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维图新自动驾驶研发部曝光,这里有一些首度透露的细节

 cheyunwang 2020-09-11
车云

导读:

如果地图部门在编写字典内容,那么自动驾驶研发部就是在编写目录。




不久之前的GMIC上,四维图新高级副总裁景慕寒向车云菌介绍了公司高精度地图的时间规划:根据车企自动驾驶的不同阶段,四维图新会推出相应的高精度地图产品。首阶段目标,是在2016年第三、第四季度,提供L2级别自动驾驶所需的地图,实现全国高速公路网覆盖。19年完成L3级别所有城市高精度地图的制作采集,并着手L4级别地图的制作。

5月11日开幕的CES Asia上,与高精度地图相关的自动驾驶研发部正式对外公开介绍业务。部门经理马周在接受车云菌采访时,首次谈到了部门情况和高精度地图的产品细节。

四维图新基础技术研究院自动驾驶研发部部门经理马周在CES Asia上介绍高精度地图技术



自动驾驶研发部成立初衷

自动驾驶研发部是基础研究院下的子部门,诞生于2015年8、9月份,目前应用层面有20人左右,技术支撑100多人,3个团队分别负责导航引擎、数据编译以及视觉激光雷达的数据处理。

其实早在2012年,四维图新就已经发布ADAS地图数据,并在2015年根据反馈提升为HAD(Highly Automated Driving)地图,主要面向车企与科研院校供货。据马周介绍,四维图新原有地图部门已经足以提供高精度地图产品,而自动驾驶研发部是为了解决当前用户数据使用成本过高的难题

高精度地图要与传感器融合使用,自动驾驶过程中需要调用不同地图数据。马周表示,客户使用地图数据至少需要一个20人左右的导航背景团队,1到2年才能完成人才技术储备。在四维图新看来,目前这个时间点,单纯提供数据之外,还存在提供检索服务的必要。这样让客户节省下本需在地图上耗费的成本,更加聚焦于算法、控制。

如果地图部门在编写字典内容,自动驾驶研发部就是在编写目录。通过给地图数据加上更快更高效的检索方法,然后用统一接口输出给客户,让高精度地图的使用更加简便。”马周用这样一个比方概括了自动驾驶研发部的成立初衷。


高精度地图如何发挥作用?

和普通导航地图相比,高精度地图增加了很多细节内容,这些内容如何在自动驾驶汽车上发挥作用,对此马周在现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现阶段来看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第一,与传感器配合简化运算。关于这部分,高精度地图在定位、障碍检测回避,转向引导等方面都有体现。马周有了一个高速公路车牌识别的举例。高精度地图已经采集了标示牌的牌面位置信息,实际行驶到该路段时,车可以从地图库中调用标牌书写的详细内容,如果标牌显示的是一些动态信息,则由视觉传感器针对性地识别,减小了视觉识别成本。

第二,进行自动驾驶预测。比如在车辆即将驶离高速公路时,普通导航会给出“前方100米左转”的提醒,由驾驶员二次判断后执行操作。自动驾驶汽车完成整套判断,需要很多传感器检测范围之外的信息。高精度地图可以提供车道线虚线的起止点信息,保证在法规允许的情况下完成变道。提前给到匝道的弯道曲率,也可以智能调节车速,起到省油和驾乘舒适的作用。

上述两点是四维图新高精度地图目前可提供的功能,除此之外,马周表示在完成之后,未来会考虑加入更多路况等实时信息,更好完成自动驾驶。


用一辆自动驾驶车验证产品

在GMIC上,四维图新演讲中曝光了一辆自动驾驶测试车。根据之前的公开信息,该车整体搭载的技术方案由四维图新与合作伙伴共同设计完成,配备了前视摄像头、前视激光雷达、360°激光雷达、线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惯导单元、4G网络,具备全自动驾驶的功能。

GMIC上四维图新介绍的自动驾驶测试车

对于这辆车,四维图新进行了澄清:公司不会参与制造自动驾驶汽车。就像验证普通地图需要交给司机上路使用一样,高精度地图要由自动驾驶汽车在真实环境中检验。因此这辆车的任务就是测试验证高精度地图能否恰如其分地发挥作用。

测试内容除了上文提及的数据调用,还包括高精度地图的数据更新。在行驶过程中,高精度地图和传感器融合是始终存在的。一方面是进行高精度定位,另一方面会与传感器探测的实时信息比较,将差异信息验证后通过云端更新。测试车上的高精度地图目前实现了用时5分钟的准实时更新。


车云小结

马周在采访过程中透露,目前四维图新高精度地图采集车在全国范围内作业,未来会有更多的高精度地图采集车。改装的自动驾驶测试车也在北、上、广进行实验验证。随着车企自动驾驶的计划越发明确,高精度地图产品的更新也踩在了同一个节奏。

CES

经典

【CES ASIA】回顾:

点击下方图片或文字即可阅读


CES亚洲展的虚与实:岂止于翻版


前方注意,那个卖影碟机的先锋要抢滩ADAS市场了!

在评论区留下你最想发表的犀利言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