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医学论衰老

 昵称R0sXR 2020-09-13

形体衰退,年事过高称为衰老。我国古代对老的概念是不同的,晋代皇甫谧说:“人年五十以上为老。”《太平御览》则谓:“六十曰老。”《说文》则“七十曰老”;“八十日耋”;“九十曰鲐背”;“百年曰期颐”。《内经》对老及衰老出现的生理、病理变化、临床征象,作了全面的记载,正确地认识了衰老的过程。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说:男子“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齿发去”。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这段记载阐明了男子五八40岁,女子五七35岁时已有“发堕”等象征;男子七八56岁,出现机体衰弱表现,精少;女子七七49岁,月经已停止,衰老症状就表现出来了。

《灵枢·天年篇》进步阐明:“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堕,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空,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对人体的正常衰老过程作了细致的描写。即自然衰老过程,是无疾而终的生理表现。但从临床医学角度看,年老无疾而终的是极少数人,实际上年老而逝与疾病引起的死亡两者之间是难于区分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