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沃总裁杨嵩最近在演讲中阐述了这样一个观念: 我不太认同这种态度。(无意与杨总唱反调,他在社交媒体上表现出来的作为营销人的修养和体面是我非常尊敬的。只是看到朋友圈里大家普遍比较认同这个观点,而忽略了另一种思考维度。) 我们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关于商业逻辑的反例,最早的商业逻辑是发生在集市中的以物换物,之后出现了有本身价值的货币(金银铜铁之类),又出现了本身无价值的货币(钞票),又出现了完善的金融体系。这其中每一次交易方式的形成,就奠定了一个商业逻辑,而每一种新形式的出现,则又是对原有逻辑的重构。 汽车市场同样如此,我们习以为常的4S体系就已经在这几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和冲击,品牌化的快修店在抢夺4S店的生意,融资租赁在抢夺4S店的生意,现阶段的特斯拉甚至不让经销商做他们的生意。 我们该如何定义商业逻辑呢?物美价廉是逻辑,品牌溢价也是逻辑,在这种二元对立之外,我们还是能够找到那么多的反例。当Model S刚刚在美国上市的时候,它有电动车的一切优势,但我们看看它的不足:它的工艺粗糙,要让用户去适应它而改变原有的用车习惯(加油改为充电),当时的特斯拉品牌谈不上号召力,价格也绝不便宜,甚至它还是赔钱的。 所谓商业逻辑,就是在成功的商业实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而已。 而物理公式却又不一样,物理公式是纯天然的,知道或者不知道,发生或者没发生,看见或者看不见,那些规律就在那里。 但人类对待物理公式的态度,决定了人类最终能够走到多远。 面对万有引力定律的时候,我们是接受了人类无法飞行的现实,还是利用这个定律寻找飞起来的可能性呢? 人们曾经那么坚定地相信自己是不可能飞起来的。1903年12月17日,当威尔伯·莱特驾驶「飞行者一号」在空中停留59秒飞行了260米之后。公众的态度是质疑,多数媒体甚至拒绝报道。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这个事实,莱特兄弟的飞行同样是遵循着物理公式才完成的,但我们不能忘记物理公式是有限定条件的,而这个条件正是我们可以去挑战的——没有任何一个物理公式敢说人类的最高速度只能达到多少。 把物理公式当做对自己的限制,当做「不可能」的依据,这不是对待物理公式的正确态度。物理公式从来没有证明过有什么事情是人类「无法战胜」的,恰恰相反,物理公式帮助人类一次又一次战胜了自以为「无法战胜」的事情。 物理公式不会束缚我们,真正束缚我们的是狭隘的认知。人类对世界的所知少而又少,知识最渊博的学者知道的不过就是那么几个定律和公式,而未知遍布了星辰大海。如果我们就这样放弃了探索未知的热情,用极为有限的认知就断定了「人类不可能……」、「我们不可能……」、「我不可能……」,这太辜负我们自己的价值了,我们没有理由这么这么看低自己的同胞,也不应该这么看低自己。 尽管对物理所知甚少,但我知道量子力学有测不准原理。你看,即便是我们已知的物理学范畴,它也在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是有可能的。 在夏威夷出生、父亲是黑人留学生、两岁时父母离异、六岁移居印尼并长大成人,奥巴马有太多的理由说自己不可能成为美国总统,但如果他真的认定这是他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他也就真的不可能成为美国总统了。 还是说回汽车吧,在最开始的时候,人们一定不会相信这种如此快速、如此沉重的巨大机器能够形成规模化民用,但事实是,人类做到了,汽车做到了。 车云联合30位行业专家历时18个月精心打造李骏、安庆衡、陈安宁倾情作序徐和谊、徐留平、李书福、王传福、冯兴亚、李斌、汤恩、赵福全、王小川、吴声联袂推荐 预售开启 · 限时9折 车 云 推 荐 |
|
来自: cheyunwang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