一个被人忽视的恶果: 重男轻女也会养废男孩 很多父母会以为,家庭所有的资源都给了儿子,他肯定将来混得好,能担当大任,能够为自己养老送终,成为终身依靠。 但事实上,真不是这么回事。 《都挺好》中的苏明成就是很典型的“重男”的例子。 他没老婆有担当,打女人,还是个“啃老族”。 像小时候上学,老师不是喜欢学习最好的那个孩子,就是喜欢嘴最甜的那个小孩,苏明成靠着嘴甜靠父母结婚、买房、过日子,爸妈处处贴补。 被指着鼻子说啃老他倒是第一个暴跳如雷:“你说谁呢?我妈给我那是因为她爱我,她给的不是钱,是爱,我啃老也是一种本事。” 干的都是“啃老”的事,却硬说自己在养老。 苏明成的窝囊让我们看见,那个最被父母溺爱的孩子的结局——你以为是爱他,其实是害了他。 苏明成身上体现出来溺爱男孩这种教育方式,有多不合理:给他高期待,再给他一堆兵器,但就是不给他实践的机会,凡事能代工的都代工了。 没有实践操作的机会,就没有在试错过程中不断提升能力的可能。能力支撑不了别人的期待,手里握有各种资源也没用。 这时候一个人就会被架空,因为害怕让别人的期待落空,害怕自己不像别人认为的那么优秀,害怕面对失败。 这时候就容易被养成一个心理上的“废人”,游手好闲,消耗光阴度日。 不了解的人会觉得这孩子不求上进,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他们想上进,但是没机会锻炼,结果能力不行。 于是,越做不到越焦虑,在不断的内耗中,根本迈不开步子。 再加上害怕面对失败,就会像苏明哲一样,内心发虚,下意识用冠冕堂皇的借口去掩饰自己的无能,愈加让人讨厌。 无论是满腹委屈被牺牲掉的女孩,还是被家人重重保护、寄予厚望的男孩,都是不平衡的家庭规则的牺牲品。 重男轻女的家庭,养不出心理健康的孩子。 如何跳出原生家庭的影响? 要跳出家庭的影响,女孩子需要重新跟家庭建立起清晰的边界感。 苏明玉走完了这个过程。这里我给大家总结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认同期 处于这个阶段的姑娘,自出生开始就被家族里的重男轻女的文化深深影响着,认同父母的做法,自然而然形成一个条件反射: 我养家里的哥哥或者弟弟是理所应当的。 说白了,对于这件事,还处于完全无知的状态——你都不知道你被不公平对待了。 第二阶段:愤怒-愧疚期 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女孩子,为了自己辛苦赚的20万,被拿给弟弟买房子,会深夜痛哭,这个女孩子就是处于这个阶段。 这个阶段女孩逐渐有了自我,不再围着整个家庭转,这就已经比之前要进步了。因为她开始想从家庭里分化出来。 当委屈攒多了变成愤怒的情绪,女孩会思考:他们为什么这么对我,凭什么? 但过后还会在愤怒和愧疚之间摇摆:
这时候,你发现自己很难驾驭两种情绪,自己被撕扯中,来回晃荡,不知道该和家庭保持怎么样的关系。 第三阶段:和解期 经历过前面的挣扎之后,你开始能够清晰地分辨出:哪些是父母的责任,哪些是自己的责任。 当你开始接纳和理解——父母是由于认知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对自己不公平的待遇,转变就会开始发生。 《都挺好》小说里提到一个细节:苏大强告诉明玉,在她出生前,他和母亲准备离婚的时候,外婆跪在女儿面前磕头磕到流血,求她不要离婚,只是因为弟弟的户口还没有迁到城市,一旦她离婚儿子就没法进城了。 明玉知道这段过往后有一点心理变化:必须停止重男轻女的代代相传的思想。不为了别人,只是为了自己能正常的生活。 否则就会外婆折腾妈,妈折腾她。 从她开始真正看见苏母的命运的那一刻,她的怨恨开始消解了。 写在最后 借用《都挺好》中的一句话:原生家庭欠你的,你得靠自己找回来。 这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毕竟,子女和父母羁绊深远,并不是简简单单几句话就可以切断的。 但是,当你的思想境界超越了原生家庭的时候,原生家庭带给你的毒素也会慢慢消解,你会对“父母”“自己”都有了新的认识。 你不一定要原谅父母,无论你选择原谅,还是不原谅,都可以。 关键是,你不再怨恨自己,不再内疚和家庭的关系,你会活得更自在,更舒服。 你自身的快乐,远比和家人的关系更重要。 世界和我爱着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