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雪林:骂了鲁迅半个世纪,不将就不妥协,活成了最好的自己

 铁血老枪 2020-09-13
苏雪林:骂了鲁迅半个世纪,不将就不妥协,活成了最好的自己

文:方丽

“我将求知音于五十年、一百年以后。”在自认“字字珠玑”的作品,被讽为“野狐外道”后,苏雪林依然安之若素。

苏雪林是谁?

她既是作家,又是画家,还是教授和学者,她既能写小说,又能写散文,还能写话剧和诗歌。

她与冰心、丁玲、冯沅君、凌叔华并称为“中国五大女作家”,但与其他四位的温婉知性不同,她多次深陷舆论漩涡,但却依然坦然自若。

苏雪林:骂了鲁迅半个世纪,不将就不妥协,活成了最好的自己

01

关于自己:跟命运较劲

1897年,苏雪林出生在浙江省瑞安县一户仕宦之家,那是个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家族,以祖母为首,全部都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

四岁时,苏雪林被逼缠足,这样残害身体,又残害心灵的的恶习,给她留下深深的烙印,更是激起她“反抗欲”的源泉。

七岁时,苏雪林为自己争取到了学习机会,哪怕只是“名不正、言不顺”的在私塾旁听,但也说明,她与封建礼教的斗争,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做到如此,尤为不易。

她的启蒙学习是从《三字经》《千字文》《女四书》开始,虽然不得其意,但她依然饱含热情,不仅背会了这些书,还摸索着学了一二千汉字。

后来,因私塾解散,她辍学在家,但也整日不得闲,埋头苦读,自学了《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史记》《汉书》等名著,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也是一一涉猎。

不仅如此,她还跟兄长学习绘画,尝试写作。

“林下荒鸡喔喔啼,宵来风雨太凄其;荷锄且种海棠去,蝴蝶随人过小池。”这是她年少时,创作的一首古诗。

有此天赋,怎能暴殄?

苏雪林:骂了鲁迅半个世纪,不将就不妥协,活成了最好的自己

在留过学的叔叔的劝说下,爸爸同意她在一所小学读书,但这段美好的求学时光只维持了半年,她便因要随母亲去往他处 ,再次告别课堂。

但“天无绝人之路”,后来,安庆省立初级女子师范招生的消息,让她看到了曙光, “费了无数眼泪、哭泣、哀求、吵闹”后,终于“三进”学校,并在毕业后留在母校附小任教。

苏雪林曾说:“愈遭压抑,我求学的热心更炽盛燃烧起来。当燃烧到白热点时,竟弄得不茶不饭,如醉如痴,独自跑到一个离家半里,名为‘水上’的树林里徘徊来去,几回都想跳下林中深涧自杀。”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突破自我的过程。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她北上进京,因为,她为自己争来了人生第四次的学习机会。

在北京求学期间,恰逢遇上“五四运动”。

她的老师是胡适,她的同学是庐隐、冯沅君、石评梅,在这样的 “超级战队”影响下,她 “全盘接受了这个新文化,变成了一个新人。”

“偏安一隅”从不会出现在苏雪林的人生字典里,后来,她决定出国去看看,用眼睛去丈量未知的世界,用行走去拓宽人生的边界。

为了顺利留学,她一直瞒着家人,直到临行的前一天晚上,她才告知母亲。

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人,也有着各种各样的活法,每个人也不可能永远都一帆风顺,难免会深陷囹圄,茫然无措。

但总有一些人,他们生来就是同命运抗争的,不将就,不妥协,不屈不挠,不卑不亢,不过一眼就看到头的人生,不接受被家人安排的一切。

苏雪林就是典型。

她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紧紧扼住了命运的咽喉。

苏雪林:骂了鲁迅半个世纪,不将就不妥协,活成了最好的自己

02

关于婚姻:不束缚自己

“封建社会”和“包办婚姻”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牵连。

生在“封建社会”的苏雪林,不免俗套的,有着一位“青梅竹马”,这位小伙伴名叫张宝龄,是五金商人的宝贝儿子。

为了能继续读书,苏雪林曾以死相逼,抗拒成亲,终获得暂时的安宁。

不过,她好像始终摆脱不了“辍学”这个诅咒,留学期间,因母亲病重,她第N次辍学,并遵照母命,回国生活,与16岁就定下婚约,却只通过几次信,且素未谋面的未婚夫完婚。

其实,在与未婚夫通信的过程中,她就已发觉两人性情不合,已眼界大开的她,便要求解除婚约。

即便心有不甘,但因心疼病榻上母亲,让一生追求自主的她,不得不硬着头皮,走进了并不幸福的婚姻殿堂。

婚后,她和丈夫在各自的学校任教,平时也鲜有联系,让这段本就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更加“雪上加霜”。

