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饭桌礼仪学教养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20-09-12

从饭桌礼仪学教养

【刘喜平原创第138篇】

    中国是礼仪之邦,在很多场合都有非常规范的礼仪要求。这些礼仪规范对于促进我们国人的文明进步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过新年是亲朋好友团聚的日子。 聚餐是很经常的事儿。如果把握得好,可以体现出我们良好的教养家风,如果把握不好,就让我们在外面丢尽脸面,大煞风景。那么饭桌上我们要注意哪些基本礼仪要求呢?我在百度百科里搜索了一下餐桌礼仪,注意事项居然多达67条。

我归纳出几条基本原则,供大家参考。

一、规范个人形象

一般的家庭聚会,对穿着打扮没有特殊要求。如果是出席一些重要宴会,那么穿着打扮也需要特别注意。起码要做到不要太随意,也不要过分张扬个性。如果穿着个拖鞋,穿得破破烂烂去参加朋友的婚礼,或者过分张扬,打扮得比新娘子还漂亮,这都是非常的不合时宜,大煞风景。坐立走的基本形象也需要规范。放下手机坐端正,屈膝并拢腿放平。与同桌客人进行亲切友好的沟通交流。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斜靠着椅子叉开腿,眼睛盯着手机,喜怒无常,哈哈大笑,目中无人,这就非常有损个人形象。只要有心规范,就可以从更多细节处慢慢改进,不断学习成长进步。

二、客随主便

坐什么位置点什么餐,很多时候我们都可以客随主便。作为客人有什么就吃什么。喜欢的多吃点,不喜欢的少吃。不要说三道四,给人留下一种不愉快的感觉。主人邀请我们点菜,菜单给你那么快速点一个菜就够了,我不是自己买单,一般也不要点太贵的菜。如果知道某人有某些忌讳,最好要尽量避免。例如牛是苗族人的图腾,苗族人不吃牛肉。

三、尊者优先

中国人自古尊崇长幼有序、尊卑有别。就餐时的座次其实也是尊卑有别。就算是说不怎么讲究也还是尊者优先,礼多人不怪。每上一道菜最好是年长的尊者或者领导优先动筷子。敬酒的先后顺序也是尊者优先。长者尊者领导还没有敬酒之前,晚辈员工最好不要争第一。长者尊者领导迟迟不动,我们都要好好的温和示意,举杯共祝大家一起来干杯。如果尊者在左侧,那么我们右手持杯从左往右依次敬酒,如果尊者在右侧,那么我们左手持杯从右往左依次敬酒。如果同桌尊者有两位三位,我们也不宜交叉敬酒。要么从左往右,要么从右往左,表示对尊者尊敬的同时,也要顾及到所有同桌客人。

四、敬酒饮酒要适度

敬酒是礼仪,自己喝多少是自己的事儿。在社交场合不会饮酒也有必要适度敬酒。家庭聚会可以随意性略多一些,如果把它当做学习敬酒礼仪的一个过程,那就可以收获多多。有点酒量的人在餐桌上敬酒,也要适可而止,一定不要把灌倒某人为目的来敬酒,更不要凭着自己酒量大跟别人斗气拼命喝酒。有人为了在朋友面前斗嘴喝酒,赌气喝酒,胀破膀胱,醉得不省人事,那就是丑态百出,甚至一命呜呼。所以说敬酒是礼仪,重点是礼貌。饮酒是享受而不是斗气。

五、规范言行举止

聚餐不仅仅是吃吃喝喝,也有的把聚餐叫聚会,或者叫宴会。过去有“食不言,寝不语。”这里所指的是吃东西的时候不要说话。如果满嘴食物,同时说话就是非常不礼貌。我们适度参与大家在餐桌上探讨的话题是有必要的。从说话内容来看,多说积极的、正面的、肯定的话语。在饭桌上,能够妙语连珠当然好,如果是没有经过脑子的信口开河,说出来的话,让某些人感觉被涮、无地自容,那就是损人害己,不如随声附和。如果餐桌上大家在饶有兴趣的探讨某一个话题,其中有一个人在狼吞虎咽独享美味,大家一定会把他当做异类。

六、注意谦恭礼让

公众聚餐不是家里吃饭填饱肚子。最能体现家风教养的就是餐桌上的谦恭礼让。华人首富李嘉诚定下规矩:无论工作多忙,每个星期一晚上,一家人都要一起吃饭。佣人上菜或者给他盛饭,他都会连声谢谢,彬彬有礼,尽显大家风范。尤其是小朋友就餐时的所作所为,更能体现家风教养。喜欢吃的菜都往自己碗里堆,然后吃不完又剩下来一些,筷子在菜碗里反复的挑三拣四反复翻来覆去,这些都是极其不礼貌的行为。想要吃什么菜,最好是早点看准,再快速伸筷子直取目标,如果沾有汤水或者块头比较大,最好是拿碗靠近来接。吃完自己碗里的再夹取更多。有些点心,桌上十个人就只有十个,也就平均每人只有一个。如果你想吃两个,就意味着桌上有一个人吃不到。同桌的爸妈让给孩子吃是可以的。在公众场合,过分专一的喜欢而多吃某一个菜,而不顾及别人是不是也喜欢这道菜,非常不礼貌的做法。如果孩子就喜欢这道菜或者这个点心,最好是餐后另外买一份带回家去。

写到这里,我觉得桌上礼仪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用一万字也写不完。不过,只要我们有心去提高这方面的文明素养,我们每天都可以收获更多。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填饱肚子早已经不再是问题。聚餐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人际交往形式,事业拓展方式。 资深职业经理人法拉奇(Keith Ferrazzi)写了一本书《别独自用餐》,如果餐桌礼仪懂得更多,对我们人生事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如果我们在餐桌礼仪方面,深入研究学习三天,真会让人刮目相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