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秃子理发

 古磨盘州人 2020-09-11

(图片来自网络,存谢!)

注:本文内容不带任何歧视内容,如读者感觉不适,敬请绕行。十分感谢!

人吃五谷杂粮,最后变成千奇百样。

据说,秃子是一种病。就像有人便秘,有人爱跑肚拉稀一样。

秃子除了不美观,对身体倒没有实质性影响。不像便秘和拉稀,这可是实实在在的病,严重的情况会要命的。我不知道让秃子选择,他是愿意掉头发呢,还是愿意便秘和拉稀。这原本是不相干的病种,因为关乎面子和里子,每个人估计有不同的选择。

没有病的人,始终不知道病人的苦。比如对便秘和跑肚拉稀的病人,我们一定赋予同情,而我们通常不会同情一个人因变秃而丑陋,事实上,有些人变秃后,那熠熠生辉的脑袋比以前更加威武。

以前广东有个说法,十个光头九个富。这有点像老古话说的“聪明绝顶”。这不是一个科学的结论,但是仔细观察周围的人,很多光头还真的过得比别人好。好多保留“地方支援中央”发型的人,不是领导也是机关工作人员,再不济也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

据说有石油的地方,地上都缺水,缺水导致地面寸草不生。民间有句说法叫“富裕的地面不长草,聪明的脑瓜不长毛”。

说了这些,不知道是否宽慰了头发不好的朋友的脆弱心?头发不好是一种不碍身体的病,每个人都会得病,千万不要因过于担心自己的头发而得新的病。“贵人不顶重发”,我又想到了一句安慰话。

言归正传。

昨天去理发馆,看见一个秃子坐在椅子上理发。走近一看,我奇怪理发师手里拿的不是剃刀,而是推剪。看他头上秃得发亮,几乎都看不见头发了,理发师应该拿刀刮才是。

我坐在秃子后面等着,终于看到他的后脑勺部位还有稀稀的,可以数得清的头发,头发又稀又黄地贴在后脑勺上,不注意都不太看得清。

理发师很快就理完了。收钱的时候,理发者问理发师多少钱,理发师让他付了跟别人一样的钱。

理发者嘟囔了一句:“我头发这么少,怎么跟别人一样呢?

“你头发少,但是比正常人难理多了。别人有头发,理的时候有参照,你那几根头发都不知道参照什么,稍微不小心就会犯大错误。”理发师说完,自己都笑了。

理发者走了之后,轮到我理发了,我问理发师,那人就那么几根头发,还费劲来理发店干什么,自己在家拿刀一刮就完事了,何必费力费钱费时间地到理发店?

理发师的答案让我非常意外,他说,正因为他的头发没有几根了,所以,他会比正常人更加珍惜这仅有的几根头发,只要这几根头发在,他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秃子,假如这几根头发都掉了,他就真的是一根头发都没有了。

理发师的回答,我顿时为自己没有“同理心”而感到难为情。在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导致对他人产生很多误会和误解。

记得以前看三毛的散文,里面有一篇是这么记述的,说有个小女孩整天哭泣,因为母亲没钱给她买一双漂亮的花鞋。有一天,她突然不哭了,因为她看见了一个拄着双拐前行的人,他不仅没法穿新鞋,他连穿鞋的脚都没有。

我们或许会在意自己的头发不够鲜亮,或许会嫌我们的头发不成漂亮的形状,或许会嫌理发师不能给我们设计漂亮的发型。可我们没有想过,秃子仅仅需要有头发盖在光秃秃的脑袋上。

秃子理的是头发,其实虐的是心。

头发只会越来越少,是不是有点像越来越屈指可数的岁月?


         朱晔(古磨盘州人),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经出版了六部专著。其中,三部历史散文:《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一部旅行散文随笔《一车一世界》,两部长篇小说《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并在《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文学》、《金融文化》、《中国金融文化》、《金融文坛》、《中国城乡金融报》等期刊上发表作品。累计出版200万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