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跳大绳技法

 古磨盘州人 2020-09-11

对于一个南方人来说,跳大神跟跳大绳是一个读音。好在书面语上,这两个词区别还是比较大。

我见过跳大神的,也知道跳大神是有技法的。但是,我不能白纸黑字地宣传迷信,我今天要说的是跳大绳。

跳大绳是一项集体运动,适合团队之间进行比赛。这项运动有几大好处:一是简便易组织,只要规定好人数,一根绳子就可以开始比赛;二是特别能历练团队的协作精神;三是男女老少皆宜;四是对天气没有过高的要求,只要不刮大风、下雨下雪,在房前屋后找个稍微开阔点的地方就可以开展活动。

很多人以为跳大神是没有技术含量的,即使有技术,那也是跳绳的人掌握着核心技术。其实,答案真的不是这样的。

关于跳大神,我以十余年的参赛实践说明,这是一项非常需要技术的活动,很多人觉得没有技术含量,那是因为他们没有体验到技术的重要性。关于跳大神,有以下几项技法需要注意:

一是摇绳非常需要技术。不知道的人,假如组建一个跳绳团队,他们通常是将跳的最差的人安排去摇绳,他们觉得摇绳的人只要有力气,把绳子呈规律地摇起来就可以了。事实是,摇绳是个细致活,他要根基场上队员的个人情况调节绳的远近高矮,并根据跳绳人的节奏,用绳子把跳绳人兜过去,而不是让跳绳人去掌握节奏,一个团队中有好几个人,你要想让所有人适应声的节奏很难,但是,你要是让摇绳人主动适应跳绳人的节奏,这是很容易的事。摇绳子不仅仅动手腕,而是要动手臂,没有良好的运动协调性的人,将自己的手臂摇动始终掌控在跳绳人的节奏内,这是非常难的事。摇绳真的是技术活。

二是队员排列组合需要技术。既然是集体项目,队员的前后顺序非常关键,谁在哪个位置对于速度和稳定性非常重要。通常队伍里有两个人非常关键,打头的和收尾的人,打头的人必须要有节律感,必须要随着绳子的节奏踩出步点,这样队伍就会很平稳;收尾的人要具有非常灵敏的反应能力,不管前面人跳的快慢,他都要通过应急变化,迅速适应节奏,确保一圈圆满收官。中间的人的排序其实也非常重要,一个是男女的搭配,另一个是身高搭配,第三是每个人的快慢搭配,只有内部是和谐的,才能跳出集体的旋律。

三是跳绳者需要技术。他们需要的技术有好几项:节律技术,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尽可能多的跳跃,跳绳者必须有节律感,没有节律感会打乱队伍的节奏,节奏乱了,比赛失误就在所难免;跨越技术,不会跳的人,通常过绳子时会跳得很高,生怕绳子打着自己,其实,在跳的那一瞬间,绳子是打地的,就是说,只要赶上点,就是从最低点跑过去就可以了,假如你入绳点和出绳点把握的好,进出绳几乎是在跑步,这样不仅可以避免蹦的太高影响节律,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跳绳比赛大多只设计一分钟,不知道的,以为一分钟很短。你要知道,运动员这一分钟始终在跑百米,这是什么样的运动量,我想大家应该能感受到。一般的运动员,跳完后,两只脚会钉在当地不能动弹,因为体力完全消耗完毕。

四是跳绳的速度把控需要技术。很多人以为跳绳是越快越好,太快和太慢其实都不好,太慢出不来成绩,太快会增大失误的概率,如何把握跳绳的速度是个技术活,通常情况下,一分钟130次(2人摇,8人跳)是比较理想的速度,水平好的队伍假如能在这个水平上下不失误基本可以得冠军。我们有次夺冠跳了137次,更多次夺冠差不多都是125次左右。有次我们邀了150的速度,那次我们失误了,总共坏了4次,最后我们跳了108次。有鉴于失败的经验,后来每次比赛,我都会安排一个女队员压阵,以防速度过快而失去控制。

五是失败也是技术活。跳绳失败的概率还是挺大的,但是,失败的概率一定与训练的次数成反比,不失误是可以通过训练强化的。作为一个易出现失误的项目,失误了如何补救,这也是技术活,很多人因为一次失误而失控,最后导致失误不断。假如一个队员失误了,好的做法是,其余没有跳的队员想都不要想,直接跑到对面去,依次从头开始接续,千万不可从损坏处往里冲,这样就会彻底地失去队伍的节奏,由此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失误。

说了这些,估计很多人不置可否,你说的经验真的那么有用吗?事实是,经验真的有用,因为我们今天就是凭着这些经验获得了跳绳比赛的第一名,不信,你可以试试。


         朱晔(古磨盘州人),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经出版了六部专著。其中,三部历史散文:《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一部旅行散文随笔《一车一世界》,两部长篇小说《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并在《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文学》、《金融文化》、《中国金融文化》、《金融文坛》、《中国城乡金融报》等期刊上发表作品。累计出版200万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