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本论】熊猫资本李心毅:聚焦「Pre-A轮」的三个维度

 cheyunwang 2020-09-11

在车云菌看来,汽车创业好比是一个打了催熟针的蜜桃女孩,饱满诱人,殊不知其中多有青涩。旁观者永远揣着流口水的酸溜溜,但也有怎么着也要咬下一口的跃跃欲试。

熊猫资本就是尝鲜者,5月份刚刚成立的他们定位早期创投,重点关注汽车、金融、房产、供应链等与互联网结合领域,我们与熊猫资本合伙人李心毅聊了聊。

走进梧桐掩映的上海洋楼,还没见到李心毅本人,已经被扑面而来的闹中取静裹着走。混搭着汽车创投圈的火热,倒是有些对比的意味。


谈热点期与品类创新——

细心的你可能会发现,在汽车后市场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某一家创业公司在融资前,总会集中释放出大量信息。连带着整个分支的创业项目都能风生水起。比如说,二手车、新车电商、后市场维修、上门保养、上门试驾等,我们将这样的阶段式热度解读为一个创业品类的蹿红成长。

好处明显,劣势在于后劲不足,潮起潮落间,由于市场上已经出现相应体量和份额的具体项目,再想等待一个分支出现新的模式创新就显得很有难度。比如当下的二手车,纷纷转向C端销售的业态趋势使得面向B端的生意的创新难度增加。

而李心毅却并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市场格局未定,即使是一模一样的模式,也会有细节执行差异带来效果上的千差万别。拿二手车举例,交易环节的效率问题、价格的博弈问题等至今没有得到解决。

李心毅提到自己曾经投过的一个案例,开新二手车做C2B交易,为了解决价格博弈的耗时,创始人林哲花了大量的时间来教育市场及交易人员:不允许车商议价。这么做的理论基础在于,交易型平台的信用体系最为重要,议价不仅影响信用体系,还直接拉长时长,影响交易效率。

谈选手与赛道——

熊猫资本定位于投资Pre-A轮前后的项目,李心毅确定的说,一定是关注早期,关注赛场的热身环节。

那么,熊猫资本更青睐什么样的选手呢?李心毅说,“我们看好的创业者,他对整个市场要有一个体系的思维。有一个提炼过的整体看法和理论体系,可能是错的,但他不断在补充和学习,并认为整个市场在向他的判断方向上靠拢。”

李心毅总结了熊猫资本目前最聚焦的三条赛道——

  • 1、二手车交易:目前来说,此领域市场前景最大但商业模式等暂未定论,各种模式都在PK,熊猫资本将持续下注。

  • 2、售后市场: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多,但用户痛点依旧悬而未决。

  • 3、汽车金融:整体服务一般,用户体验差强人意。

对熊猫资本来说,创业团队的汽车背景或者说更具体一点的技术壁垒、渠道资源等,并不是必选项。一方面是规避可能存在的路径依赖,另一方面是,熊猫资本更看重效率,没有专业团队不重要,如何快速、高效的组建一个专业的团队才是最重要的。

在李心毅看来,汽车O2O这一个领域的创业不具备特殊性。但存在一个核心关键是,能不能输出标准。而聚焦赛道的熊猫资本认为:投前投后,持续沟通、头脑风暴都尤为重要,“对行业的理解、与创业者的交流,我想只要他们体验过,就能知道我们是跟绝大多数基金不一样的。”

谈规避——

李心毅认为,从大的模式上来看,汽车创业品类相对集中,熊猫资本会选择性的规避一些项目:比如说,已经有成熟的热身选手后出现的模式复制类,“模式已经完全跑出来了,只是加钱而已。这种项目不是我们的特长。”

而对智能硬件的品类,李心毅坦言,看的项目有一些,但是想象力的缺乏使得一个分支很窄。“为什么一定是做行车记录仪?或者说行车记录仪的功能装在后视镜上,就成了智能后视镜?屏不好看,就做一个镜子似的产品挂在车上?”

如果新车电商只是在价格上有优惠,难免玩法简单了些。李心毅甚至畅想,新车电商为什么不能在消费者拿到车之前,提供一个智能解决方案的加装呢?“大家为什么不想大一点呢?”

这只是闲聊时的脑洞大开,诚如李心毅所说:“要是真的好,我自己就去做了。”

车云小结

李心毅无疑是一个谨慎的采访对象,谈起各类话题,首先会抛出「前提、假设和我个人认为」。我想这也正是熊猫资本的投资风格,他们心中清楚:好钱花在刀刃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