苏雪林自认不是个“低眉顺眼、唯唯诺诺”之人,更无法做到妻子与女仆的双重身份。他们经常冷战、吵架,彼此心生失望,又因聚少离多,夫妻关系早已名存实亡。

这段婚姻牵绊了她数十年,但俩人真正在一起生活的时间还不到4年。虽然没有办理“离婚手续”,但生活状态却与离婚无异。她也遂了心愿,抛开婚姻的束缚,过着自由的“单身”生活。

后来,已年近花甲的苏雪林,前往台湾生活,俩人不再联系。

苏雪林为了母亲,暂时屈服,但她的风骨,已深刻在灵魂里,两人性格不合,分开生活更好,免得“相看两生厌”。

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各种原因,对并不幸福的婚姻进行妥协,将就着过日子,但不将就,才是对婚姻最大的尊重,才是对自己最好的犒赏。

苏雪林:骂了鲁迅半个世纪,不将就不妥协,活成了最好的自己

03

关于选择:要顺遂内心

如果说苏雪林的前半生,是深陷在“辍学”的泥潭中,那她的后半生,就是在“骂鲁迅”的怪圈中乐得其所。

鲁迅以“骂人”著称,范围之广,人数之多,令人哑然,但苏雪林对于“骂鲁迅”这件事,更是孜孜不倦。

她为什么要骂鲁迅?

有人说,是因为“握手门事件”,鲁迅伤了她的自尊:

苏雪林出道之初,便是鲁迅的“粉丝”,对他崇拜至极,更称他是“最早也最成功的乡土文艺家。”

一次,她与偶像鲁迅,以及文坛宿将林语堂、郁达夫一同受邀出席一个作家派对。

彼时,苏雪林已借助《绿天》,小有名气,自我感觉还不错的她,想跟鲁迅握握手,却不料,对方只是朝她点点头。

从此,“粉丝”变“黑粉”,“偶像”成“仇人”。

鲁迅离世后不到一个月,还尸骨未寒,苏雪林便发表《与蔡孑民先生论鲁迅书》,大骂鲁迅“文笔尖酸刻薄”、“偏狭阴险、多疑善妒”,是“玷辱士林之衣冠败类,二十四史儒林传所无之奸恶小人”。

就连她的老师、鲁迅的论敌胡适,都忍不住跳出来发表观点,“旧文字的恶腔,我们应该深戒”, 并劝她“作持平之论”。

苏雪林“左耳听右耳冒”,对“骂鲁迅”这件事,她立场坚定,坚持不懈,姿态高调,有始无终。

即便遭到全国文艺届的围攻,作品无处刊登,但她也不轻言放弃,立志骂完人生下半场。

试问,有几个人能做到如此执着?

生活中,我们往往被外界的看法束缚,循规蹈矩,边界分明,更不敢遵从内心,选择隐忍,但我们常常忘了,其实,自己的生活跟别人无关,洒脱肆意的活,才能对得起人生。

就像苏雪林,想骂就骂,骂的痛快,哪怕是文学泰斗又如何!

苏雪林:骂了鲁迅半个世纪,不将就不妥协,活成了最好的自己

04

1999年,102岁的苏雪林离世,她一生清贫,没有子女。

虽然“青年时代也颇向往爱情生活,屡受打击,对爱情倒尽胃口”,但“百事都从缺陷好。”也正因为这样,才让她蜚声文坛。

就像她所说,“在文学和学术界薄有成就,正要感谢这不幸的婚姻”。

不愿赌服输,不向命运低头,是她的真实写照。

她的一生让我们明白:

做人要靠自己,就如拿破仑曾说,“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有靠自己。” 只有自己越来越出色,越来越更强大,人生才永远不会输!

做人要爱自己,要勇敢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不做别人的附属品,只做独一无二的自己。

做人要做自己,每个人在世上,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要用失去自我来将就别人,人生最高级的活法,就是做自己。

人生的路要靠自己行走,成功要靠自己去争取,苏雪林的豁达人生,愿你我都能拥有。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

撰文:方丽 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